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曼·塞姆班
乌斯曼·塞姆班(Ousmane Sembene),生于1923年1月1日,逝于2007年6月9日,塞内加尔作家和电影导演,以法语和沃洛夫语创作,被称为非洲电影之父。不仅是最伟大的非洲导演,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电影艺术大师。1966年完成非洲电影史上第一部长片,标志着非洲电影开始走向世界舞台。此后他又创作了大量经典名作。
个人生平
乌斯曼·塞姆班出生在卡桑斯的齐金乔尔,父亲是一名渔民,母亲是勒布族。他十五岁离开学校,1942年加入自由法国军队,并于1944年随部队解放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塞姆班在马赛当码头工人,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是塞雷尔家族的后裔,母亲是马塔尔·塞内的后代,他特别喜欢塞雷尔宗教节日,尤其是图尔节。塞姆班除了母语沃洛夫语外,还懂得法语和基本的阿拉伯语,这是因为他曾在一所马德拉萨学校学习,这对许多穆斯林男孩来说是很普遍的,还在一所法国学校学习,直到1936年与校长发生冲突。塞姆班与父亲一起工作,直到1938年,然后搬到达喀尔,在那里做了各种体力劳动。
1944年,塞姆班被征入塞内加尔步兵(法国军队的一个部队)。他后来在自由法国军队服役。战后,他回到祖国,并在1947年参加了一次长时间的铁路罢工,后来他以此为基础写了他的重要小说《上帝的木头碎片》(1960年)。
1947年底,他偷渡到法国,在巴黎的雪铁龙公司工厂工作,然后在马赛的码头工作,并积极参与法国工会运动。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领导的法国总工会和共产党,帮助领导了一次阻止向法国殖民战争中越南运送武器的罢工。在这期间,他发现了哈莱姆文艺复兴作家克劳德·麦凯和海地马克思主义作家雅克·鲁曼。
塞姆班自学法语阅读和写作,后来在他的法语处女小说《黑色码头工人》(1956年)中运用了他的许多生活经历,讲述了迪奥的故事,一个在马赛码头面对种族主义和虐待的非洲装卸工。迪奥写了一本小说,后来被一位南非白人女性偷走,并以她的名义出版;他面对她,意外杀死了她,并在审判中被处死,情节非常类似于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1942年)。尽管这本书特别关注非洲移民的虐待,但塞姆班也详细描述了阿拉伯帝国和西班牙工人的压迫,明确表明这些问题既涉及仇外情绪,也涉及种族问题。和他的大部分小说一样,这本书是以社会现实主义的方式写成的。这本书开启了塞姆班的文学声誉,并为他提供了继续写作的经济支持。
从1962年到1963年,塞姆班在莫斯科的戈尔基电影制片厂学习了一年的电影制作,师从苏联导演马克·唐斯科伊。
随着1965年出版的《汇票》(The Money Order)和《白色创世纪》(White Genesis),塞姆班的重点开始转变。正如他曾经激烈抨击法国殖民政府的种族和经济压迫一样,通过这对中篇小说,他将目光转向了随之而来的腐败的非洲精英。他是《莲花》的贡献者之一,该杂志于1968年在开罗推出,由埃及和苏联资助。
塞姆班继续这一主题,1973年出版了小说《夏拉》,讲述了一位名叫艾尔·哈吉·阿卜杜·卡德尔·贝耶的富商,在他认为是对他的美丽年轻的第三任妻子的婚礼之夜上了一种阳的诅咒(沃洛夫语中的“夏拉”)。艾尔·哈吉变得痴迷于通过拜访马尔卜特来解除诅咒,但只有在失去大部分财富和声誉之后,他才发现诅咒的源头是他办公室外的乞丐,他在获取财富时冤枉了他。
基于《上帝的木头碎片》和《夏拉》,塞姆班被认为是非洲后殖民文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桑巴·加吉戈写道:“在塞姆班的十部已出版的文学作品中,有七部被翻译成了英文”,而尼日利亚的先驱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和沃勒·索因卡则是用英文写作的。
作为一个关心社会变革的作家,塞姆班希望触及更广泛的观众。他意识到他的书籍只能触及文化精英,但电影是“人民的夜校”,可以触及更广泛的非洲观众。
1963年,塞姆班制作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名为《巴隆·萨雷特》(The Wagoner)。1964年,他又拍摄了另一部名为《尼亚耶》(Niaye)的短片。1966年,他制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片《黑人女仆》,根据他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改编;这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导演拍摄的第一部长片。尽管只有60分钟长,这部法语电影赢得了让·维戈奖,立即引起了对非洲电影和塞姆班本人的国际关注。塞姆班随后在1968年实现了他在母语沃洛夫语中制作电影的梦想,拍摄了《汇票》。
后来的沃洛夫语电影包括《夏拉》(1975年,根据他自己的小说改编)、《塞多》(1977年)、《蒂亚罗伊营地》(1987年)和《盖尔瓦尔》(1992年)。《塞多》在塞内加尔上映时遭到了严重的审查,据称是因为塞姆班的文件有问题,尽管一些评论家认为这种审查更多地与电影中可能被解释为反穆斯林内容有关。然而,塞姆班在影院散发传单,描述了被审查的场景,并在国际市场上发布了未经删减的电影。1971年,塞姆班还拍摄了一部法语和迪奥拉语的电影《埃米泰》,该片参加了第七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并获得了银奖。它还在法属西非全境被禁止上映。他的1975年电影《夏拉》参加了第九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1977年,他的电影《塞多》参加了第十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同年,他还担任了第2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1979年,在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他因对电影的贡献而获得了荣誉奖。
塞姆班电影的常见主题是殖民主义的历史、宗教的失败、对新非洲资产阶级的批评以及非洲妇女的力量。
塞姆班经常在他的电影中客串出演。例如,在《汇票》中,他扮演了邮局的信件写作者。
乌斯曼·塞姆班于2007年6月9日去世,享年84岁。自2006年12月以来,他一直身体不适,最终在他的塞内加尔达喀尔的家中去世,他被埋在装饰有古兰经经文的裹尸布中。塞姆班有两段婚姻,留下了三个儿子。非洲电影人联合会(FEPACI)秘书长塞帕蒂·布拉内·霍帕(Seipati Bulane Hopa)形容塞姆班是“为普通人点亮了光明之路的明灯,一个毫不犹豫地说话的声音,一个拥有无可动摇的艺术原则并以极大的正直和尊严坚定不移地坚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