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连翘
秦连翘(学名:连翘属 giraldiana Lingelsheim,别名:Forsythia giraldiana)是木樨科连翘属下的一个落叶灌木,高1-3米。
形态特征
植株:落叶灌木,高1-3米。
枝:枝直立,圆柱形,灰褐色或灰色,疏生圆形皮孔,外有薄膜状剥裂,小枝略呈四棱形,棕色或淡褐色,无毛,常呈镰刀状弯曲,具片状髓。
叶: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卵形至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3.5-12厘米,宽1.5-6厘米,先端尾状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疏生小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或被短柔毛,中脉和侧脉凹入,下面淡绿色,被较密柔毛、长柔毛或仅沿叶脉疏被柔毛以至无毛;叶柄长0.5-1厘米,被柔毛或无毛。
花:花通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叶腋;花萼带紫色,长4-5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3-4毫米,先端锐尖,边缘具睫毛;花冠黄色,长1.5-2.2厘米,花冠管长4-6毫米,裂片狭长圆形,长0.7-1.5厘米,宽3-6毫米;在雄蕊长5-6毫米花中,雌蕊长约3毫米,在雌蕊长5-7毫米花中,雄蕊长3-5毫米。
果:果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0.8-1.8厘米,宽0.4-1厘米,先端喙状短渐尖至渐尖,或锐尖,皮孔不明显或疏生皮孔,开裂时向外反折;果梗长2-5毫米。
花果期:花期3-5月,果期6-10月。
分布范围
秦连翘产于中国甘肃东南部、陕西省、河南省西部、四川省东北部。
生长环境
秦连翘生长于山坡或低山坡林中,山谷灌丛或疏林中,山沟、河滩或林边,或山沟石缝中,海拔800-3200米。
生长习性
秦连翘喜温暖干燥环境,适宜中性或弱碱性的土壤。
繁殖方法
秦连翘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分株和插,也可通过压条繁殖。
播种:在秋季8—9月份采集连翘种子,挑选成熟果实,晒干,敲打,去掉杂质得到纯净种子。贮在5—10℃条件下,翌年3月10日左右,开始催芽(距播种还有25—35天)。方法是将种子在1:2000的GA3乙醇溶液中浸泡3—4小时,打破休眠;再按重量1:1000比例与湿河沙充分混合,置于10—20℃温度条件下,30天左右即可发芽。然后条播到日备好的宽120厘米,高15厘米的中,深度为2厘米,行距30厘米,每畦3行。及时浇水,除草,当年可长到60—90厘米。
分株繁殖:秋末上冻前,把丛生的连翘,3—5个枝条为一组,从母株上竖着切下,用生根粉水溶液浸泡3分钟,立即栽入备好的坑穴内,浇透水过冬。也可以在春季4月份土层化开35厘米左右,按上述方法分株,移栽。
扦插繁殖:花期后选连翘母株上生长旺盛的二年生枝条,从根部剪下,截成35—40厘米段,把形态学的下端,用生根粉水溶液浸泡10—20分钟,然后按株距10厘米,行距25厘米,插入备好的畦中。用铁条或细竹做弓形支架,上覆塑料布,并适当遮阴,浇足水分。成活率在95%以上。第二年可移栽。
主要价值
秦连翘早春开花,花朵不大,满枝金黄,花色点点,带有几分娇艳,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可种植于庭院或作花篱。连翘早春先叶后花,串串钟形的花朵挂满整个枝条,宛如条条黄色绶带,金黄耀眼,适于公园、学校、庭院、宾馆、旅游区、宅旁、路边等处栽植。可单植,也可成片栽植。若与花期相近的小桃红、锦带、紫丁香(原亚种)等配植在一起,更是红、黄、粉交织在一起,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夺目,倍受市民喜爱。连翘种子可提取食用油脂。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秦连翘 Forsythia giraldian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