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后子
嬴姓,赵姓,名针,春秋后期的秦国公族。秦桓公之子,封于徵(即北徵,今澄城县西南)、衙(即彭衙,今澄城西北)。
前541年,其母怕他被逐,使他离秦到晋,又为晋平公封于裴乡(今山西省闻喜县一带)。前537年,秦景公卒,其子秦哀公立,后子方回秦。
人物经历
春秋时人。秦后子,秦公之子,名针,秦公之同母弟。有宠于齐桓公。封于征(即北征,今陕西澄城西南)、衙(即彭衙,今澄城西北)。《国语·楚语上》:“晋有曲沃县,秦有征、衙”。韦昭注:“征、衙,桓公之子,景公之弟后子针之邑”。《左传·昭公元年》:“秦后子有宠于桓,如二君于景”。杜预注:“其权宠如两君”。秦景公三十六年(前541),他离秦到晋,为了享晋平公,秦在河上造浮桥,从秦都雍(今陕西凤翔东南)到晋都(今山西侯马),每十里设置停车站,运送酬币之车辆往返达八次。五年后,秦景公卒,他回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