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玉霜

白玉霜

《白玉霜》是由白唐执导,郭启宏编剧,李兰、韩青、宫景华等主演,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出品的爱情剧,于1994年在中国大陆首播。

《白玉霜》改编自长篇小说《白玉霜之死》,讲述了已故评剧大师白玉霜一生的坎坷遭遇,及对评剧表演艺术求新与贡献的故事。

截至2024年12月1日,该剧在豆瓣电影的评分为7.7分,在美团猫眼电影的评分为7.5分。

剧情简介

白玉霜(李兰饰)自幼被卖给养母李卞氏(宫景华饰)学戏。白玉霜长大后在天津市唱红,成为了评剧界的名角,但也因此卷入了许多麻烦。当时社会环境复杂,白玉霜为维持自身演艺地位,不得不与有权有势的人睡觉,以维持自己的演艺地位。在此期间,白玉霜结识了对她真心实意的穷男人李长生(韩青饰),两人相爱。但是,白玉霜的养母李卞氏却嫌弃长生贫穷,反对他们在一起。

尽管面临诸多阻碍,白玉霜和长生的感情却愈发深厚。他们曾一度私奔,逃到长生的老家,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在白玉霜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她的养女小白玉霜(张洁饰)代替她上台演出。

过了一段时间,白玉霜最终还是放不下唱戏,她对评剧的热爱和对舞台的眷恋使她决定回到天津市继续演艺生涯。回到天津后,白玉霜的生活依旧充满了波折。她在舞台上光芒四射,但台下却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压力,甚至还曾被人泼粪。

长期的精神和身体折磨使白玉霜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最终她在35岁时带着梦境病死在床上。此外,剧中还展现了小白玉霜与生意人赵老西(薛勇 饰)之间的情感纠葛。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拍摄与制作

人物原型

白玉霜

白玉霜(1907—1942),女,原名郭艳玲,又名李桂珍、李慧敏,出生于丰润区南青坨村。她自幼跟随二伯父郭永兴的评戏班学习评剧,8岁时被父亲郭永祥卖掉,11岁开始学京韵大鼓,14岁时拜孙凤鸣为师,改学评剧花旦。20世纪20年代开始登台演戏,艺名白玉霜。

白玉霜的唱腔以走低腔为特点,曲调多为五声音阶级进,善用切分音。她擅长演唱反调慢板,以表现悲剧人物为主。曾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唱腔特点,对评剧的剧目、演唱和表演艺术都有所丰富和发展。她主演的主要剧目有:《铡美案》《王少安赶船》《马寡妇开店》《三节烈》等等。她善于表现人物感情,而且还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创造了一种低回婉转的唱腔,称为“白派”。

20世纪30年代末,白玉霜回到天津市,与当时天津评剧舞台上的刘翠霞,唱起了对台戏。1942年,白玉霜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年仅35岁。

小白玉霜

小白玉霜 (1922—1967),女,山东人。5岁时,随父亲逃荒到直隶,被评剧“白派”创始人,有“评剧皇后”之称的白玉霜收为养女,起名李再雯。在养母的熏陶下,李再雯很快即粗通戏理。白玉霜先让艺人“珍珠花”给李再雯以指点,后叫老演员李文质担任她的师傅。李文质谙熟白玉霜的演唱技巧,在其传授下,她一开口就有浓厚的“白派”评剧风韵。进入童年时代,李再雯开始以“小白玉霜”为艺名,登台与李桂珍配戏,饰演丫环、彩女,并利用这种机会向李桂珍学戏。十四五岁时,她已将李桂珍演出的所有剧目都学会记熟。1938年,戏班由南方返回北京演出时,白玉霜被当作刺杀伪北平市市长的嫌疑犯关押了一个多月。小白玉霜被推举暂代主演,获得了意料不到的效果。1942年初,白玉霜逝世后,李再雯在老演员的支持下,正式挑起了戏班子,将其改名为“再雯社”。她虚心向老演员学习,与全社通力合作,演出了《铡美案》《杜十娘》《宋痕记》《玉堂春》《新侣仇》《临江驿》《状元媒》《红娘》《婉香与紫燕》《锯碗丁》《小借年》等“白派”所有传统剧目,成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评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文革”浩劫中,李再雯受到迫害,于1967年12月21日含冤去世,时年45岁。

剧本改编

《白玉霜》改编自郭启宏于198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白玉霜之死》。

幕后花絮

场景

为了还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社会艺人生活,剧组在场景选择上遇到了困难。导演和美术师四处寻找合适的场景,但都觉得不够理想。最终,他们在北京圆恩寺附近的友好宾馆找到了一个与剧情要求大体相同的建筑,是蒋介石过去在北平市的私人官邸,经过简单的装饰作为上海丽都旅社白玉霜的居室和客厅。

