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玉兰类

玉兰类

玉兰类,又称木兰类植物,是木兰科木兰属的通称。玉兰属是木兰科下一类常绿或落叶的乔灌木。木兰科是一个原始的被子植物门类群,分布于亚洲的东南部和北美洲中美洲地区。它们的芽被托叶包裹着,单叶互生,花被片没有明显分化成花瓣和萼片,雌蕊雄蕊多数,且螺旋式排列长在一根柱状花托上。植物学界普遍认为木兰科由鹅掌楸亚科和木兰亚科组成,全球有300余种。鹅掌亚科仅存鹅掌楸属一个属,而且仅存鹅掌楸(马褂木)和北美鹅掌楸两个种。玉兰产于江西省庐山)、浙江省浙江天目山)、湖南省衡山县)、贵州省。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林中。现全国各大城市园林广泛栽培。

玉兰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期2-3月,果期8-9月。

玉兰是木兰科植物中最常见的观赏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多以开花乔木形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多种杂交手段培育出的木兰新品种不仅可以成为庭院矮化盆栽,还能拥有多花、多色、常绿等特性和抗寒、抗旱、耐水湿、耐盐碱等抗性。玉兰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直,结构细,供家具、图板、细木工等用;花蕾入药与“辛夷”功效向;花含芳香油,可提取配制香精或制浸膏;花被片食用或用以熏茶;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早春白花满树,艳丽芳香,为驰名中外的庭园观赏树种。

植物史

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花木的通称。落叶或常绿乔木或灌木。花大色艳,有的种类有芳香,是世界名花之一。全属植物约90种,分布于中国、日本、马来半岛及北美、中美。中国约产30余种。

概况木兰属在地球上出现很早,系孑遗植物。在白垩纪(约1亿年前)与第三纪时代几遍布于北温带。中国战国时代的《离骚》中已有咏花木兰的诗句。玉兰的栽培大致始自唐朝清代以来,自北京市至黄河流域以南直至西南各地已普遍栽植。

美洲较早栽培的是美国原产的月桂木兰(M.virgi-niana),1688年起在美国被列为试验栽培种类,并自20世纪起大力进行了育种工作。卡尔?冯?林奈为纪念1715年逝世的法国植物学家P.Mangnol,乃以其姓作为木兰属的拉丁名。欧洲国家主要于18~19世纪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引种较抗寒的种类,并取得成功。此后通过种间及品种间杂交育种,选育出不少花朵美丽而抗寒的玉兰新品种。

形态特征

叶互生,大而全缘。花两性,单生枝顶,白色、粉红、紫或黄色。雌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于伸长的花托上。山木兰(M.delavayi)、厚朴等不先叶开放;玉兰(M.denudata)等先叶开花;紫玉兰(又名辛夷、紫玉兰,M.liliflora)则花叶同放。蓇葖果聚合成球果状,各具1~2种子,种子有红色假种皮,成熟时悬挂于丝状种柄上。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深厚、偏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仅少数种类可在石灰质土壤中正常生长。多喜光,有的种类可耐半荫。耐寒性因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常绿种类耐寒性较差,落叶种类则较强。在中国,山木兰多在华南露地栽培,荷花木兰(M.gran-diflora)(图1)主要栽培于长江流域以南;而落叶玉兰类如玉兰(图2)则可在北京露地栽培。紫玉兰耐寒性略强于玉兰,二乔玉兰(M.soulangeana)的耐寒性又远较二者为强。繁殖和栽培种子繁殖宜在8~9月进行,采后即播。插适用于若干种类,如山玉兰、广玉兰、星花玉兰柳叶木兰等,一般多行软枝扦插。分蘖法可用于紫玉兰等丛生多萌蘖枝的种类。应用最广的为压条法,多在春季进行。嫁接一般用于繁殖园艺品种,在中国多用玉兰作砧木,欧洲则用长势旺盛的尖叶木兰作砧木。由于移植时易损伤根系,较难成活,应带土球移栽或用容器育苗。以春季开花前或花谢而刚展叶时移栽最佳。栽植不宜过深。因愈伤能力较差,一般都不加修剪,或仅行轻度疏剪。玉兰类对气候敏感,人工控制花期较易成功。

用途园林栽培孤植或丛栽均可。对先叶而花的种类,尤其是花色洁白或近白色的玉兰、武当木兰、望春兰等,以常绿树为背景配植效果更佳。某些花香的种类如玉兰、紫玉兰等可制取浸膏。玉兰等的花瓣可供佐餐食用。玉兰、紫玉兰等的花蕾可入药。玉兰树木材质优良,可供制家具及细木工等用。

参考资料

玉兰木兰,傻傻分不清楚?带你欣赏春日此刻正在盛放的各色玉兰.文汇网.2024-03-14

Yulania denudata.植物智.2024-03-14

林草科普|更多性状优异新品种从“木兰王国”诞生.腾讯网.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