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窟
涅槃窟为莫高窟中以涅槃像为主体的洞窟。这样的洞窟在莫高窟只有两个,即第148窟和第158窟。两座洞窟都是唐代修造,窟内佛像侧卧,前无遮挡,所以平面是横长方形。
第148窟涅槃像周围是菩萨、弟子、天龙八部、各国国王举哀群像等,围绕群塑的壁面详细地绘制了佛说法和四众听法,佛涅槃和众弟子、佛母举哀,佛出金棺为母说法和摩耶夫人、天龙八部听法、金棺自举和金棺自焚、四众分舍利等六十六个情节的场景。第158窟围绕涅槃像的壁面主要画有菩萨、弟子、天龙八部、各国国王供养、举哀的场景,将主次人物分别以彩塑和壁画表现,使涅槃的主题鲜明突出。
2025年3月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与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在北京展览馆启幕。本次展览核心亮点之一是以尖端技术复制的九座洞窟,中唐第158窟是其中之一。
历史沿革
背景
“涅槃”为佛教用语,指经过修行,能够彻底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的境界。涅槃是佛教的核心概念,是指佛教修行的最高成果。在词源中,“涅槃”(Nibbana)表示在心中熄灭了世间贪欲、嗔恨、愚痴的火焰。证悟涅槃意味着对无明和渴爱的舍离、禅定、无执着状态。对涅槃的体验需要通过正确、持久的禅修练习获得,在佛教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涅槃”逐渐被注入了更多复杂的哲学意涵。现实中,当有佛教的修行者过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已圆寂或进入涅槃。
佛祖释迦牟尼在八十岁时,行至拘尸那城熙连若跋提河畔的娑罗双间,为阿难陀等徒众最后说法完毕,在所敷置的佛床上,头向北,面朝西,右胁累足而卧,面容端详自若,毫无痛苦入于涅槃。后世将佛祖圆寂时右胁而卧的形象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成为“涅槃像”,而世人所说的“卧佛”和“睡佛”正是对“涅槃像”最为直观的印象。
发展
莫高窟的涅槃像始于北周,终于唐代。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壁画形式呈现,也就是“涅槃变”,如莫高窟北周第428窟,隋朝第427、280、295窟,唐代第332、130、120、185、44、92窟;一种是彩塑与壁画结合的表现形式,如莫高窟第332、39、46、225、148、158窟。无论哪种形式,都以佛祖卧于七宝床上的形象为中心,周围围绕弟子、菩萨等举哀的众人,有的还绘出佛涅槃前后的各种细节。
以涅槃像为主尊的洞窟被称为“涅槃窟”,这样的洞窟在莫高窟只有两个,即第148窟和第158窟。两座洞窟都是唐代修造,窟内佛像侧卧,前无遮挡,所以平面是横长方形。
主要代表
综述
莫高窟中主尊为涅槃像的洞窟被称为涅槃窟,此类洞窟仅存第148窟与第158窟两处。佛像呈侧卧姿态,前方空间开阔无阻隔,因此窟内平面布局均采用横向长方形结构,两窟均建于唐代。第148窟涅槃像周围是菩萨、弟子、天龙八部、各国国王举哀群像等,围绕群塑的壁面详细地绘制了佛说法和四众听法,佛涅槃和众弟子、佛母举哀,佛出金棺为母说法和摩耶夫人、天龙八部听法、金棺自举和金棺自焚、四众分舍利等六十六个情节。第158窟围绕涅槃像的壁面主要画有菩萨、弟子、天龙八部、各国国王供养举哀,将主次人物分别以彩塑和壁画表现,使涅槃的主题鲜明突出。
两尊涅槃像均身着通肩袈裟,侧身而卧,右手支颐,左手自然置于身侧,双足相叠,眼睛半睁半合,面部神情安和寂静。身后或塑或绘的人物形象,根据人物身份显露出向往、惊愕、悲痛、哀伤等种种神情,烘托出佛祖涅槃至高无上、超凡入圣的意境。而这两尊涅槃像中,又以第158窟涅槃像保持了中唐原貌,而成为敦煌市涅槃像的代表之作。
莫高窟第158窟
第158窟建于中唐,甬道北壁有供养人画像题记“大蕃管内三学法师持钵僧宜”字样,“大蕃”即吐蕃,由“大蕃管内”而得知此窟开凿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此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窟。李适建中二年(781年),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抗蕃斗争长达十年的沙州被迫立城下之盟,而后敦煌易帜,自此河西走廊全部为吐蕃控制。
