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珍
陈玉珍(1896-1967)是中国南溪县城人,朱德元帅的第三位夫人。她的父亲陈芳洲是一位白糖制造商,母亲孙炳辉是革命烈士孙炳文的胞姐。朱德前一任妻子萧菊芳病逝后,许多人劝朱德再婚,为这个家庭找一个主妇。朱德想到没有母亲的婴儿需要有人照料,就同意了。参加护法战争后,朱德与孙炳文是挚友,朱德的一位朋友知道孙炳文有一个外甥女,于是,这位朋友就将孙炳文的外甥女介绍给朱德。1917年6月,陈玉珍与朱德结婚。她曾作为地下工作者参加过辛亥年和1916年革命。朱德把与前妻萧菊芳所生的孩子带到南溪,交给陈玉珍抚养。朱德的母亲也被接到南溪居住,由陈玉珍照顾。陈玉珍全力帮助朱德赡养老母、抚养儿子。1967年11月,陈玉珍在南溪病逝。
人物生平
陈玉珍老家在现今仙临镇联盟村人头山下,靠耕种为业。父亲陈芳洲,大伯陈芳敏,早年仍在仙临以耕种为本,后有了一些积蓄,陈芳洲进城在官仓街买了街房(即今朱德旧居),作为升制白糖的手工业作坊,通过多年的经营,到民国初年已积攒相当家业。陈玉珍自幼聪颖好学,15岁就读于南溪简易师范学校。辛亥革命成功后,放小足,剪短发,穿素衣裙,亭亭玉立,文静大方。随舅父孙炳文学外语,听讲古文、历史,胸存大志。曾参加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6年的讨袁运动。她曾对家人说,如果不是她看得上的人,就拒绝考虑婚事。1916年,朱德任靖国军团长、城防司令,驻防泸州、南溪一带,后与孙炳文结识成为莫逆之交。朱德、孙炳文常在陈家聚会,晤谈天下大事,朱德与玉珍相识接触,意气融和。1917年,两人结婚。
1922年,陈玉珍之父变卖家产,资助朱德,同孙炳文一起去北京寻求革命,后留学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战争期间,陈玉珍曾随朱德去武汉、南昌等地,后遵从朱德吩咐回到南溪,将朱德生母、养母及侄儿朱理书、朱尚书、外甥许名扬,接来南溪供养。孩子们在城西鲁班庙上学读书。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陈玉珍家产遭受国民党查抄,并迫令交出宝书等人。玉珍托人将两母及宝书等送城郊古永庵藏匿,幸免于祸。
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国共针锋相对,为防国民党不择手段迫害革命者家人,地下党员莫云臣先把19岁的宝书送走,随后又由地下党组织将朱德两母等分别转移居住。
新中国成立后,“文革”风起祸及中国,祸及南溪,一时间朱老总成了“黑司令”,造反派竟然闯入玉珍之家,抄走朱德给玉珍的信件和朱德、孙炳文在南溪时手书的字幅联语等珍贵文物,共两箱,被造反派称作是“四旧”之物,尽行焚毁。同时还侵占了玉珍在官仓街的房屋,仅留给玉珍姐妹二人住室一间。古稀已过的玉珍忧虑成疾,病卧不起,于1967年11月7日过世,葬于城北七洞湖侧山坡上。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这场婚姻也是由朱德在军队中的朋友介绍的。
这位女子叫陈玉珍,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姑娘,也是大足,参加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6年的革命活动。陈玉珍有个条件,如果不在结婚前同求婚人当面谈谈,她就拒绝考虑婚事。
朱德接受了这个“挑战”。朱德见到陈玉珍后,双方都产生了好感。
不久,俩人就结婚了。
陈玉珍是一把理家的好手。婚后,她把家庭布置得简朴、新颖,非常干净。当她知道朱德喜欢养花时,她在小家庭的里里外外都摆上了鲜花,她还精心修整出一个很漂亮的花圃。她爱保柱,把保柱看作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第二次结婚,使朱德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在马革裹尸的年代里,朱德的三口之家仿佛是一个安全港,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当年当地有思想的人,经常到朱德的寓所聚会,研究中国社会,探讨民主、科学、民族和种族平等等问题。为此,陈玉珍还布置了一间精致的书房,搜寻了一些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以及关于种族和民族平等的宣言这类题材的书籍和小册子,还订阅了《新青年》和《新潮》等杂志。
由于两人的兴趣和爱好相近,陈玉珍精心为朱德选购了《诗经》《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孙子》等大量书籍,还买了两个漂亮的书柜,她把这间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这是朱德十分喜爱的一个地方。
离别
1922年夏天,朱德决心赴上海寻找革命道路。临走前,朱德接到川东军阀杨森的电报,杨森邀请朱德到重庆作客。朱德就告别妻子和儿子,离开了陈玉珍的家乡南溪。谁知这一别离朱德再也没有见到他们。
1922年夏末,朱德与好友孙炳文一道离开四川前往上海寻找革命道路。然而,在上海,朱德被陈独秀视为“军阀“,并拒绝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朱、孙二人又从上海起程,搭乘法国轮船,前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欧洲。从此,朱德和留在四川的妻子陈玉珍(贞)再未见过面。
多年后,朱德已成为红军的总司令,尽管他和陈玉珍这桩婚姻,事实上早就“死亡”了。但他还是不忘陈玉珍,给她通书信。
如今,这些信件分别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充分发挥着特殊的“以物育人”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作用。
朱德和陈玉珍没有生育,但陈玉珍一直为朱德抚养萧菊芳生的儿子朱琦。
参考资料
朱德前妻.新浪.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