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村
兴安县溶江镇一甲村委会辖区包括13个自然村和15个生产队,共有1200户人口,总人口为4400人。该地区的主要产业包括葡萄、沙树和水稻的种植,同时设有大型桂花树果园场、养鸡场和养猪场。
历史沿革
一甲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当时已有军民在此筑城。唐朝光化年间(898-901)逐渐发展成为村庄。
清朝时期,该地区属于西乡西十二都二总。
民国二十五年(1936)正式命名为一甲村,隶属于溶江镇。
1952年改为乡,属于兴安县第七区。
1958年,一甲村分为一甲、通济、龙塘3个大队,隶属于东风公社。
1959年,一甲村划归溶江公社。
1962年,一甲村合并为一甲公社,隶属于溶江区。
1966年,一甲村改为大队,继续隶属于溶江公社。
1984年,一甲村改制为村,继续隶属于溶江镇。村名来源于辖区内最大的自然村一甲。
行政区划
一甲村辖区包括鹞子坪、一甲、沙江、背头园、望月山、龙塘、黄茅坝、五架车、文家村、大凸、太和铺、水街、通济等1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位于白腹鹞坪。
自然地理
一甲村总面积为30.8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258.92公顷,主要种植水稻和葡萄。湘桂铁路和泉州—南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溶江流经该地区。在大溶江与灵渠交汇处,有秦汉时期的秦城遗址,该遗址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2000年8月19日,兴安县溶江镇大凸村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