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任嘏

任嘏

任嘏,字昭先,出生于乐安博昌(今博兴县东南部),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以其早慧和深厚的学识闻名于世,曾任职于多个重要职位,包括临甾侯庶子、相国东曹属、尚书郎以及黄门侍郎等。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卓越成就,留下了《任子道论》这一重要的哲学著作。

人物经历

任嘏自幼聪明过人,被乡里誉为“蒋氏翁、任姓童”。八岁时母亲去世,他对亲人的哀悼之情深沉真挚,如同成年人一般。十四岁开始学习,仅用三年时间便研习完五经,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并广泛涉猎其他学术领域,受到当时学者的高度赞誉。曹操建立政权初期,任嘏曾任临甾侯庶子、相国东曹属、尚书郎等职。到了曹丕时期,他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并先后担任东郡赵州山西省知府等职务。在他逝世后,他的旧部下如东郡程威赵国刘固、河东上官崇等人记录了他的事迹及其著作,并呈报朝廷,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个人轶事

任嘏的父亲任旐,字子旟,同样以高尚的行为著称。汉末黄巾军起义期间,由于粮食短缺,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况。当盗匪来到博昌时,听说任旐居住在此,他们认为任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即使自己沦为盗匪,也不愿侵犯他的家园,因此选择离开。任嘏本人也曾因家庭贫困而出售鱼类,尽管政府对鱼类征收高额税费,但他坚持按照市场正常价格出售。他还曾与他人共同购买牲畜,后来卖家赎回时,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但任嘏仍坚持只收回自己的投资成本,此举令合作伙伴感到羞愧。有一次,一位邻居私自耕种了任嘏的土地,得知此事后,任嘏表示这是他出租的土地,使对方感到惭愧并归还了土地。当地居民发生争执时,都会找任嘏调解,经过他的劝解,双方往往能化解矛盾。有一位不孝顺父母和兄长的年轻人,他的家人担心他的行为会被任嘏知晓,从而影响他的声誉。在曹丕时期,任嘏敢于直言进谏,每次提出建议时,他都会亲自书写备忘录,以便日后查阅。

主要作品

任嘏的主要作品是《任子道论》,共十卷,包含三十八篇文章,总字数约为四万字。

历史评价

王昶评价任嘏:“乐安县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怯而义勇,在朝忘身。”《别传》则记载:“嘏为人淳粹凯悌,虚己若不足,恭敬如有畏。其修身履义,皆沉默潜行,不显其美,故时人少得称之。”

家庭背景

任嘏的父亲任旐,字子旟,也是以高尚的品行著称。在汉末黄巾军起义期间,因为任旐的名声,盗匪们不愿侵犯他的家园,选择了离开。

参考资料

一句顺口溜“蒋氏翁,任氏童”,兵荒马乱的年代,依然有人的魅力活力四射.搜狐网.2024-09-27

任嘏.任嘏.2024-09-27

任嘏:自幼成名,德行卓绝.百家号.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