1. 简单百科
  2.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生,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刘克庄生于1187年,比陆游小60多岁,但由于陆游高寿,当刘克庄出生时,陆游依然健在。刘克庄是陆游的粉丝,他回忆自己少年时学写诗:“余初由放翁入,后喜杨万里。”意思是先模仿陆游的风格,又模仿杨万里的风格。他曾经用一首六言诗猛夸陆游:“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嘉定二年(1209年),刘克庄荫补将仕郎,任靖安县(今属江西省主簿,后任福州市右理曹、真州(治在今江苏仪征)录事。嘉定十七年(1224年),刘克庄任建阳区知县,颇有政绩,在建阳任内,言官李如孝等劾刘克庄所写《落梅诗》,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语涉讽刺,因而刘克庄被罢官,后转任潮州(治在今潮安区)、吉州(治在今江西吉安)通判。端平(1234年),真德秀福建省安抚使,刘克庄受任为参议官,次年,刘克庄改任枢密院编修。端平三年(1236年),刘克庄被免职,主管玉局观,不久,起知漳州市,上表辞。嘉熙元年(1237年),改知宜春市(治在今江西宜春),后因御史蒋岘劾刘克庄言济王事激切,又被免职,主管云台观。嘉熙三年(1239年),李宗勉为相,刘克庄被提拔任江西省广东省提举,又升转运使。李宗勉死后,刘克庄又被免职,主管崇禧观。淳祐四年(1244年),刘克庄出任江东提刑。淳六年(1246年),刘克庄先后任秘书院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崇政殿说书等职,并兼中书舍人,后因起草史嵩之致仕的制词与赵昀反复争执制词的内容和史嵩之的官衔称谓,结果刘克庄被劾。淳祐七年(1247年),刘克庄出知漳州市,又改主明道宫。淳祐八年(1248年),刘克庄授福建省提刑,旋因丁母忧而去职。淳祐十一年(1251年),刘克庄又奉调入朝,以秘书监太常少卿,直学士院,以后又任崇文殿说书、史馆同修撰、起居舍人、侍讲等职。于十二年(1252年),刘克庄又被罢职,提举明道宫,从此在家闲居八年。景定元年(1260年),刘克庄再次入朝,任兵部侍郎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史馆同修撰等职,奉旨进呈所作诗文供御览。景定三年(1262年),刘克庄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曾屡次上表乞退,是年八月,以宝章阁学士出知建宁府。景定五年(1264年),刘克庄又以目疾乞退,遂以焕章阁学士守本官致仕。咸淳四年(1268年),刘克庄改授龙图阁学士致仕。咸淳五年(1269年)正月刘克庄病逝,谥文定。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重要文学家,诗、文、词俱工,赵昀赞扬道:“赋典丽而诗清新,记腴赡而序简古。”《后村先生大全集》收录刘克庄诗、文、词、诗话及附录等共196卷,《四库全书》收录《后村集》50卷。刘克庄是“诗祖”的权威命名者,他将梅尧臣称为“本朝诗开山祖师”,称欧阳修王安石二人为“吾宋诗祖”,推举黄庭坚为“本朝诗家宗祖”。刘克庄还用“家数”论和“派家”论对宋代诗人个体或群体、流派给予命名和定位。刘克庄的“诗祖”论、“派家”论等体现了他的诗学取向和自觉的诗史观,他创作的诗作、诗序、诗话、诗选,阐发了系统的诗学理论命题,构建了自成体系的诗歌史观,对于宋诗的经典化、宋诗的诗史地位,起到重要的理论总结作用。

人物生平

刘克庄出身在一个世族家庭,祖父刘夙,父亲刘弥正,皆进士出身。

淳熙十四年(1187)七月二十九日生,初名灼,师事真德秀

赵扩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县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市,改吉州。

赵昀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市,改袁州。

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

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

赵禥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咸淳五年正月二十九日去世,谥文定。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

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朝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城》)。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如《绳伎》、《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新乐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中《卖炭图》叹息:"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与白居易《卖炭翁》也极其相似。他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刻集序》)。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诚斋体"的旨趣。可是他学陆游不免才力不逮,学诚斋又不免流于质俚浅露,因而其诗瑕瑜互见。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比如批评当时贵理学而忽视诗歌特性,把诗写成押韵的语录讲义的风气,《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者生平。但他也有《先儒》一类语录式和《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一类颂偈式的诗歌,而且应酬叠和之作太多,率尔成章,不免疏于辞采,缺乏性情。“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四库全书总目》)。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1卷,《后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刘克庄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他的《分门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

