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是2017年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钱穆讲授, 叶龙记录整理。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于香港新亚。
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伯初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
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国家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
历史学大家、一代通儒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6年移居台北市。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其专著丰富,达80多种,逾1700万言。
叶龙(1928— )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
曾任香港能仁书院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教授及所长。
名人推荐
“我渐渐明白原来他多年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中国通史的过程中,读遍了同时历史学专家在一切重大关键问题上的研究文字,然后根据他自己的通史观点而判定其异同取舍。”钱先生讲中国通史,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整个民国时期的史学史”。
钱伯初在北大,课讲得很精彩,学生们都很欢迎他。讲秦汉史以钱宾四先生为最好,研究秦汉史莫不以钱先生为宗师。
——牟宗三
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
——黄仁宇
钱先生是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承认史学的多元性;但同时又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路向。他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的宗主,生平著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广,近世罕见其匹。
——余英时
钱穆在本世纪(20世纪)中国史学家之中是最具有中国情怀的一位。他对中国的光辉的过去怀有极大的敬意,同时也对中国的光辉的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在钱穆看来,只有做到以下两件事才能保证中国的未来,即中国人不但具有民族认同的胸襟,并且具有为之奋斗的意愿。
——马悦然
钱宾四先生,在北京大学任历史讲席已越10年,学识淹博,议论宏通,极得学生欢迎。其著作亦均缜密谨严,蜚声学圃,实为今日国史界之第一人,刚敬之重之。
——顾颉刚:
耶鲁大学授予钱穆名誉博士学位时的颂词: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
编辑推荐
★源于北大盛况空前的课堂、修订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完备于香港新亚书院;被顾颉刚和牟宗三评价“课讲得很精彩”“极得学生欢迎”。三度开讲,影响千万人。
★此书以钱穆于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为底本,也是最为成熟完善的版本。尘封多年的讲义,更精粹的讲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与国史扛鼎之作《国史大纲》相副相应,各有互补,而篇幅精简,堪称“《国史大纲》课堂版、极简版”!大家讲述,通史经典。
★通贯超识,多有创见,其秦汉史研究几被各家奉为圭。
★一贯以“航拍”视角审视中国民族文明,有大格局。
★论述精到,通俗易懂;一本书领略原汁原味的现场感!
★简体横排版本,裸背锁线装帧,阅读体验更佳!
作品目录
序
业师钱穆宾四先生著《国史大纲》,钱师尝称:“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其特点有三:一者悠久,二者无间断,三者详密。”全书约五十万字,在八年抗日战争前后写成。此书沾溉于后世,至今仍风行海内外,于两岸三地,多次重印,其受欢迎之程度,犹胜于昔。
宾四师在创办新亚书院期间1,曾先后开讲“中国通史”多次,在下亦曾修习,并详作笔录,今整理成《中国通史》一书。撰《国史大纲》之时,宾四师亦另编国史
读本,供学生课堂外之阅读,读本凡得百万字。宾四师尝言:“凡读本所取裁,一以与课堂讲述相副相应为主,其详略轻重之间,视袁氏纪事本末诸书,有大相径庭者。”以谓于课堂外先治此书,可药高心空腹之病。今《中国通史》简至十余万字,出版方谓之“《国史大纲》课堂版、极简版”,深以为然也。此书之于《国史大纲》,犹前《国史大纲》之于读本,两者详略轻重,各有互补。爰将此稿整理出版,以供读者参考。而记录难免有疏失之处,尚祈读者不吝指正。凡有一字之改正,皆吾师也。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book.douban.com.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