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二乔公园

二乔公园

二乔公园开放于2017年,是潜山市第一个综合性公园,并且向大众免费开放,公园一期占地107亩,公园二期(东区)占地110亩,融合了亭阁、水、廊桥、折桥、景观栈桥、汉阙、林木以及潜阳十景之首胭脂井在内的众多景色,对于了解古皖及二乔历史文化提供了许多方便。

天柱山有“二乔故里”美誉,《三国志》注明二乔是皖(今潜山)人,二乔的故事在当地无人不晓。潜山市将建设二乔公园列入政府实事工程,选址梅城皖国东路与二乔路交叉口处。

政府方案

一、项目背景:

潜山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为满足广大市民休闲及展现潜山二乔文化的需要,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建设二乔公园做为2015年度实事工程。依据《潜山市总体规划(2012—2030)》,特组织邀请了省内外五家高水平景观设计单位编制了潜山市二乔公园规划方案设计。

二、项目范围

规划范围东起东关河,北至皖国东路,南邻皖国新城用地界线,西接舒苑小区。二乔公园规划设计范围约180亩,2015年建设范围:皖国路以南,舒苑路以北,二乔路以西,西至舒苑新村,规模约107亩,其中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

三、规划方案主要内容的要求

1.认真收集并分析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资料,研究地域自然特征、城市片区环境与基地的相互关系,分析公园使用对象的构成,形成设计理念;

2.掌握分析基地建设条件(地形、小气候等),分析视线条件(基地内外景观的利用、视线和视廊),分析交通状况,分析基地与周边环境关系的方法,充分利用地形,塑造地形,合理布置不同性质的用地;提出城市公园规划的结构分析图,包括平面布局结构,空间组织结构道路交通结构和景观视线组织结构;综合考虑周边地块的排水,合理利用原有水系做到该区域存蓄雨水平衡。

3.分析基地与道路的关系,协调公园布局与出入口布局;

4、此项目作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综合考虑。

5、仔细分析基地现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不同人群对生态、景观与使用功能的需求,主题明确、构思新颖、功能分区合理;进一步熟悉城市公园的外部空间设计的尺度,运用人在外部环境空间的行为心理和活动规律,规划设计符合各种功能的环境空间,适当考虑动静分区,空间的开敞与郁闭、交往活动和私密性的要求;从心理文化的角度,研究如何塑造使人赏心悦目,健康上进的优美环境;6、因地制宜,适度改造场地地形,做到土方现场平衡,以利于造景;并结合植物配置和景点设计,综合考虑,统一布局,创造出丰富的公园景观空间。7、分析并提出城市公园空间及绿地内部的游线组织方式和交通系统组织,考虑入口与周围城市道路,停车及疏散的关系,确定与残疾人通行相应的道路联系方式及坡度(无障碍设计),有效组织游憩路线与活动场地,构筑多变、多层次的景观系列与空间;

8、分析并确定城市公园相应配套设施的内容,规模和布置方式;并表达其平面组织形式及空间体型。配套设施应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习俗和活动特征;

9、以城市景观为主,综合考虑胭脂井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选择或设计适宜的建筑小品,既要满足景观要求,又要方便市民使用;小品的设计应考虑尺度、质感和色彩与环境相协调、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并与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有机结合同时满足二乔历史文化;同时综合考虑市民休闲步道和健身场地布局。

10、各类设计指标应满足《公园设计规范》要求,绿地率应不小于70%。

四、规划设计方案成果公示

五家设计单位均按照要求提交了设计成果,2015年4月11日召开了专家评审会,现将五套设计方案进行社会公示比选,选出最佳方案,再上报市规委会,结合专家意见、市民意见、部门意见和市规委会意见后确定最后的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再进行方案整合,形成实施方案,确保二乔公园建设更加惠民、利民。真诚希望广大市民认真比选,选出最佳方案,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将综合考虑,认真吸纳。

公示时间:自2015年4月21日至2015年4月28日止。

潜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5年4月21日

历史渊源

安庆府志》载:“汉末乔公有二女居此,皆国色,孙策克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二女以残脂粉投井中后,井水带脂粉色,故名胭脂井”。

