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坪子黄芩

大坪子黄芩

大坪子黄芩(学名:Scutellaria tapintzensis)是唇形科黄芩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为一年生草本。该物种是中国特有的,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大坪子黄芩的保护级别为易危(VU),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

形态特征

大坪子黄芩为一年生草本;根茎斜行,密生须根。

茎高达60厘米,直立,锐四棱形,具浅槽,极密被平展具腺白色短柔毛,中部以上有时具有花的小枝。

叶卵圆形至卵状心脏形,长2-5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基部浅心形,边缘具规则的细圆齿,上面绿色,下面较淡,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间杂有糙伏毛,侧脉约4对,与中脉在上面稍突出下面明显突出;叶柄长1-2厘米,背腹压扁,腹面具浅沟,极密被平展具腺白色短柔毛。

花对生,在茎及分枝顶上排列成长6-7-17厘米的总状花序花梗长约4毫米,与序轴密被平展具腺白色短柔毛;苞片椭圆形,近无柄,两面被具腺短柔毛,最下1-2对较大,长1.3-2.5厘米,具细圆齿,其余的均细小,长约6毫米,全缘。

花萼开花时长3.5毫米,密被具腺疏柔毛,花后增大,长达5毫米,盾片花时高1.5毫米,常带紫色,花后高3毫米。

花冠玫瑰红色,长2.3厘米,外被具腺的微柔毛,内面仅在下唇中裂片之下疏被疏柔毛;冠筒短粗,长度为冠檐的二倍,前方近基部微膝曲状,向上渐增大且呈之字形弯曲,喉部十分增宽,宽达7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内凹,顶端微缺,下唇中裂片平展,圆状卵圆形,宽达1厘米,基部骤然收缩,顶端微缺,两侧裂片宽卵圆形,宽达5毫米,先端钝。

雄蕊4,二强;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具小纤毛。花盘肥厚,前方稍隆起;子房柄短。

花柱细长。子房淡褐色,无毛。

花期8月。

分布范围

大坪子黄芩产于云南省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鹤庆县大坪子。

生长环境

大坪子黄芩生于松栎混交林下,海拔2450米。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