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积源
郑积源(1934年8月-2022年11月25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专业特长包括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技方法论、科技前沿及其哲学、社会学问题、科技管理、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科技计量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生、北京电力学院教师、北京141中英语教员,后于1978年起在北京工业大学任教至逝世。他的教学领域涵盖哲学、自然辩证法等多个方面。
人物生平
1956年9月至1961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他于1961年9月至1973年9月在北京电力学院担任教师职务。随后,他在1973年9月至1978年9月期间转职成为北京141中学的英语教员。自1978年10月起,郑积源开始在北京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直至2022年11月25日逝世。
主要贡献
研究课题
1、校级项目:科技史与方法论(1980-1987)、90年代科技发展新走势与科研模式创新、真伪科学多学科研究等(1990-1996);
2、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研究项目“发展中国家农业与科技发展研究”(1985-1989)。参与国家教委研究项目:“合作教育史”子课题研究(1990-1992);
3、主持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高校科技成果的商业化的有效选择与论证方法;2)跨世纪科技与跨世纪人才培养协同发展;3)如何组织与推进高校科技力量为北京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机制研究(1995-1998);
4、主持北京市科协软科学研究项目:促高校科技优势变首都经济优势的可行方法与机制研究(1988-1999);
5、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
专著
1、编著《科技史概要讲义》(内部铅印本)1981.10;
2、编著《科学技术简史》(近43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主编《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43万字)人民出版社,1988、1999年两次印刷出版。
4、主编《科技新知词典》京华出版社,2001.6;
5、任中国小百科全书第七卷编委、第十卷编委与分科主编,为“科学学”、“技术科学分科学科”分科主编和主要撰稿人。(约40万字)团结出版社,1994;
6、参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1991;
7、《科学的社会视角》主要作者之一,撰写“科学技术与经济”、“国家对科学技术事业的管理”、“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三章,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8、为《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技术与艺术、技术与管理、价值工程”撰稿,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
9、撰写《中外名书·奇书·怪书·禁书博览》中自然科学经典著作简介的10余篇。
论文
《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自然辩证法课程在理工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19世纪下半叶中德技术教育发展中的比较研究所得到的启示》《论晚明科技大发展及其社会文化背景》《X射线光谱学的建立与逻辑思维能力》《探讨工程技术概念的历史发展》《新技术革命对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科学家对技术的论述(英译文)》《现代技术革命发展规律初探》《技术革命规律初探》《生产力指标体系研究与治理经济环境的关系》《现代生产力系统指标体系的探索》《世界合作教育史考》《从90年代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看科学技术的前景》《近代科技与近代中国》《关于京津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如何辩识真伪科学》《转基因动物研究及其实用价值》《跨世纪科技难题断想》《高校科技成果商业化的有效选择评价方法与机制探索》《关于开创科技成果转化新局面若干问题的思考》。
获奖记录
《探讨工程技术概念的历史发展》一文1983年12月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论自然辩证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文获北京工业大学教学研究二等奖。
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一九八七年度会员积极分子,荣获北京市职工技协一九九四年度个人先进称号。
参考资料
讣告.北京工业大学.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