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背栎

黄背栎

黄背栎(学名:Quercus pannosa)是壳斗科栎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它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微有毛或无毛,果脐微凸起。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

形态特征

黄背栎的小枝被污褐色绒毛,后渐脱落。叶片常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6厘米,宽1.5-4厘米。顶端圆钝或有短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或有刺状锯齿,叶背密被多层棕色腺毛、星状毛及单毛,遮蔽侧脉,中脉之字形曲折,侧脉每边5-6 (-9) 条。叶柄长1-4 (-6) 毫米,被毛。雄花序长3-10厘米,果序长2-3厘米。壳斗浅杯形,包着坚果1/3-1/2,直径1-2厘米,高0.6-1厘米,内壁被棕色绒毛。壳斗小苞片窄卵形,长约1毫米,覆瓦状排列,顶端与壳斗壁分离,被褐色绒毛。坚果卵形至近球形,直径1-1.5厘米,高1.5-2厘米,顶端微有毛或无毛,果脐微突起。花期5-6月,果期翌年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 500-4 000米的山地或云杉冷杉属林下。本种为西南高山硬叶常绿栎林主要树种之一,常生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坡或山谷。

主要价值

黄背栎适应性广,尤其适应干旱、寒冷和紫外辐射,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高寒或低海拔河谷季节性干热气候,在横断山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