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为响应中央发出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于1961年首次出版的青少年科普丛书,其书名用了伊林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名字,也受《科学画报》的“为什么”专栏的启发。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内容分为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生理卫生、数学、地质地理、动物8个分册,共收录了1484个“为什么”,总计105万字。《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以大众化、小百科全书式为特色的科普读物。其文章通常采用“为什么?”的标题,每一篇文章都是几千字的科学普及作品。《十万个为什么》一经出版,广受社会好评,为适应读者需要,后续又接连修订了多个版本。截至2024年11月,《十万个为什么》已先后出版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近2亿册。2024年11月28日,《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启动会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园召开。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计划于2027年底前面世,出版体量超过100个分册。

《十万个为什么》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科学技术领域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20年4月,《十万个为什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此外,围绕《十万个为什么》的版权输出案例有效地扩大了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海内外影响力,使其成为国际大型少儿科普丛书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成书背景

1929年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出版了一本科普小册子《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只有短短的50000字,却立即引起阅读高潮,印数一再增加,并很快出现了英译本、法译本、德译本等。在俄语中,“十万”是个形容词,形容数量之多。而这个有些夸张的书名其实更早出现在一首诗中:“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这是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诗人约瑟夫·吉卜林(亦译作吉卜林)的诗。1932年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伊林:“伊林的一本书用德语出版了,书名是《改变世界的五年》,另一本用英文出版了,书名同样有趣,《十万个为什么》。”在中国,最早将伊林《十万个为什么》译成中文的译者之一是董纯才,其版本1934年10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董纯才(1905—1990),中国第一代科普作家。1931年开始科普创作,1937年他到延安市参加革命,一生从事教育和科普工作,是与高士其齐名的中国第一代科普作家。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后,作为当时仅有的两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之一的少儿社,编辑们很受鼓舞,一心想为孩子们出一些科普好书,打破当时科普读物非薄即少的现状。1958年“大跃进”时,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书的数量也跟着比往年增加了许多,但质量同时也大幅度下降。但在1959年迎接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时,社里拿不出质量较好的书。于是,出版社决定出点有质量的书。编辑们在学校里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们爱问“为什么”。

成书历程

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们从1959年年底开始,便准备着手编一套问答式的大型自然科学丛书。他们在两三个月时间里发动了几十所学校、马衙中心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老师和学生提问题,请科技工作者和大学教师提问题,自己还从大量的报刊上摘编问题,一共收集了4000多个问题,之后按照符合“为什么”的标准选出了2000多个,最终采用了1484个。这些问题成为《十万个为什么》这一大型科普读物的成书基础。当时,为了给这套书取一个名字,编辑们想出了20多个书名,写在第三编辑室的黑板上。最后,大家不约而同选中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个名字。这是借用了伊林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名字,也受《科学画报》的“为什么”专栏的启发。

从1961年4月起,编辑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共8册,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欢迎。1964年,他们又根据读者的要求,对这套书作了修订,并于1965年出版第二版,由原来的8册扩充为14册——在1965年版《十万个为什么》修订的审稿人名单上,有这样一些科学家的名字: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钱崇澍苏步青……他们都是当时中国科学界较为有名的大家。后来,少年儿童出版社被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并组织了一个新的班子对这套丛书进行了从头至尾的“修正”。1970年至197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继续出版《十万个为什么》。1977年底,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又从上海人民出版社分离出来,后来的18册至21册改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80年《十万个为什么》开始第三次大修订,推出的第四版以1964年版的规模和特色为基础,仍分14册,共计1919个问题。1990年又出版了10个分册的“续编本”,与之前的14分册合并为24册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达到了3007个,史称第五版。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又在上海举行了首发式。全书600万字,共18分卷,收入了4500个代表科技发展前沿和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共有3438个“为什么”得到了解答。

内容介绍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以大众化、小百科全书式为特色的科普读物。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物理、化学、数学、文学等学科,是了解这个世界各种现象的重要读物。其文章通常采用“为什么?”的标题,每一篇文章是几千字的科学普及作品。

出版历史

第一版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陆续出版,它分为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生理卫生、数学、地质地理、动物8个分册,共收录了1484个“为什么”,总计105万字。

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是逐册推出的。最早出版的是第一分册,即物理分册,在1961年4月出版。第五分册,即生理卫生分册,在1961年10月出版。物理分册第一次印刷仅为5000册。那时,少年儿童读物起印数通常是2万册或者更多。物理分册“试水”成功后,化学分册在1961年5月第一次印刷就增至3万册。1961年8月至10月,少年儿童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三、第四、第五分册,使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五册出齐之后,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杂志(半月刊)在1961年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上,选载了《十万个为什么》并加编者按加以推荐。从1961年11月起《北京日报》《大公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安徽日报》《广西日报》等都开始选载。

