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新兴中学
新兴中学原为甘谷县第二中学初中部,应全县教育布局优化调整,2011年8月,甘谷二中高、初中分设,初中部命名甘谷县新兴初级中学独立办学,为全日制县直初级中学。学校地处甘谷县新城区,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2012年在校学生2636人,3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2307人,30个教学班;小学部329人,6个教学班,共有在编教师138人,教职工总数150人。
办学理念
学校自独立办学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打造全省教育强县的精神,以“弘德、笃学”为校训,坚持“素质先行,以德立校;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突出特色,科技兴校;全面育人,文明建校”的办学宗旨,秉承“教育教学双轮驱动,教书育人齐头并进”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创建初中教育名校的总体目标,以“魅力教师、养成教育、高效课堂、阳光体育”为载体,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积极探求科学、创新、特色、高效的发展思路,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果。
办学特色
魅力教师
所谓打造魅力教师,实际上也就是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学校最重要的建设之一,是学校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所在。一是弘扬“新中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争取不让一个教师掉队。三是引入竞争机制,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四是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整体提升教师品位。五是关心教师生活,凸显教师主人翁地位。这些做法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于魅力的教师队伍。
养成教育
学校历来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首先,学校把养成教育作为一种理念,融合、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构建德育工作的“一个网络”,完善德育工作的“四个层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其次,找准活动载体,提升全面素质。学校在坚持学生养成教育系列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大唱国歌军歌、评选“十佳德育之星”等传统德育主题活动的基础上,结合重大节日、各级各类创建和迎庆活动,不断开拓新的育人渠道,形成特色和亮点。实践证明,学生养成教育抓实了,抓好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效课堂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高耗低效的传统教学状态,学校于2011年启动高效课堂建设。根据“先期尝试—典型引路—分级实施—整体推进”的教改步骤,积极有序地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还课堂给学生,变“教室”为“学室”,教师由前台转至幕后,由“演员”变为“导演”,而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阳光体育
学校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长期坚持“三操两课”,严格要求专课专用,与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每天能有一小时的室外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学生在课间、闲暇时间尽可能运动起来,深受师生欢迎,师生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教学成果
教育质量长期居全县初中教育的龙头地位。自1999年以来,初中教育一直领跑全县,初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估、各项评价指标、优胜学生、高分段学生和升学率均在全县遥遥领先,先后有谢伟云、赵燕杰、谢彦莉、王得林、张小琨、王波、杨鹏军、王洁琼、王乐、牛童、李小宇、牛小康、刘宏雄等13人获全县中考状元。初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估在县直中学中已获得14连冠。2012年中考再创佳绩,初中毕业会考生均总分608分,在全县特别是县直学校遥遥领先,高分段学生人数居多,其中700分以上学生122人,各项评价指标均名列全县前茅,刘宏雄同学以818分荣获全县中考第一名。
所授荣誉
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不仅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自独立办学以来,学校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1月被天水市妇女联合会评为“示范家长学校”;2012年1月被甘谷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甘谷县教育体育局评为“甘谷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12年4月学校代表县上参加第三届“书香天水”读书节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获三等奖;2012年6月被中共甘谷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2年9月参加天水市第十三届青少年书信文化大赛获“优秀组织单位”奖;参加甘谷县建县2700年教育系统专场文艺演出获得好评。在《2012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获奖情况通报》(谷教发[2013]23号)我校共有67人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项,名列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