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俊
林克俊(1926年-1948年),原名林克俊,别称老吴、吴克俊,男,出生于琅岐岛鼓山乡板桥村。他是闽古林闽侯县委的第二任书记,曾在1948年的城工部事件中遭受错误指控并在虎头山牺牲。1956年,经过中央重新审查,林克俊被平反昭雪,福建省人民政府追授其为革命烈士。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林克俊于1940年考入初中,但在1941年4月日军占领福州市后,他被迫中断学业,前往南平市避难,并加入了中国国民党的军队担任伙夫。由于无法忍受军队内部的欺压,他在三个月后离开了部队,并在福清县找到了一份小学教师的工作。
投身革命
1943年,林克俊进入位于闽清县的福建学院附属中学继续他的教育生涯。在此期间,他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与了抗日救亡运动。然而,由于公开批评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行为,他在1944年被学校开除,随后转至沙县区的省立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就读。在那里,他也因为参与学生运动而遭到学校的再次开除,并引起了中国国民党特务的关注。1945年初,林克俊回到福州市,投身于革命斗争之中。同年8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开始在中共闽江工委(后来更名为城工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他担任了中共闽侯县委学委委员一职,负责领导该县的学生运动,并负责开辟了一条秘密交通线,连接福州及其周边地区。
革命贡献
1946年7月,林克俊在螺洲地区成立了中共南门区委,并担任区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开展了广泛的“二五减租”运动,成功争取到了超过九成农民的支持。他还建立了多个基层党组织和联络点,为未来的游击战争做好了准备。1947年7月,林克俊被任命为中共闽古林罗连五县中心县委的委员及组织部部长,并很快兼任了林森县委书记。在他的指挥下,游击队在闽侯县、连江边境地区建立了据点,并将这些区域整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游击区。同年12月,他又带领队伍开辟了东岭游击区,并组建了相应的机构和队伍,从而实现了对福州市市区的战略包围。
英雄牺牲
1948年4月,由于城工部事件的发生,林克俊不幸遭到了错误的指控,并在闽侯县虎头山的游击区内接受了审讯。最终,他在这场悲剧性的事件中失去了生命,当时他只有22岁。
参考资料
学党史校史忆党员初心⑤原中共福州城工部闽侯县委书记、革命烈士林克俊.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2024-09-18
晋安区名人录.个人图书馆.2024-09-18
闽侯主要革命人物简介.闽侯新闻网.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