道具

为了确保剧中的文字史料真实可信,美工人员到各大图书馆翻阅《申报》《新天津报》《大公报》《庸报》《戏剧报》《大晚报》等报刊,再加上《北洋画报》《三六九》等画刊杂志,查询出有关的部分,把有用的版面复印下来,根据剧本要求重新排版。这样由众多“补丁”拼贴在一起,亦真亦假。剧情要求的旧报纸,就经过道具部门的“编辑”诞生了。

拍摄过程

在《白玉霜》的拍摄过程中,有一场流氓给白玉霜扣马桶的戏。由于涉及到复杂的化装和服装问题,这场戏只能实拍一次,而且必须成功。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现场进行了多次排练。当一切准备就绪,随着“预备、开始”的指令发出后,流氓将装满“粪便”的马桶扣在了演员头上。按照剧情设计,演员需要边喊“我的脸毁了”,边跑向剧场大门。然而,在奔跑过程中,演员不慎踩到了地上事先布置好的“粪便”,导致她摔倒了。这一意外情况被导演敏锐地捕捉到,并决定继续拍摄下去。最终,这个出乎意料但又合情合理的镜头顺利完成。

有一场戏是赵老西与小白玉霜泛舟湖上时发生的趣事。当船划到湖中心时,饰演赵老西的演员从摇晃不定的小船上掉入水中。当他重新浮出水面时,令人惊讶的是:原本满头黑发竟然全部脱落,露出了光秃秃的脑袋——原来他戴的是假发套。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及围观群众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这种状况完全超出了预期,所以不得不重新进行拍摄。

《白玉霜》拍摄接近尾声,只剩冬季外景镜头。恰好天降大雪,摄制组顺利完成了风雪中的老北京胡同、雪中觅食的麻雀与呆立的喜鹊、大雪覆盖的前门箭楼、白玉霜与李长生在雪原驱马车及在雪村集买豆腐等镜头拍摄。拍摄李长生家小院时,房东大娘好意扫雪,导演却让全员收集白雪恢复院子原本的满地白雪模样,于此拉开白玉霜初见婆婆这场戏的序幕。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全体摄制组人员欢呼雀跃,将导演抛向空中。

配乐

在电视剧《白玉霜》中有一首插曲叫《小酸枣》。它的风格清纯又优美,民族特色很浓。在 “白玉霜和李长生” 主题音乐的统领下,从它变化出来的好几首曲子,都很好地推动了剧情发展,让剧情更深入,对剧情起到了铺垫和烘托的作用。这曲子旋律简单易记,作曲马丁表示《小酸枣》会成为电视剧音乐的 “主题歌”。唱这首歌的张继红刚从日本学习归来,她之前在《戏说乾隆》里配唱过。进录音棚之前,张继红跟导演和作曲说 “我特别喜欢这首歌”。问她理由,她表示 “无巧不成书”,所以才有了 “小酸枣” 来唱《小酸枣》。

李娜给电视剧配唱的第一首歌,是《小镇总理》的主题歌,而这部剧也是《白玉霜》的导演白唐执导的。这次李娜又给《白玉霜》唱了片头歌《说不尽人间悲喜事》。她这次在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还有声音运用上,都比以前进步很大,让整部剧的艺术感染力变强了很多。片尾曲由郭公芳演唱,余味悠长,与片头歌搭配和谐。

影视原声

参考资料:

播出信息

《白玉霜》于1994年在中国大陆开播。

作品评价

电视剧评价

《白玉霜》是反映已故评剧女艺人白玉霜一生的坎坷遭遇,及对评剧表演艺术刻意求新与卓越贡献的传记性艺术片,情节十分感人。(宁金华 评)

《白玉霜》在后半部以大量的篇幅描写小白玉霜的感情戏,却缺乏与主线的呼应,小白玉霜的戏发展了,白玉霜的戏却停滞了,给全剧带来了松散、零乱的毛病。(周靖波 评)

复原一个不太久远的历史,比复原一个远古的,象战国时期那样的历史难度更大。而电视连续剧《白玉霜》主要是反映三、四十年代的旧社会艺人生活,虽不是今天,但历史也不久远。因此在场景选择上,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评论家童道明 评)

大众评分

截至2024年12月1日

参考资料

白玉霜 (1994).豆瓣电影.2024-01-11

白玉霜.猫眼.2024-01-15

白玉霜第01集.腾讯视频.2024-12-01

【河北人物】评剧皇后白玉霜.澎湃新闻.2024-12-01

李再雯 Zaiwen Li.豆瓣.2024-12-02

人间尽是不平事.qq音乐.2024-12-01

电视连续剧《白玉霜》拍摄花絮.知网.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