第二版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出版后,少年儿童出版社收到了数千封读者来信,提出了近5000个“为什么”。为了适应读者需要,少年儿童出版社很快决定修订《十万个为什么》,从1964年到1965年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的科学小品文风,充实内容,按照学科门类分册出版,使《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系统化。第二版分为14册,总共收入2003个“为什么”,作者队伍比第一版扩大一倍。第二版的另一重大改进,是聘请诸多著名科学家担任顾问,为每分册审稿,以保证科学内容准确。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傅鹰钱崇澍苏步青等,担任《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的顾问、审稿人。第二版的内容比第一版本更加丰富、系统、准确,是一个较完善的版本。

第三版

1970~1976年,《十万个为什么》第三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文革”中,少年儿童出版社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文革”版,共21册,内页都刊有毛主席语录,最后一本由于当时已将步入改革开放,故取消了语录刊载。这一所谓的“文革版”为适应当时“形势”加进了很多工农业生产技术知识。

从1970年10月到1975年2月,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三版版前14册,32开本,黄色封面。这14分册实际上就是在《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的14分册的修订本。包括:(1)数学,(2)物理,(3)物理,(4)化学,(5)化学,(6)天文,(7)气象,(8)地理地质,(9)动物,(10)动物,(11)植物,(12)植物,(13)医药卫生,(14)医药卫生这14分册的出版,是《十万个为什么》“文化大革命”版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增写体育两册、军事两册以及人类史、天体史、地球史各一册,在1976年推出。即:(15)体育,(16)体育,(17)军事,(18)军事,(19)人类史,(20)天体史,(21)地球史。这样,《十万个为什么》“文化大革命”版总共21册。原计划还有2册,即(22)生物史,(23)生物史,未能完成。《十万个为什么》第三版最后一册,即(21)地球史,编辑于“文化大革命”之中,但在1978年3月才出版。

文革版在《重版说明》中,把旧版《十力个为什么》说成是执行“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和出版黑线”的结果,进行彻底否定。《重版说明》声言要清除“知识万能,追求趣味性”以及“封、资、修的毒素”,“文化大革命”版要否定的。然后说明本次修订出版的原则,“这次修订重版时,删去了错误的内容,同时,增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新题目,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反映三大革命运动和工农业生产实际,反映文化大革命以来伟大祖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使科学普及读物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第四版

1980年,《十万个为什么》开始进行第三次大修订,由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第四版。第四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大体上保持第二版的规模和创作特色,仍是14分册,仍保持通俗易懂的风格。包括数学1、物理2、化学2、动物2、植物2、地球科学1、天文1、气象1、医学2。自1980年4月起至1981年10月出齐。这一版除拨乱反正了第3版受“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影响的内容外,还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1990年初,少年儿童出版社着手推出新的“续编本”,即已经出版的14分册不动,增加新的分册。“续编本”总共10个分册,如此一来,《十万个为什么》第四版增加到24分册。采取这样“续编”的方式,好处在于保持了原版本的完整性,而“续编本”则全部是新增的“为什么”。24分册包括数学2、物理3、化学3、动物3、植物3、地球科学2、天文2、气象2、医学3、医学4,共计1088个问题。不过,相对于第四版堪称经典的内容,续编本虽然从选题到美工都模仿第四版,但是内容偏晦涩,趣味性明显下降,在医学3、4。表现得尤其明显,比如出现了“丙种球蛋白”,婴幼儿保健等离少年儿童生活较远的内容。部分内容与1980版存在重复,如天文2中关于比拉彗星、黑洞、火星生命之谜、60年代四大天文发现等内容,都在天文(1)有详细论述。

从第四版开始,《十万个为什么》开始采用一次性整套出版发行的方式。第四版发行的时间最长,从1980年持续到1999年,将近20年,所以第四版发行量很大,印数达3000万册。

新世纪版(第五版)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读者迫切地期望看到一套能更全面更及时介绍新科学、新知识的《十万个为什么》新版本。1994年底,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在广大青少年中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一形势鼓舞下,少年儿童出版社经过充分论证和广泛听取意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5年作出决定:用3~4年时间,编辑出版一套崭新的《十万个为什么》,新书取名为《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热情支持,就像当年老一辈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华罗庚等关心并亲自参与《十万个为什么》的编撰工作一样,21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欣然担任了本书的编委,著名科学家、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先生担任本书总主编。不少院士在百忙中亲自提笔撰稿,体现了他们对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关心。本书的各分册主编均为各学科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自始至终参与了本书的篇目和知识审定工作。

