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后新时期文化与文学论

后新时期文化与文学论

《后新时期文化与文学论》是由杨剑龙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作品,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发行。

书籍介绍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与流变与文化思潮紧密相关。80年代的文化呈现精英色彩,文学创作以域外文化为范本,旨在解构传统并寻求创新。90年代的大众文化则更注重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非时代的英雄事迹。本书与《文化的冲突与心灵的震撼》被视为姊妹篇,作者以此划分改革开放后的文学为“新时期文学”与“后新时期文学”,并将相应研究成果收录其中。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后新时期小说宏观论

- 第一节 9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第二节 90年代小说的审美意识

- 第三节 90年代小说的价值失衡

- 第四节 后新时期的反腐小说创作

- 第五节 后新时期的历史小说创作

- 第六节 文学如何进入新世纪

- 第七节 大众文化与文学的世俗化

第二章 后新时期小说流派论

-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取向

- 第二节 新写实小说的审美风格

- 第三节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取向

- 第四节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风格

- 第五节 新生代小说的创作选择

- 第六节 新生代小说的艺术追求

- 第七节 新市民小说论

- 第八节 新体验小说论

第三章 后新时期小说创作论

- 第一节 王安忆在当代文坛的意义和价值

- 第二节 王晓玉小说创作论

- 第三节 青年小说家创作综述

- 第四节 朱晓琳的留学生小说创作

- 第五节 潘向黎的小说创作

- 第六节 走出“房间”的女性文学

第四章 后新时期长篇小说论

- 第一节 “为小镇写一部风俗史”——评陈世旭的长篇小说《将军镇》

- 第二节 写出凡人生活的坎坷——评王晓玉的长篇小说《凡尘——赛金花》

- 第三节 回顾荒诞岁月的谎言——读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弥天》

- 第四节 生活体验与生命感悟——评雪漠的长篇小说《大漠祭

- 第五节 探究腐败人性的复杂多样性——评刘平的长篇小说《走私档案

- 第六节 物化社会中的焦虑与迷茫——评张炜的长篇小说《能不忆蜀葵

- 第七节 描述畸形环境下的人生——读董立勃的长篇小说《白豆

- 第八节 致力于青春小说创作的崇高之美——读竹林的长篇小说《今日出门昨夜归》

- 第九节 真挚情感的追寻与书写——读白桦的长篇小说《一首情歌的来历》

- 第十节 浓厚的乡土情怀与深刻的忧虑——读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

- 第十一节 用热情展现满族历史与文化——读白玉芳的长篇小说《神妻》

第五章 后新时期短篇小说论

- 第一节 平淡朴素的独特艺术魅力——读陈忠实的短篇小说《日子》

- 第二节 对生命与终极关怀的思考——读石舒清的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

- 第三节 展现同学聚会的不同心理状态——读莫言的短篇小说《倒立》

- 第四节 在猫与鼠的关系中强调反腐重要性——读陈忠实的短篇小说《猫与鼠,也缠绵》

第六章 后新时期文学批评论

- 第一节 青年批评家及其文学批评

- 第二节 学术研究的对话

- 第三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女性诗学”

- 第四节 当代文坛文学批评的若干倾向

第七章 后新时期文学现象论

- 第一节 想象力的缺乏与浪漫主义的呼吁

- 第二节 独立人格的追求与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 第三节 生态危机、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

- 第四节 小说:塑造我们时代的人物形象

- 第五节 都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扩展

后记

参考资料

后新时期文学与文化论.广州图书馆.2024-11-15

后新时期文学与文化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2024-11-15

后新时期文化与文学论.豆瓣读书.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