1995年冬,潜山市文物管理所的同志根据方志史料及民间老人的指认,在市区东北广教寺遗址附近发掘出此井,同时还出土了部分文物。当时,我曾动用宣传部仅有的一辆吉普车,从彭岭村一农户家中找到并取回胭脂井石阑和碑。石井栏上“建康元年二月”几个字依稀可辨。建康元年即公元144年,而孙策攻皖得二乔是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由此可知此井当属乔家祖居之物。井碑题刻为《重修胭脂井亭记》,系光绪七年潜山知县陈慎容所撰,碑文记载了知县大人寻访乔公故址,找到乔公墓、胭脂井,派人疏浚并重修秀英亭的经过,此碑现存潜山市博物馆。或许有人质疑,这些遗迹是否真属乔家旧物,会不会为后世文人的敷衍之说?民国《潜山县志》为明清以来历代县志之集大成者,清楚地记录了作为潜阳十景之一的乔公故址,并尚存“桥公亭”、“桥家故井”、“秀英亭”、“桥公墓”等遗迹。当今学术界公认的《舆地纪胜》一书,关于桥公故址、秀英亭等具体景物的记载与六七百年后晚清潜山知县陈慎容亲眼所见完全吻合。

二十四史中直接记录三国历史的主要是《三国志》,《后汉书》也有涉及。《三国志》中记录二乔故里出现的地点仅一处,即皖公山下的皖城,也就是今天天柱山下的潜山市区。

潜山在周代为皖国封地,首都被称为皖城。据《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传》载:“建安四年,(孙)策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区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这里的“桥公”仅见尊称其姓,始终未见其名;“桥公两女”,就是大桥、小桥,至五代十国后,桥即去木为乔;“皖”即皖城,今潜山县城是也。《三国志》卷四十六孙策传、卷六袁术传均对此次攻皖之役有所涉笔,可证不谬。从《汉书地理志》到《后汉书·郡国志》,从唐代《通典》、《元和郡县制》到宋代《太平寰宇记》、《路史》乃至明清《安庆府志》、《潜山市志》等皆一脉相承地记载了皖国的皖城即今潜山市区的地理沿革史。《三国志》作者陈寿描叙桥公两女美貌嫣然,倾国倾城,“皆国色也”;孙吴二雄与二乔入双出对由此载入史册,传为佳话。苏轼词中有“小乔初嫁了”句,杜牧诗句“东风不与周瑜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更平添故事的传奇色彩。《江表传》还记载,孙策从容戏言周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借此,乔公一跃为国丈,时人尊称为“乔国佬”。《三国演义》更是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这段风流韵事。

天柱钟灵润,自古多秀英。古皖源头天柱山,不仅是绝代佳丽大小乔登上战争与爱情的历史舞台,也是古代第一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为爱情殉身的贤女子刘兰芝的故里,还是七仙女下凡与孝子董永演绎天仙配故事的传说地。然而,在众多的天柱美女之中,以二乔文化存世最丰。仅以二乔诗为例,外地不计,单存于潜山本地的就有数十首。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的二乔诗可征可信:“筑屋皖公城,木末置曲栏,岁晚对烟雨,人家橘柚间,独秀司命峰,众邱逊高寒,松竹二乔宅,雪云三祖山。”诗中所点皖公城、司命峰、二乔宅、三祖山皆为天柱名胜,与今日天柱山市区所见相符无误,足证潜山是二乔故里。

古皖文化

“以前跟别人介绍潜山是‘二乔故里’,但除了一口胭脂井,我真不知道还可以说什么。现在说及潜山,二乔公园是一张明信片,是可以触摸的古皖文化。”潜山的导游员小张说。时值金秋,潜山市梅城镇二乔路上一片繁忙,经过加班加点打造的二乔公园已经初具规模,湿地、水榭、廊桥、观景台,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拥有“潜阳十景”之首美誉的胭脂井,完美融入二乔公园之中,为古皖名城增辉,为百姓休闲生活增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今天的皖国古都天柱山,不仅是二乔公园一枝独秀,张恨水、程长庚故居修复如火如荼,薛家岗文化遗址公园实现对外开放……古皖文化正在焕发新生机。