此窟是典型的涅槃窟。形制为长方形盝顶形,西壁设涅槃佛坛。所谓涅槃窟,是将涅槃作为洞窟的主体,前面没有遮挡而使卧佛像赫然横陈在观者面前,所以,涅槃窟平面一般都作横长方形。此窟窟形为长方形,进深为7.28米,横长为17.20米,靠后壁有1.43米高的通长大台,大台上又有较矮小症形如睡榻的小台,佛像即卧其上。
第158窟涅槃像既是中唐大型塑像的代表作,也是同类塑像中的杰出作品。此尊塑像为石胎泥塑,身长15.8米。涅槃像面部,双目半闭,唇含笑意,丝毫没有凡人临终时痛苦和悲哀的表情,相反,犹如欣慰、满意而入睡,整个形态、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涅槃境界。同时,第158窟的涅槃像之精美,不仅局限于主尊涅槃佛像本身的艺术成就,更体现出敦煌市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即将彩塑与壁画完美结合,完整地表达主题。第158窟在涅槃像后面的西壁,绘制了两排举哀者像,上排19身菩萨像,下排17身罗汉像,同时还画了14身天龙八部护法神像等;南壁涅槃像头部上方,绘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奔丧和十大弟子举哀,北壁佛足处绘以吐蕃赞普和中原帝王为首的帝王举哀,同时在佛床下方绘须跋陀罗先佛入灭、末罗人歌舞、鸟兽助悲等内容。
莫高窟第148窟
莫高窟第148窟位于窟区的南端,洞窟形制属于涅槃窟。据洞窟前室南壁的《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碑文记载,该窟建于盛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洞窟是陇西望族李大宾所建,后经晚唐、西夏、清代重修。
洞窟主室平面呈长方形,窟顶为纵券顶。洞窟中央佛坛上塑有释迦牟尼涅槃像。这尊涅槃像头南脚北,面向东方,右胁枕手,累足横卧,身长14.40米,从体量上对比是莫高窟的第二大涅槃像。在涅槃像身后还塑有多身菩萨、比丘、天人等,都已经过后代的重修。
在涅槃像周围,是横贯南、西、北三壁的巨幅连环式涅槃经变,这是根据《大般涅槃经》描绘出释迦牟尼佛入灭前后的历史和神话故事片断。这组壁画高约2.50米,总长度23米,全部画面分为10组,66个情节,出场五百多个人物与动物,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一幅涅槃经变。整个画面构图布局和谐,气势磅礴,描绘生动,色彩辉煌,山水秀雅,建筑精严。在其中有66条墨书榜题。
第148窟还有多种经变画,如主室东壁的“药师经变”和“观无量寿经变”、南、北壁的“弥勒佛经变”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等,均为莫高窟各同类题材中尺寸最大者。甬道顶部的“报恩经变”“天请问经变”更是莫高窟最早出现的创新题材,被后代洞窟广泛引用。
价值意义
第148窟的各经变画内容丰富、绘制精细,所描绘的建筑构图复杂,背景山水透视关系处理技巧成熟,敷色浓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宗教价值。
相关事件
2025年3月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与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在北京展览馆启幕,首季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28日。本次展览核心亮点之一是以尖端技术复制的九座洞窟:西魏第285窟、初唐第57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盛唐第45窟、榆林窟中唐第25窟、中唐第158窟、晚唐第17窟(藏经洞)和元代第3窟。
参考资料
莫高窟.国家文物局.2023-10-09
中国的世界遗产.央视网.2023-10-09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央视网.2023-10-09
【大美敦煌】敦煌莫高窟的涅槃像.甘肃省文化博览局.2025-04-08
“如是莫高”大展亮相北京:九座莫高窟精华跨越10个朝代.百家号.2025-04-08
莫高窟第148窟.敦煌研究院.2025-04-08
莫高窟第158窟.敦煌研究院.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