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sfs:Economic aggregate)狭义指社会财富总量即社会价值总量,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真正财富总量。广义指所有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国民经济总量,既包括有效经济总量,也包括无效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有两种途径:资源配置与资源再生。狭义的经济总量增加更多通过创新与资源再生来完成,广义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通过资源配置与外延扩张来实现。新常态经济增长是狭义的即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新常态是不断扩大有效经济总量范围、缩小无效经济总量范围的过程。

经济总量平衡分别是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利用基本平衡以及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包括外汇收支)和物资基本平衡。2021至202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2025年可以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

基本概念

狭义定义

经济总量狭义指社会财富总量即社会价值总量,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真正财富总量。

广义定义

经济总量广义指所有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国民经济总量,既包括有效经济总量,也包括无效经济总量。例如,主要经济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衡量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总量增长

增加途径

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规模扩大有两种途径:资源配置与资源再生。狭义的经济总量增加更多通过创新与资源再生来完成,广义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通过资源配置与外延扩张来实现。新常态经济增长是狭义的即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包括无效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新常态是不断扩大有效经济总量范围、缩小无效经济总量范围的过程。

意义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意味着中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总量平衡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

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个需求总量。主要是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的。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由生产部门提供全社会消费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供给总量,这个供给总量。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组成的。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就表明,社会主义生产两大部类是按比例的。

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提供给社会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提供的部分和进口的商品及劳务总值。

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货币购买力。按需求性质划分,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三部分。

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利用基本平衡

国民收入的使用体现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它只能以国民收人的生产为基础。控制国民收入的使用额不超过生产额·主要是控制积累率。

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包括外汇收支)和物资基本平衡

内容是:财政和物资平衡,财政、信贷资金和物资平衡。

意义

总供求基本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价值总量方面和结构方面均处于基本平衡状态。实现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目的在于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它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供求基本平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实践证明,需求膨胀会造成经济过热,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在短期内冲得很高,但大起之后往往是大落,结果欲速则不达。需求不足,则不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潜力,使增长速度过低,甚至导致经济衰退。

总供求基本平衡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条件需求膨胀时,容易滋生不讲质量的现象;价格猛涨必然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利益关系扭曲,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需求不足时,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企业效益低下,失业增加,不利于提高人民收人和生活水平。就实现总供求基本平衡以保持经济稳定而言,其本身也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标志。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稳定,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

总量失衡

需求膨胀

社会总供给不足或社会总需求过大,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商品脱销或供应紧张,乃至通货膨胀。

需求不足

社会总供给过剩或社会总需求不足,从而造成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实际存货水平上升,社会总产值或国民收入没有增长或量增长甚微,甚至下降,造成经济停滞。

数据比较

中国

2021年2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经济增速同比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

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跃新台阶。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中国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741美元,继续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126万亿,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23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经济总量。人均GDP达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2%。货物出口增长0.6%,年末外汇储备超3.2万亿美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能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在2024年134.9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此外,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五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2025年可以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日本

2022年5月18日,日本内阁府发布2022年一季度(1~3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季节调整值)初值显示,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比上季度下滑0.2%,换算成年率为减少1.0%。这是继2021年第三季度后,时隔一个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2022年8月15日,日本内阁府发表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5%,按年率计算增幅为2.2%。2024年8月15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剔除物价变动影响后,2024年第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8%,按年率计算增幅为3.1%。这是两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正增长。2025年5月16日日本内阁府公布,日本2025年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2%,按年率下降0.7%。此外,日本经济出口也大幅下降。

美国

2024年1月25日,美国经济2023年增长2.5%,较2022年的1.9%有所提高。美国第四季度GDP季调后环比折年率初值为3.3%,为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新低,预估为2.0%,前值为4.9%。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这是2022年以来美国经济的最差季度表现。

(注:以上仅举例部分国家)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26万亿元,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城乡区域等进一步协调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能。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表现在全球仍然突出.网易.2024-03-06

仪陇年鉴.仪陇县人民政府.2024-03-06

陈世清:新常态经济是创新驱动型经济.乌有之乡.2024-03-06

国家发改委: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4%.今日头条.2025-07-10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长.iwraw.2025-07-10

国家发改委:我国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今日头条.2024-03-06

占世界经济比重超17% 中国成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主要力量.西部网.2021-03-01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3-06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3-06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3-06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7-10

日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0.5%.央视网.2025-07-10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7-10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7-10

美国经济2023年增长2.5%,较2022年的1.9%有所提高.腾讯网.2025-07-10

【#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新浪微博.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