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莫·文煜
费莫·文煜(?-1884年),费莫氏,字星岩,满洲正蓝旗人,清代武英殿大学士。
文煜最初以官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太常寺库使,之后逐步升迁至刑部郎中。咸丰三年(1853年),文煜升迁为江宁布政使。咸丰五年(1855年)春,太平军从瓜洲向东窜至沙头港,文煜派遣练勇大败太平军。咸丰七年(1857年),文煜调任江苏布政使,负责江南大营的粮台事务。由于他在支给军需时过于节俭,被提督和春弹劾,朝廷命他回京等候另行任用。不久,他被任命为直隶布政使。随后,文煜被提升为山东巡抚,镇压了当时作乱的捻军。同治元年(1862年),文煜因督剿侵扰京畿南部的山东降贼不力,被革职并发配到军台效力。同治二年(1863年),僧格林沁奏请调文煜到军营差遣,不久文煜被任命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同治三年(1864年),文煜奉命前往甘肃庆阳督办粮台事务,后因病请求解职回旗。
同治七年(1868年),文煜被重新起用,不久外调为福州将军。光绪三年(1877年),文煜入京觐见,被留在京城,先后任内大臣、刑部尚书等职。光绪十年(1884年),文煜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后因病请求辞官。不久,文煜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文达”。文煜死后,两江总督曾国荃等人上奏,称文煜在咸丰年间孤军抵御贼寇,保全了里下河地区,请求在扬州为他建立专祠,朝廷批准了这一请求。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文煜,费莫氏,字星岩,满洲正蓝旗人。他最初以官学生的身份被任命为太常寺库使。道光十九年(1839年),文煜被补为笔帖式。因为他参与编撰《蒙古王公表传》等书籍有功,被提拔为小京官。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大清一统志》编撰完成,他被任命为主事,遇缺即补。次年,文煜在官员考核中获得一等,被记名以备升任理事同知或通判。不久,他被选补为泰陵承办事务衙门的主事。之后文煜逐步升迁至刑部郎中,随后,他外调担任直隶霸昌道、四川按察使等职。
江宁平叛
咸丰三年(1853年),文煜升迁为江宁布政使。当时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已被太平军攻陷,文煜随钦差大臣琦善驻扎在江北大营。咸丰四年(1854年),琦善在扬州去世,文煜奉命接管琦善所部的练勇及江北粮台的事务。咸丰五年(1855年)春,太平军从瓜洲向东窜至沙头港,文煜派遣练勇迎击。太平军在对岸扎筏企图渡河,文煜与水师协同作战,用大炮合击,迫使太平军退回瓜洲。文煜认为沙头港是里下河的门户,太平军必定会争夺此地,于是修筑土城和炮台,并上疏请求增募练勇加强防守,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不久,太平军占据扬州,企图进犯里下河地区,文煜在万安桥迎击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挫败了太平军的攻势。咸丰七年(1857年),文煜调任江苏布政使,负责江南大营的粮台事务。由于他在支给军需时过于节俭,引起军中不满,提督和春弹劾他过于拘泥,朝廷命他回京等候另行任用。不久,他被任命为直隶布政使。
革职发配
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英军进攻大沽口,被僧格林沁击退。战后,朝廷准备议和,命令文煜随同总督恒福前往北塘,根据情况处理相关事宜。不久,文煜被提升为山东巡抚。当时,捻军围攻曹县,并分兵骚扰安陵,文煜下令曹州镇总兵郝上庠联合部队内外夹击,成功解除了曹县的包围,安陵的捻军也被击退。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再次窜犯单县,并分兵侵扰峄县的得胜徬,文煜派遣将领将其击退。当时,英法联军占据炮台,文煜派兵扼守利津,自己则驻扎在濰县韩亭,以防敌军从陆路北上进犯。不久,敌船北上进攻北塘,文煜分兵入京护卫,驻扎在通州,自己则率领部队前往济宁剿灭捻军,济宁解围。
