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显苞芒毛苣苔

显苞芒毛苣苔

显苞芒毛苣苔是一种附生于小灌木上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地区。它属于苦苣苔科芒毛苣苔属下的一个种,学名为芒毛苣苔属 bracteatus。该植物的茎长60-120厘米,分枝,无毛。其种加词bracteatus意为“具苞片的”。黄棕芒毛苣苔是显苞芒毛苣苔的一个变种,学名为Aeschynanthus bracteatus Wall. ex A. DC. var. orientalis W.T.Wang。它的叶片质地较薄,纸质或薄革质,干时上面不发皱,下面呈黄棕色,侧脉稍弧状弯曲,斜上层。黄棕芒毛苣苔生长于山谷林中树上或溪边悬崖上,海拔1000~1700米。

形态特征

附生小灌木。

茎长60-120厘米,分枝,无毛。

叶对生,无毛;叶片革质,狭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宽披针形,长4.4-11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全缘,上面干时多皱褶,侧脉每侧5-6条,弧状弯曲,中部以上向上方展出;叶柄长5-15毫米。

花序生分枝上部叶腋,有3-7朵花,无毛;花序梗长0.8-5.2厘米,稀不存在;苞片对生,红色,膜质,宽披针形或卵形,长2-3厘米,宽6-14毫米;花梗长8-12毫米。

花萼红色,膜质,长1.2-1.9厘米,无毛,5裂至基部,裂片披针状线形,宽(1.2-)2-3.2毫米,顶端钝或微尖。

花冠红色,长3.2-4.2厘米,外面及内面均无毛,在边缘有稀疏短柔毛;筒长2.6-3.3厘米,上部粗7-10毫米,下部粗2-3毫米;上唇长6-8毫米,2浅裂,下唇与上唇近等长,3裂,裂片狭卵形。

雄蕊伸出,花丝着生于花冠筒中部附近,长约2.5厘米,有稀疏短腺毛,花药长 1.8-2.5毫米,无毛;退化雄蕊长约0.5毫米。花盘高约1.2毫米。雌蕊线形,长约2.8厘米,子房有稍密的短腺毛。

果线形,长8-10毫米,有稀疏短腺毛或变无毛。

种子纺锤形,长约1毫米,每端各有1根长1.8-2毫米的毛。

花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300—3000米的山谷林中树上。

分布范围

产自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墨脱县察隅县)和云南省西北部(碧江至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一带)。

锡金王国不丹、印度东北部及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参考资料

显苞芒毛苣苔.db.kib.ac.cn.201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