保护历史遗存

潜山市素有古皖之源、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县之乡等等众多美名。春秋时期,潜山是皖伯统领地域,周天子赐其封地就被称作“皖国”。天柱山因故得名“皖山”,后因刘彻南巡至此,祭封为南岳,于是又有“古南岳”之称。而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潜山市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多彩的史前文明。在这绚丽多彩的诸多文化中,作为古皖文化之源的薛家岗遗址已经成为潜山市的“金名片”。东汉南宋千余年间,潜山县城梅城作为郡、州、府治所在地有近800年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曾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中国最早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位于潜山焦家,三国佳丽大乔、小乔梳洗的胭脂井和乔公故址,王安石临湖夜读的舒王台,李白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石刻等历代名胜遍布四乡。皖山皖水还哺育了程长庚、张恨水等一代名流。

青史虽在,遐思难托。多年来,“古皖”一直是云里雾里,留下些许踪影但总让人遗憾甚多。薛家岗遗址只有文物留世但难见当年盛景,乔公故址和胭脂井同样仅存遗迹难以辨识……如何让古皖文化既有说头又有看头,如何从文化资源大市到文化强市,近年来,潜山市牢牢抓住厚重的皖文化资源优势,一方面深挖厚重的文化内涵,实施文化工程的重建、保护项目,力争还原一部分实景原貌;另一方面充分彰显皖文化的现代元素,将文化软实力进行产业化创新打造,让古皖文化重见“天日”。

传承非遗文化

从2014年起,潜山市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挖掘整理潜山市独具魅力的文化,累计投入近千万元作为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基金,并实现逐年增长机制,重点用于鼓励和繁荣文艺创作,扶持发展文化事业,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与此同时,该市引导文化部门积极收集、整理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挖掘整理剪纸、弹腔、十二月花神等极具潜山市特色的民间文化,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力度,大力推进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确保桑皮纸、痘姆陶等制作工艺等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当地相关部门在天柱山等景区开辟黄梅阁,在官庄筹划建立桑皮纸工艺制作文化传**所,在痘姆筹划建立黑陶文化园,在五庙建立弹腔传**基地,在王河开辟薛家岗遗址展示馆,在梅城建设二乔公园,在余井打造张恨水故居。为追寻文化内涵,该县组织县内文艺工作者开展古皖文化寻踪,及时整理记录“皖村”文化,为美丽乡村“说故事”,并搭建群众文化舞台,让非遗走进校园、乡村、社区等,使全县非遗文化实现活态传承。

彰显现代文明

近年来,天柱山市坚持把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着力把皖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建设具有潜山人文特色的山水园林文化城市。对主要建筑加快特色改造,在命名上突出皖文化,赋予城市建筑人文内涵和历史文化元素,建成一批城市文化建筑群和彰显皖文化特色的城市坐标。

任何文化资源要想成为生动、活跃地“现在时”或“现在进行时”,都必须与今天、与今天人民的精神生活相联系。在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实现天柱山“铸美靓牌”的活动中,潜山市精心地将文化产业嫁接在旅游产业的枝头,实现“并蒂绽放”。该市对现有景区进行科学定位,推出名人寻踪游、古皖寻根游;在有乡村旅游基础的地方,如官庄等地,注入文化因子;结合民俗风情,开辟漂流、攀岩、黄梅演唱等特色项目。对天柱山后山藏在深闺的古树、古民居、古戏楼等遗存,以及杨家祠堂等明清古建,注资保护和开发,打造有文化含量的新景点。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项目共10个。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多项产业,每年收入达3000多万元,带动1000多人就业。

古皖文化并不古老。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古皖文化瑰宝能在当下焕发生机,在未来继续闪光发亮。它丰富着市民生活,延续着一座城的历史文脉。

公园建造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讯,2017年,潜山市首个综合性市民公园——二乔公园正式免费向市民开放。此公园一期工程共投资3400万元,建成规模107亩,建筑建设项目含绿化种植、游园广场、亮化、供排水、景观小品、体育活动设备等。

天柱山有“二乔故里”美誉,《三国志》注明二乔是皖(今潜山)人,二乔故事在当地无人不晓。二乔是三国时一对姐妹,分别嫁给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策和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瑜。为挖掘二乔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天柱山旅游内涵,该市将建设二乔公园列入政府实事工程,选址梅城皖国东路与二乔路交叉口处,建设规模180多亩。公园二期工程将于2017年完成。

据安庆新闻网报道,1月1日,游客在二乔公园游览观光。当日,潜山市首个综合性市民公园——二乔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元旦小长假期间共吸引市民和游客14000多人前来游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