咸丰十一年(1861年),文煜代理直隶总督,不久正式任命。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并签订了《北京条约》,穆宗皇帝回京,但京畿地区的马贼四起,长期未能彻底清除,朝廷多次下诏责成文煜搜捕马贼。同治元年(1862年),因山东降贼张锡珠等人侵扰京畿南部,文煜督剿不力,被革职并发配到军台效力。同治二年(1863年),僧格林沁奏请调文煜到军营差遣,不久文煜被任命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同治三年(1864年),文煜奉命前往甘肃庆阳督办粮台事务,后因病请求解职回旗。
辞官病逝
同治七年(1868年),文煜被重新起用,任命为正蓝旗汉军都统,不久外调为福州将军。同治十年(1871年),他兼任闽浙总督。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兵船窥伺台湾,文煜与总督李鹤年、船政大臣一起上疏陈述防务事宜。光绪三年(1877年),文煜入京觐见,被留在京城,先后任内大臣、镶白旗汉军都统、左都御史,后升任刑部尚书。光绪七年(1881年),文煜担任协办大学士。光绪九年(1883年),文煜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同年十一月十八日,给事中邓承修上奏弹劾文煜涉嫌贪污,请求朝廷彻查此事,朝廷调查后最终认可了文煜的说法,朝廷责令他捐银十万两以充公用。光绪十年(1884年),文煜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后因病请求辞官。不久,文煜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文达”。
主要成就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下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文煜与琦善驻兵扬州,建江北大营。琦善死后,他接办练勇及江北粮台事宜;太平军从瓜洲向东窜至沙头港后,文煜派遣练勇迎击,并与水师协同作战,用大炮合击,迫使太平军退回瓜洲。文煜认为沙头港是里下河的门户,太平军必定会争夺此地,于是提前修筑土城和炮台,并上疏请求增募练勇加强防守,不久太平军企图进犯里下河地区,文煜在万安桥迎击太平军,重挫太平军,挫败了太平军的攻势。
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英军进攻大沽口,被僧格林沁击退。战后,文煜随同总督恒福前往北塘,根据情况处理议和相关事宜。
此外捻军围攻曹县并分兵骚扰安陵时,文煜下令曹州镇总兵郝上庠联合部队内外夹击,成功解除了曹县的包围,安陵的捻军也被击退。次年捻军再次窜犯单县,并分兵侵扰峄县的得胜徬,文煜派遣将领将其击退。
英法联军占据炮台,文煜派兵扼守利津,他则驻扎在濰县韩亭,以防敌军从陆路北上进犯。不久,敌船北上进攻北塘,文煜分兵入京护卫,驻扎在通州,他自己则率领部队前往济宁剿灭捻军,助济宁解围。
亲属成员
人物评价
文煜亦处兵间,无功可录。(《清史稿》评)
文煜前以孤军当贼,力扼凶锋,保全里下河十数州县生灵,厥功甚伟。(两江总督曾国荃、江苏巡抚崧骏 评)
致仕大学士文煜,恪慎持躬,老成练达。(光绪帝 评)
后世纪念
建祠
文煜死后,两江总督曾国荃等人上奏,称文煜在咸丰年间孤军抵御贼寇,保全了里下河地区,请求在扬州为他建立专祠,朝廷批准了这一请求。
可园
文煜宅与可园位于东城区南罗鼓巷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西部11号院为住宅部分。文煜宅园最著名的是其东部的私家花园可园。可园是内向型布局,前园为主园,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后园为辅园,占全园的五分之二。主园以水池为主体,位于园子中心,水池南面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假山,由太湖石叠成,虽玲珑小巧又不失雄伟。可园的后半部分,是以假山为主体。假山位于园子中心部分,用太湖石叠成,其间峰、岭、沟、壑一应俱全,构成了自然的态势。文煜宅被列入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而可园则于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清实录(清历朝实录).识典古籍.202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