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的前身为吴县车坊中学,创办于1958年8月,为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现坐落于园区娄葑街道东南新区长江路。学校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在校学生近1500人,开设30个班级。

学校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毗邻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上培养出了国家南极科考队副队长杨惠根、省级领导干部、苏州市中高考状元等优秀人才,涌现过一批有区域声望的名师。

学校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0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0平方米;在校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占55%,35周岁以下教师占60%,在校学生近1500人,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开设30个班级。

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办学宗旨,秉承“明德厚学,自强不息”的校训,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各项办学水平。1999年学校以较高的标准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乡镇的验收。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竞赛,在“培优”方面卓有成效,2001--2005年中考,达到四星级高中录取分数线160多人,每年中考600分以上人数在区前列,1994年以来,先后有7名车坊镇籍学生在苏州市吴中区高、中考中获得状元。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已有50多人次在省、市、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奖,有2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有100多人次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获奖。

面临区划调整的新形势,可谓机遇与危机并存,希望与艰难同在,但我们坚信:园区八中一定能够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继往开来,从刷新的起跑线上,迎难而上,阔步迈进,去谱写园区八中更加绚丽的篇章。

学校沿革

1958年创办“吴县车坊初级中学”,有一百多名中学生,1966年前农村女同学读高中仅一人。1970年招25名学生办一高中班。1977年恢复高考后,车坊掀起读书高潮。1980年车坊高中停办。

1958年7月,吴县文教局委托车坊中心小学会计徐惠澄老师筹建、创办“吴县车坊初级中学”,校址在人民路北段东侧,学校有围墙无校门,设施简陋。有3只教室2个班级108名学生。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下放到农村,镇上中小学统由向前大队管理。1968年9月,中小学合并,改名“车坊五七学校”。1970年创办高中班,同时在农村开办5所片中,分别为东字片“一中”、光字片“二中”、红字片“三中”、建字片“四中”、长字片“五中”。

1976年,“文革”期间进驻的工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撤离学校,中小学分开,更名为“吴县车坊中学”。1980年9月,高中停办。1991年,调整中学学校布局,在塘浜村新建六只教室,合并“四中”、“五中”,定名“车坊第四初级中学”。

1993年起,四中一边扩大校园,一边建造教学大楼。1997年9月,农村片中全部撤销,学生集中在市镇中学、第四初中上课。1999年11月,位于四中的车坊中学新教育大楼一期工程竣工,“希望楼”投入使用。2000年9月,车坊中学搬迁到四中,结束了分设二地的局面。

2004年11月2日,根据行政区划调整,车坊中学更名为“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并正式挂牌。

校训

明德厚学 自强不息

语出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校风

真 善 美

真 待人真诚 治学求真(客观世界 理性生活)

善 仁爱包容 宽厚至善(社会世界 道德生活)

美 陶冶情操 和谐尚美巴黎(主观世界 审美生活)

教风

敬 静 进

敬 敬业爱生 自重乐群

静 宁静致远 修身乐业

进 争先进位 求索乐新

学风

勤 信 新

勤 自主好学 精勤立行

信 自信乐观 诚信立德

新 自励善思 拓新立人

校长

尤亮,文学硕士,苏州市教坛新秀十佳、苏州市新长征突击手、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主持的课题《电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苏州市教研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还主持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语文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近三年发表论文多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