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宽叶山黧豆

宽叶山黧豆

宽叶山黧豆(学名:Lathyrus latifolius)是豆科山豆属下的一个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现在在全球多地区有分布和种植。它的茎可达3米,四棱形,具翅,叶片形状多变,花冠紫色到粉红色。宽叶山黧豆在水土保持、园林景点绿化以及饲料开发研究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形态特征

宽叶山黧豆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有毛或无毛。茎可达3米,四棱形,具翅。叶具1对小叶,形状多变,通常椭圆形至椭圆状近圆形或卵形至线形,长(3)4-15厘米,宽3-50毫米,平行侧脉直达叶端;托叶半箭形,披针形至卵形,长(2)3-8厘米,宽2-11毫米,具平行脉,脉明显,卷须发达,有分枝。总状花序具5-15朵花,花梗细,长5-10毫米;萼钟状,长6毫米,5萼齿近相等花冠紫色到粉红色,长(15)20-30毫米。荚果长5-11厘米,经6-10毫米,棕色,无毛。种子10-15,具网状皱纹,种脐为周圆的1/5-1/3。

生长环境

宽叶山黧豆原产于欧洲,现在在全球多地区有分布和种植,包括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在中国,主要在陕西省等地有栽培。它适宜种植于砂壤土和细砂土,不适于潮湿的土壤,种植区的土壤pH以6.5左右较为适宜。

繁殖培养

宽叶山黧豆采用播种繁殖,可于春、夏、秋进行,中国华北地区多于8-9月进行秋播。播种前需进行土壤情保证和种子处理,播种后需进行适当的管理,如中耕除草、定苗、追肥等。

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4叶期间苗,每穴留2株,6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每公顷留苗15-16.5万株。以后每年中耕2-3次,春季追肥1次,每公顷施氮、磷、钾肥各6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干旱时浇水。

主要价值

宽叶山黧豆不仅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还是一种著名景观观赏植物,其花色艳丽且花期长。此外,宽叶山黧豆植株具有生长快、分枝多、抗旱、耐瘠薄、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可有效控制泥沙,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它的植株粗蛋白质含量为19.10%,粗脂肪含量为4.35%,是粗细饲料兼用的高蛋白优质饲料。同时,宽叶山黧豆的根部有众多的根瘤,可以起到固氮作用,有利于土壤改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