个人作品

诗作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简竹溪二首》《寄题心泉》《题画二首》;

《杂咏一百首·王子晋》《余除铸钱使者居厚除尚书郎俄皆销印即事二首》;

《中{左山右寻}春祀二》《忆秦娥》《蔡溪岩》《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二和》《送仲晦徐监丞》《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休致》;

《四叠》《春日二首》《次韵徐守宴新进士》《水龙吟》《杂记五言十首》;

《杂题十首》《一剪梅》《满江红》《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林推》。

主要成就

艺术成就:刘克庄的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后村集》50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后村先生大全集》收录其诗、文、词、诗话及附录等共196卷。刘克庄为豪放派爱国词人的代表,有诗作4500多首,居中国历史文人的第二位。

精神成就:刘克庄是南宋末年公认的文坛宗主、诗坛宗主、“江湖派”诗人领袖。

社会成就:刘克庄对莆田市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有细腻的观察、较深的了解。他的许多诗词生动地描绘了南宋莆田地区的杂剧、百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人物评价

诗词方面

诗方面,受“永嘉四灵”影响,宗尚晚唐,为江湖派重要代表。后转而推崇陆游,颇多讽刺时事,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形式上也好对偶和用典故成语。

辛弃疾、陆游,对辛弃疾评价尤高。他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见称于时,与刘过刘辰翁并称辛派词人“三刘”,甚至被认为“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林推》等词,是他的代表作。或悲痛“长安不见”,或慨叹“功名未立”,诸如《玉楼春·戏林推》中“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等名句,爱国情深,沉郁苍凉,确乎“壮语亦可起懦”(杨慎词品》)。此外,像《鹊桥仙》、《乡守赵寺丞生日》要求“更将补纳放宽些,便是个西京循吏”,直是以词为民请命,在别的词家中这样的作品是不多见的。刘熙载注意到刘克庄不屑于剪红刻翠,认为“后村《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云:‘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转,总不涉闺情春怨。’……意自寓其词品耶?”(《艺概》)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词“直致近俗,乃效稼轩而不及者”(《词林纪事》引《历代诗余》录张炎语);“纵横排宕,亦颇自豪,然于此事究非当家”(《四库全书总目》)。这是偏颇之见。实际刘克庄也不乏清切婉丽之作,如咏海棠的《卜算子》、咏舞女的《清平乐》等词即是。其缺点在于有的作品思想内容比较消极颓丧,语言过于议论化、散文化,有时韵味不足。应酬的寿词太多,亦是一病。

散文方面

刘克庄在诗、词之外,尚有不少散文著作。纪昀等人认为他的文章“文体雅洁,较胜其诗,题跋诸篇,尤为独擅”(《四库全书总目》),而在当时则以表制启见称(林希逸《后村先生行状》)。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1卷,《疆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历代评价

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后世纪念

故居

刘克庄的故居位于莆田城北东岩山的南麓,这里过去是通过莆田城关御史巷、双池巷到达东岩山的一条小巷,历史上曾被称为陈宅巷、忠惠巷或后村巷。刘克庄因其居住地“后村”而得名。他曾详细描述过故居的环境,提到门前有一块空地,地势低洼且潮湿,沙砾和杂草丛生。据当地老人相传,这里曾是金凤池的旧址。从金凤池向北至官道,地势逐渐升高,即为后村。刘克庄年轻时曾计划疏浚低洼处,恢复金凤池的原貌,并在高地修建书房。复斋陈公(陈俊卿之子陈宓)曾为书房题写“金凤池”三字,而北山陈公(陈子华之父陈孔硕)则题写了“后村精舍”四字。

刘克庄的故居原先藏有南宋赵昀于淳祐十二年(1252年)六月亲自赐赠的“后村”墨宝一块。此外,故居前还曾有一座清光绪年间重建的砖门,门上悬挂着清莆田市知县张潍题写的“刘后村故里”门额。然而,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如今已不复存在。

