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维忱

王维忱

王维忱(1875—1922),名嘉,别名家驹,字维忱,号伟人,曾用名渭忱、渭仁、加渠、加伟、嘉伟、嘉袆、袆人等,嘉兴市人。辛亥革命烈士,曾发起成立浙江省最早的反清组织“浙会”,任光复会东京分部负责人,又与黄兴等签写盟书加入中国同盟会。幼年时居住在王江泾镇,后迁至江苏盛泽镇。1897年考入浙江求是书院旧址,1906年春夏间,与蒋百里敖嘉熊等在杭州市成立浙会。1907年,因受清朝查办,改名为浙学会。1908年,留学日本,先后入读东亚商业大学和早稻田大学

人物经历

1902年,参与章太炎提议的“支那亡国240周年纪念日”,为发起人之一。纪念会虽未能按计划举行,但影响甚大,是留日学生走向反清革命的重要一步。

1902年冬,东京留学生发起组织中国青年会,当选为干事,又与陈仲权等组织旅日学生学会。

1903年,浙江同乡会成立,为会刊《浙江潮》的编辑与发行者(主要撰稿人有鲁迅等)。《浙江潮》编辑部名义上设在东京神田区学生会馆,实际常在东京早稻田大学附近木町王维忱寓所进行编务活动,也为革命志士秘密集会之所。同年,中国青年会为抗议俄罗斯侵略东北地区,要求清朝立即对俄宣战,并在东京锦辉馆召开留学生全体大会,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称学生军,维忱与黄兴陈天华方声洞、秦敏鎏等均加入。后学生军被日方强行解散,维忱等15人随即发起成立秘密的反清革命团体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为宗旨,以“鼓吹、起义、暗杀”为斗争的主要手段。不久,受命去南洋一带活动。同年秋,由南洋返东京,与浙学会成员蒋尊簋、沈民、许寿裳等10多人,两次策划武装起义。

1904年秋,王维忱赴长沙市,与先期到湘的黄兴等策动,准备十一月十六日慈禧万寿节之日在长沙起义。不料风声走漏,遭清廷缉捕。黄兴化装潜出长沙,逃往上海。王维忱在被追捕时虽手臂跌伤、胸腹部中弹,但终于脱险,潜回盛泽家中养伤。由于不敢就医,胸腹部的子弹未曾取出。

1905年,王维忱再次前往日本。此时,光复会已由龚宝铨等为主筹备后在上海市成立,推举王维忱为光复会东京分部负责人,先后吸收了鲁迅许寿裳蒋尊簋、孙翼中等人入会,与上海光复会总部一起,为光复事业艰苦奋斗。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东京召开成立大会,由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及其他革命团体共同成立,王维忱与黄兴等签写盟书加入同盟会。后去南洋宣传革命,并在爪哇泗水埠中华学校任教。

1906年,萍、浏、起义,王维忱回国,在上海与章太炎敖嘉熊、秋瑾、陶成章龚宝铨等人会商响应事宜,后因起义失败,避居于嘉兴马汇。

1912年1月,王维忱任浙江省军政府秘书,改任浙江省高等学堂教务长,后去北京任教育部事,与鲁迅许寿裳等同事。

1922年2月2日,因腹部枪伤复发,呕血而逝。临终前,他高声大喊:“王维忱一世做人完了!”壮志未酬,饮恨九泉。载着他灵柩的专车返乡归葬时,从北京至嘉兴市,沿途设有路祭,向这位辛亥英烈致哀。

1925年5月12日,嘉兴公祭辛亥革命七先烈:王维忱与龚宝铨、姚定生、陈仲权、熬嘉熊、徐小波、唐纪勋,并印行了《嘉兴公祭七先烈特刊》,介绍先烈们的历史和革命史。

1931年,嘉兴建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塔,王维忱为嘉兴参加辛亥革命的七位先烈之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