1999年,《十万》新世纪版(第五版)出版,全12册,刷新了三分之二的篇幅,着重补充了诸多新的科学技术内容,涉及50多个学科,包含了3000多个“为什么”,总计300余万字。此外,对每个“为什么”设立了关键词,并编排了索引。截至2013年,这一版销售了720多万册。《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共分为12个分册,分别为《数学分册》《物理分册》《化学分册》《动物分册》《植物分册》《人体科学分册》《地球科学分册》《宇宙科学分册》《环境科学分册》《信息科学分册》《工程科学分册》和《索引资料分册》。其中数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分册保留原《十万个为什么》的学科设置;人体、地球宇宙分册系在原医学、气象、地球科学、天文等学科基础上,各自新增了人体、生理、遗传、海洋、航天等内容合并而成;环境、信息、工程和索引资料分册为新拓展的学科分册。本书的内容选题广泛、知识新颖、贴近生活。

《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还首次采用签售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叶永烈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在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长沙市沈阳市成都市济南市西安市九大城市举行规模盛大的签名售书活动。在上海,《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签名售书,读者排队长达两公里!在深圳书城,读者的队伍从二楼一直延伸到底楼的人行道,在人行道上排起长队。在西安市中心鼓楼旁“世纪金花”广场,叶永烈先生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签售了近五百套《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从1999年到2013年,《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先后出过平装版、精装版、新世纪普及版、纪念珍藏版等,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

第六版

2006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其中特别强调要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因为只有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重,才能最终使得全民的科学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为此,编辑出版一套崭新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十万个为什么》。出于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有百余位院士应邀担任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

2011年9月27日,上海图书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启动大会。第六版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作者以科学家为主。第六版有115位院士参与前期策划,21位院士担任分册主编。来自世界各地的700多位作者(大都是科学工作者)参与《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的写作。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亮相上海书展:全书600万字,收入4500个问题,80%的“为什么”更新,7000余幅彩色图片。第六版共18册,分为三个板块,即基础卷、专题卷、热点卷。第六版提供了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展现全球科技和文明新成果,聚焦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发现。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总结前五版成功经验,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读者的实际需要,将全书分为三大板块共18个分册。基础板块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生命,是传统六大基础学科;专题板块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医学、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是由基础学科衍生出来的重点传统学科;热点板块包括大脑与认知、海洋、能源与环境、航空与航天、武器与国防、灾难与防护,则是近些年发展特别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领域。在编纂每一分册的过程中,都根据这个学科或专题的内容,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的设计和分布尽量与学科或专题的内在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一分册都成为具有完整的内在知识体系的读物。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形式上适应了当代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与国际上同类图书的最新出版潮流相接轨,首次推出彩色图文版,用大量彩色图片向读者展示当代科技前沿的无穷魅力。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基础、前沿、关键、战略四个方面来组织问题和编写稿件,重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当代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的大量“为什么”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来的,力求将当前孩子们最关心、最爱问的问题介绍给他们。同时,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更加注重思考过程,提倡科学精神,引导创造探索,关注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微问题”“微博士”“实验场”“科学人”“关键词”等小栏目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精装本面世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一套近千元的价格也曾引来部分家长叹“贵”。2014年,出版社推出《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彩色图文本(平装本),全套共18个分册,内容和先前已出版的精装本完全一致,但封面等装帧样式有所改变,书的重量更轻,相对于第一批上市的精装本980元的价格,平装本的价格为680元。此外,少儿社还推出《十万个为什么》杂志,与书形成互动。面对新媒体时代,传统品牌“十万个为什么”也进入了全新的开发领域。其根基是纸质书,但会衍生出电子书、游戏、动漫,通过各种终端,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感受科学的魅力,形成一个以“十万”为主题的立体产品线。

古生物分册

2013年12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院士担任主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向东研究员和古脊椎所的王原研究员担任副主编的《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分册第一次独立成卷与读者见面。古生物一直是地质学的二级学科,这次能脱颖而出与其他大学科“平起平坐”,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18个分卷之一,一方面与古生物学本身的“神秘”引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关注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古生物学者们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蹴就”的。 

