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胡集村

胡集村

胡集镇胡集村位于惠民县城东南部,又名胡家集,原名胡家,胡集镇政府驻地。全村有耕地107公顷,399户,1663人。

地理环境

胡集镇胡集村   位于惠民县城东南部,又名胡家集,原名胡家,胡集镇政府驻地。全村有耕地107公顷,399户,1663人。

历史

相传,明洪武年间始祖胡达吉由河北枣强县迁居于此,立村胡家。后迁入多姓,立有集市,改名胡家集。胡集村原为鲁北商业重镇,民朴物阜,商贾云集。据村内老人介绍,旧时胡集大集在方圆百里之内仅次于武定府大集(惠民镇大集),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每逢大集,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相传旧时胡集村偏东部有一条商场街,此街直通北京城,很多当地有名气的人物,都出生在此街上。因而此街道有“龙脉”之称,传之久远而神秘,外地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往往愿意在此街道上走一走,以图沾点灵气,福荫子孙。于是此街生意就更为火爆。后来该村逐渐兴起书会,众多民间艺人竞相来此献艺、切磋、收徒、望空。胡集村更是名声鹊起,人们坚信此地藏龙隐凤,人杰地灵。民国年间,胡集村牲畜交易市场闻名,吸引了省内外众多牛、马、驴、骡交易商人。

文化

胡集书会”使胡集村名誉九州、蜚声海内外。胡集书会又称为胡集灯节书会,因其每年正月十二至正月十七举办,正好跨越元宵节。胡集书会与河南马街书会并为全国两大书会。胡集书会始于元朝,兴于明清,距今已近800年。据史书记载,北宋时期黄淮地区流传一种音乐与瑞安鼓词相结合的“说诨话”艺术。北宋末年,艺人赵令畤又创作一种曲艺“鼓子词”。当时“福州话”在惠民一带盛行,城里每年书会,艺人们聚合一起切磋技艺,交流书目。元初兵乱时,艺人们将书会迁至惠民城南70华里的胡家集。

相传,旧时在胡集大集上,一天南、北两边各来一个“唱渔鼓”和“唱落子”的艺人。两人曾因争场子起了矛盾,相持不下,第二年又各自约了更多的艺人再次对垒。如此连续几年,艺人、观众越聚越多,影响随之扩大,形成了书会。后随书会影响扩大,艺术上相互竞赛、交流,每年正月十二大集,艺人们借上市说书卖艺之便,齐来畅叙友情,交流书目,传授技艺,拜师收徒,各续师承门户。胡集元宵节书会世代相传、繁衍至今。每年书会上,说唱的书目有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京韵大鼓、渔鼓、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毛竹板、评词、竹板书、沧州市木板、相声、河南坠子等。昔日还曾有过窑调、摔缰大鼓、数来宝等。灯节书会由“前节”“正节”“偏节”组成。在正月十二胡集大集以前,距离较远的艺人们为了不误会期,提前几天来到胡集,在周围村庄演唱,称“前节”。自正月十二到十七这六天是书会的高峰盛期,书价最高,为“正节”。十八至二十一的四天是书会的“偏节”。

自1983年至今,国家文联副主席、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原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高元钧,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郝爱民郭全宝姜昆唐杰忠、冯巩、刘伟等众多曲艺界泰斗和大师均曾多次莅临书会献艺。1985年建省曲艺厅,同年全国曲协副主席陶钝亲题“胡集曲艺厅”五字。2006年5月20日,胡集书会正式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