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宝善
靳宝善,祖籍礼泉县,1909年出生在礼泉县骏马乡下南宁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人物生平
靳宝善,祖籍陕西礼泉县,1909年出生在礼泉县骏马乡下南宁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3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第一所医学高等学府——国立上海医学院。在校学习期间,他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1935年,他曾参与了为史良女士所领导的妇女会成立的战争救护队编写“妇女救护十讲”培训教材。1936年,当他已是医学院高年级学生时,常遇到急诊病人需要输血,当时上海市没有输血组织,危急病人常死于非命,于是他们1938级几位同学发起组织“义务输血团”,他是最初积极响应者之一。毕业的前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积极报名到“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参加抗日救护和医疗工作,其间因跌伤骨住院治疗数月。1940年返回上海,先后在上海教学医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中山医院任肺科医师,师从吴绍青教授开展上海防痨工作。在这两所医院工作达9年之久。
1949年,他前往美国留学。先在纽约一家医院任肺科住院医师。1956年由于抗结核病药物的发明,结核病人大为减少,他改学放射学,并先后在纽约两家医院完成了住院医师所需的训练。1960年来到德克萨斯大学安德生肿瘤中心当放射治疗研究生,专攻放射诊断学。一年半后任该院副教授,后升为教授。与此同时,德克萨斯大学授予他医学博士学位。几十年来,他在放射学领域临床工作和研究工作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头颈部和淋巴系统疾病诊断和研究上展示了过人的睿智和高深造诣。这一科研成果被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诊断医学上,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同时,他撰写学术论文80余篇刊登在世界医学刊物上,为7种医学教材编写了放射学诊断专章、编著了4种放射学诊断专著,成为医科院校师生及医院放射科医生的教材和参考资料。1968年、1977年先后和他人合著出版的《肿瘤放射学图谱——头颈部分》及《鼻、鼻窦旁和鼻咽部放射学》,行销世界,至今仍为专家学者所赞念和搜求。后又对CT及“核磁共振”新技术诊断头部疾病做了新的探索。1991年他和西安市医科大学杨广夫合著的中文《核磁共振诊断学》在西安出版发行后,在国内得到很高的评价。
由于他工作勤奋,事业有成,因而多年来先后得到德克萨斯大学以及安德生肿瘤中心的多次表彰奖励。1985年德克萨斯大学又授予他杰出服务奖。由于他的成就,安德生肿瘤中心认为他应该享受放射学终身教授殊荣,遂于1993年11月报请德克萨斯大学批准,于1994年8月安德生肿瘤中心宣布将放射学终身教授这一很高的荣誉授予靳宝善。时年他已年近9旬,本应颐养天年,但确因工作需要仍坚持每周三天上班,做研究和著书立说。
靳宝善教授一生成绩卓著而生活俭朴。他在美国生活长达50年,简朴始终如一,几十年住着一个小小的房子,只换过两部车,生活上有很多事亲力亲为,从不麻烦别人,专心致学。
1982年,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安德生肿瘤中心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医学奖学金”,每年从私人积蓄中捐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直至1993年将“奖学金”改为“靳宝善基金”,他又一次捐款15万美元,累计捐款达26万美元,专供祖国中青年医师赴美进修之用。多年来先后接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山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等多名中青年放射学医师和研究生获得良机到美国安德生肿瘤中心深造。1977年和1987年,他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先后两次回到上海市、杭州市、西安市、桂林市等地讲学,他的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深得医界的推崇和敬佩,同时被上海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聘为荣誉教授。1990年,他得知中国预防医学会上海分会成立的消息后,他在该会设立了“靳宝善预防医学事业奖学金”,并寄语谆谆勉励国内青年医学家,为发展中华医学事业必须努力具备:
1. 需要广泛的医学知识,才能进行高深研究。
2. 踏实工作,不能取巧,尤其是科学研究工作。
3. 广泛的阅读能力,外语要精通,才能吸收国外的精华。
4. 带人要谦和,不要高傲,也不要过于谦躬,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1997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校70周年校庆,他在母校设立了靳宝善放射医学优秀论文基金奖,同年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成立了“靳宝善图书室”,他为图书室提供了大量的影像诊断书籍及医学杂志,并将自己多年在放射学上的科研资料无私地贡献了出来。
1999年元月靳宝善教授过世后,他的儿子靳自齐教授及4个在美国学习并先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孙子代表靳氏家族,遵照他的遗愿,并以靳宝善的名义,向休士敦中国人活动中心捐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图书馆——靳宝善图书馆。
靳宝善逝世后,美国《世界日报》、《国际时报》、《美南新闻》等10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国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他的家乡礼泉县党政领导、社会各界以不同的方式举行了悼念活动。
靳宝善教授一生和放射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决心跨进这个领域,不断探索,永不停步,永不满足,并为之而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他既是一位敬业奉献的好医师,又是一位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学问的人,他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蜚声中外,成为众多海外学者中学术成绩卓著的典范。他身居美国,能洁身自好,艰苦朴素,急公好义,助人为乐,谦躬诚信,勤劳刻苦等,足见其人格高杰,在他身上保持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美德。特别令人敬佩的是他身居异国不忘本,不忘国。他为中国放射学科之不发达深感忧虑,集于强烈爱国之情,他才能做到真心实意慷慨解囊,多种举措一一出现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实属难能可贵,所以说他不愧是一位忠诚的爱国志士分子,祖国人民和家乡人民为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座丰碑,一盏明灯,他的学识,为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丰富的临床经验,高深的科研成果及精辟的论著,作为无穷的精神财富留给世人,我们要以先父为榜样,为动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图强,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要成就
身居国外,心系故里,关心家乡文化教育事业。1996年,他向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礼泉县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修建“靳宝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