第七版

2024年11月28日,《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启动会于上海世纪出版园召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总主编韩启德院士,“电子与信息”分科主编陈杰院士,执行主编潘建伟院士、周忠和院士等编委代表,全国科普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共70余人参加启动会。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的总主编,韩启德院士继续担任第七版的总主编,潘建伟、施一公、周忠和院士担任执行主编,百余位两院院士担任编委。图书将面向10岁以上的青少年,在全面更新基础学科相关知识的同时,采用“专题化”的形式来组织各分卷内容。在延续大科学家写小科普、既要回答为什么更要提出为什么的编纂原则基础上,第七版将更关注科技前沿、突出中国特色,更注重强化科学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更突出科学与人文结合、弘扬科学家精神。第七版根据学科融合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架构进行融会贯通,并融合各种媒体形态,构建多元开放的知识体系,打造 “中国少年儿童必备的全媒体科学启蒙图书馆”。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计划于2027年底前总体面世,出版体量超过100个分册。

价值和影响

获得荣誉

意义影响

1962年6月19日至7月9日,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建议,给每位共青团中央委员发一套《十万》。胡耀邦说:“每个人要从中学点知识。”

在短短的两三年间,《十万》第一版共发行了580多万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962年 3月21日的《解放日报》报道了当时的“盛况”,其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许多人写信给少年儿童出版社,热情洋溢地称赞她,用‘爱不释手’来形容自己对这部书的欢喜。少年读者感谢她‘告诉我们知识,帮助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秘密’;有的人更把它称为‘不说话的老师’。”截至2022年,从1961年4月算起的50多年间,《十万个为什么》就出了6个版本,销量高达1000多万套、1亿多册。

《十万》第一版一炮并且广受赞誉,出版社收到了数千封读者来信。读者提出了5000多个问题,要求给予解答,并收进书里。全面修订《十万》随即提上议程。1964~1965年,《十万》第二版出版,按学科门类分14个分册,比初版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系统,“为什么”的数量达到了2000多个。在审稿人名单上,出现了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著名科学家的名字。为保证科学内容准确,还聘请了诸多著名科学家担任顾问,为每个分册审稿。

2020年4月,《十万个为什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截至2024年11月,《十万个为什么》已先后出版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近2亿册,围绕《十万个为什么》的版权输出案例有效地扩大了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海内外影响力,使其成为国际大型少儿科普丛书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相关评价

作为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一套传承科学并且经久不衰的国宝级图书,《十万》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科普读物能像《十万》那样经得起如此长时间的检验,并产生了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中国科学报》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出版了大量优秀科普读物,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是影响巨大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原创科普图书著名品牌。(中国日报网评)

相关作品

2021年12月,藉《十万个为什么》出版60周年之际,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抖音宣布将联合推出《十万个为什么》短视频,打造权威、专业的科普知识平台,让青少年从科学中获得启蒙答案,培养好奇心。

相关事件

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编审周晴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2日在上海市中山医院病逝,享年57周岁。周晴曾编辑出版《女生贾梅全传》《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非常小子马鸣加》《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等图书,多次获国家级出版奖项。

参考资料

“我是读《十万个为什么》长大的”.科学网.2025-05-06

十万个为什么.豆瓣读书.2025-05-06

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上少“十万”品牌成长的秘密.新浪育儿.2025-05-06

《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受欢迎.中国日报网.2025-05-06

引领打造“十五五”原创科普出版高峰《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正式启动.百家号.2025-05-06

好书推荐 | 《十万个为什么》——爱上科普文,做个悦读者 .微信公众平台.2025-05-06

《十万个为什么》遭遇新问题 .南都周刊.2025-05-06

当《十万个为什么》遇上科普信息化,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吗 .微信公众平台.2025-05-06

家喻户晓的科普品牌“十万个为什么”,又赢了一场维权诉讼.今日头条.2025-05-06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25-05-06

你不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百家号.2025-05-06

十万个为什么.豆瓣读书.2025-05-06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上市 让青少年亲近接受科学 .人民网.2025-05-06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编纂启动 百余院士任编委.中国新闻出版报.2025-05-06

"十万个为什么"开发立体产品:电子书 游戏动漫等 .文汇报.2025-05-06

《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分册正式出版.中国科学院.2025-05-06

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目.光明日报.2025-05-06

202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活动 入选作品揭晓.新华网.2025-05-06

院士讲解生动权威,?《十万个为什么》要有视频版啦.今日头条.2021-12-15

惜别!她因病去世,年仅57岁……作品温暖了很多人的童年.百家号.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