文物

“水村钓”残碑是刘克庄现存唯一的遗迹。该碑面的铭文采用了“山”字形对称结构,中央部分是由刘克庄亲笔书写的“水村逰(钓)”四个隶书大字。在碑的右上角,以楷书刻有“邻舍翁后村刘(克庄书)”的字样,而左下角则以楷书刻有“前郡守竹溪(林希逸立)”的文字。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字的下半部分由于残缺而无法完全辨认。(注:括号内为已残缺的字迹)

刘克庄于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应林光朝之孙林光世的邀请,与林希逸一同参加了林光世所建的“水村堂”落成典礼,并为理宗亲赐的“水村”揭扁仪式书写了“水村逰钓”四字。刘克庄在《水村堂记》中记录了这一事件,他写道:“我的友人少司农林君在城南水亭村的巁山上建造了三间堂屋,如今皇上亲自赐字,书写了‘水村’两个大字。林君恭敬地接受赐字后,便择日举行揭扁仪式,并邀请乡里的人们共同参加落成典礼。”

后来,水村堂荒废,碑碣也随之失落。直至清康熙年间,刘克庄的后裔刘尚文重新寻得这块碑碣,并将其改竖于四忠义祠内。然而,后来四忠义祠也废弃,碑碣被断为两段,下半部分遗失,最终被移至桃巷刘祠。1964年,这块碑碣又被移至人民影剧院前。目前,它保存在莆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三清殿内。

墓葬

刘克庄的墓遗址位于莆田延寿溪畔的马坑山。1992年7月,莆田市文管办和原莆田县文联在延寿村发现了该墓,墓碑上刻有“宋工部尚书赠少师谥文定后村刘公墓”字样。墓碑高66厘米,宽80厘米,由刘克庄的明代裔孙刘元桂在重修刘墓时所立。基于这一墓碑的发现,1993年,莆田市文化部门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3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进行了勘探工作,发现刘克庄墓的墓室主体已遭破坏,仅余下一块长0.94米、宽0.53米的底座。在地表,仅可见一条西北走向的步道。鉴于这一情况,莆田市政府决定在绶溪公园内重建刘克庄墓,并设立刘克庄纪念园以纪念这位历史名人。

轶事典故

刘克庄王迈戏联轶事

据宋周密齐东野语》有载:宋朝蔡襄陈亚互相友善。一日,以谑语嘲其名而出对。蔡出对:“陈亚有心终是恶。”陈应声对云:“蔡襄无口便成衰。”又有刘攽曾经戏谑王觌,而云:“公何故见卖?”王:“卖公直甚分文。”此例颇多,纯属巧谑。

南宋时期,莆仙有二位爱国诗人。一是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于宋淳祐六年(1246)特赐同进士出身,后兼国史院编修官。仙游县王迈(1184—1248),字贯之,号轩,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至知邵武军。刘与王是诗友,常以诗唱酬,互为调侃。

齐东野语》有载:宋杨平舟(栋)以枢出任莆田市知府。当时刘克庄与同乡刘希仁,俱以史官身份在故里定居。一日,群集莆仙诸多才子会宴。王迈以此借题出对助兴。出对为:“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因杨氏与刘姓同是编修,而等级不同。刘克庄当即而道:“欲属对不难,不可见怒”。王迈坦然表示见闻。刘应对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因王迈有五次调升通判正官职未得,仅是副职。王迈又出对,是将刘克庄之名拆开戏对。对为:“十兄(克),二十年前何其壮(庄),二十年后何其不壮?”刘克庄遂即对曰:“二画(画),二十年前何其遇(迈),二十年后何其不遇?”联对熨贴善谑,传为美谈。

参考资料

刘克庄.南平市人民政府.2024-03-15

后村遗迹今安在(上).莆田乡音网.2024-04-10

有个性的老头刘克庄别人买荔枝他买荔枝树.山西青年报.2024-03-15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发文学院陈元锋教授论文.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03-15

刘克庄:六起六落的宦海人生 - 福建省莆田市纪委监委.莆田纪律监察政府.2019-03-15

筹备成立刘克庄文化研究会.莆田市人民政府.2024-04-11

绶溪公园内将建刘克庄纪念园.莆田市人民政府.2024-04-11

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一).莆田侨乡时报.2024-04-11

莆田延寿村发现宋工部尚书墓碑 已有425年历史.莆田东南网.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