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粉
姜黄粉是以姜黄为主原料制成的调料。
姜黄粉为黄棕至深黄棕色粉末,有胡椒样香味,味微苦;含黄色糊化淀粉,无霉味;其色素溶于乙醇,不溶于水、乙醚。姜黄粉的原料姜黄,外形有圆柱形、卵圆形和纺锤形,主要产于中国福建、四川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台湾等地。烹调中主要用于调制香辣气味较浓郁的菜肴,具有增香、着色的双重作用。
调料简介
姜黄磨成粉即为姜黄粉,是传统的天然食用色素,具有辛辣气味并呈黄色,姜黄粉是配制咖喱粉的主要原料之一,咖喱粉的黄色主要是由姜黄色素呈现的,也可作为黄色咸萝卜等食品的增香和着色用。
姜黄外形与产地
姜黄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主要产于中国福建、四川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台湾等地。
成分
姜黄粉为蘘荷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块茎干粉,含二酮类色素主要有姜黄色素、脱甲氧基姜黄色素、双脱甲氧基姜黄色素三种成分。
性状
姜黄粉为黄棕至深黄棕色粉末,有胡椒样香味,味微苦;含黄色糊化淀粉,无霉味;其色素溶于乙醇,不溶于水、乙醚。
烹调作用
姜黄粉在烹调中主要用于调制香辣气味较浓郁的菜肴,具有增香、着色的双重作用。
药用价值
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活性
动物试验表明,姜黄素可抑制皮肤癌、胃癌、十二指肠癌、大肠癌及乳腺癌的发生,显著减少肿瘤数目,缩小瘤体,降低小鼠恶性黑素瘤细胞的肺转移及淋巴细胞生长。
降血脂作用
姜黄的醇提取物、芳香油及姜黄素都有降血浆总胆固醇、β-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并能使主动脉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其中甜没药姜黄醇提取物及姜黄素的作用最强。
抗凝作用
姜黄的醇提取物及姜黄素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抑制作用,姜黄素还有增加纤溶活性的作用,是抗凝作用的有效成分。
抗氧化作用
姜黄中的姜黄素为抗氧化有效活性成分。这是由于姜黄素具有双酮结构,能清除氧自由基。
对呼吸道作用
姜黄中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祛痰、止咳及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抗菌作用
姜黄中的芳香油和姜黄素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中对黑曲霉的抑制作用最强。
利胆、保肝作用
姜黄中的挥发油及姜黄素都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并能促进胆囊收缩,而姜黄素的作用更强。
以上内容参考:
史书记载
唐代《新修本草》中记载,姜黄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症怜,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千金翼方》中记载姜黄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症怜,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
元代《凡溪心法》中记载积实丸,白术2两,枳实妨1两,半夏1两,神曲1两,麦芽1两,姜黄半两,陈皮半两,木香1钱半,山楂1两。上为末,荷叶蒸饭为丸,如梧桐子大。主治积聚痞块。每服100丸,食后姜汤送下。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姜黄辛、苦,大寒,无毒。时珍曰:姜黄、郁金、术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术药则入肝,兼治气中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
清代《医宗金鉴》记载姜芩四物汤,用四物汤加姜黄,黄芩,丹皮香附子,延胡。主治血涩少,其色赤者,乃热盛滞血。
参考资料
姜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