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螃蟹
山螃蟹(拉丁学名:Paratelphusa),别名纵横子、溪蟹、爬海、山蟹,其喜栖息于山上洞岩中的乱石里、山溪中、少有人烟的密林深处。其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等地。
山螃蟹头胸甲长24.6mm,宽30.5mm。背面光滑具微细凹点,额后隆脊显著。眼窝背缘光滑,外眼窝角小。螯足不对称,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1小锐齿,内外侧面具细皱襞,腹面光滑,腕节内末角具1锐刺,掌节光滑,两指长,内缘具不等大的钝齿。步足光滑,长节前缘近末端处具1锐齿,腕节背面除末对步足外。雄性腹部第5节呈半圆形,第6节基半部窄长,末半部较宽,呈半圆形,状如束腰,尾节长度大于宽度,末端钝圆,雌性腹部呈长圆形。
山螃蟹是佤山独特的美食,其营养丰富。油炸后可以直接吃,也可做成“舂螃蟹”“煮螃蟹”。山螃蟹可入药,其味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活血止痛,散瘀消癓的功效。主治产后血瘀腹痛,症瘕积块,跌打伤痛。土家族常应用于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行气解郁,活血祛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慢性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名称由来
山螃蟹,形似螃蟹,好在山上活动,土家族人称为山螃蟹。其踏入溪水,身手敏捷,因此也叫作溪蟹。
外形特征
山螃蟹头胸甲长24.6mm,宽30.5mm。背面光滑具微细凹点,额后隆脊显著。心、胃区具较深的“H”形细沟。额缘平直光滑,中部稍凹。眼窝背缘光滑,外眼窝角小。前侧缘具3齿,第1、第3两齿较小,第2齿侧缘的长度大于第1齿。后侧缘具斜行隆线。螯足不对称,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1小锐齿,内外侧面具细皱襞,腹面光滑,腕节内末角具1锐刺,掌节光滑,两指长,内缘具不等大的钝齿。步足光滑,长节前缘近末端处具1锐齿,腕节背面除末对步足外,均具1隆脊,前节背面具1浅沟,后缘具2列小刺,各2枚,指节较前节为长,具4列小刺,各2-3枚。雄性腹部第5节呈半圆形,第6节基半部窄长,末半部较宽,呈半圆形,状如束腰,尾节长度大于宽度,末端钝圆,雌性腹部呈长圆形。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山螃蟹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等地。
栖息环境
山螃蟹喜栖息于山上洞岩中的乱石里、山溪中、少有人烟的密林深处。山螃蟹对水质要求很高,大多是要求生活在清澈山涧河流小溪中,河水中杂质多了,不利于其成长。
生活习性
山螃蟹昼伏夜出,觅食小昆虫,如凤蝶总科、蚂蚁,蜜蜂属等。如遇敌害,其利用前钳锐利武器刺伤敌害者,或采用腹部肛门放出难闻臭气,再逃跑。山螃蟹冬季蛰伏,次年春季后活动。其体色多与栖息地颜色相近。其踏入溪水,身手敏捷,但不会随涧沟里的水淌到山下。
繁殖方式
山螃蟹繁殖方式是卵生,每年的六七月繁殖。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山螃蟹是佤山独特的美食。其个头不大,肉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2等含量较高,营养丰富。油炸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成美味的“舂螃蟹”“煮螃蟹”。
把山螃蟹放入油锅炸至金黄酥脆,再加上佐料:酸笋、香菜,香柳,翼柄花椒、蒜叶、韭菜、蒜、小米辣等,把山螃蟹和佐料一锅煮即可。
药用价值
药物来源
为溪蟹科动物束腹蟹Paratelphusa(Paratelphusa)chongi Wu。
药用部位
束腹蟹的全体。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扑捉,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性
山螃蟹味咸,性寒。归肝、肾经。
《滇南本草》:“味咸,性寒。”
功能与主治
山螃蟹具有活血止痛,散瘀消癓的功效。
主治产后血瘀腹痛,症瘕积块,跌打伤痛。土家族人们常应用于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行气解郁,活血祛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慢性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滇南本草》:“强壮筋骨,走经络,横行络分;爪甲破血,催生,治难产,癓瘕瘀血,块积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焙干研末,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处方与制法
接骨散:秦椒根皮1斤,毛杜仲根皮1斤,骨碎补半斤,刺桐半斤,大驳骨半斤,小驳骨半斤,中国地锦半斤,刘寄奴半斤,自然铜2两半,山螃蟹3两(水螃蟹代替也可)。螃蟹用火烘干,其余分别晒干,共研备用。
主治:各种骨折。
用法:以上两种散剂供外敷用。用时把预先剪制适合患肢的棉垫涂上一层薄的凡士林,再撒上药粉及少量冰片敷患处。骨折第一周用消肿散,以后换接骨散。每4-7天换药1次。
相关配伍
1.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痛:土鳖、虿尾虫、山螃蟹各10克,浸白酒500克服。
附方
1.治妇人产后儿枕瘀血疼:山螃蟹不拘多少,新瓦焙干,白酒炖热服之。(《滇南本草》)
2.治棒疮疼:山螃蟹捣烂敷。(《滇南本草》)
参考资料
藏在佤山独特的美食“山螃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东佤族乡人民政府.2025-02-12
山螃蟹.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2-12
溪蟹科.中国生物志库.2025-02-13
束腰蟹属.中国生物志库.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