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汤芗铭

汤芗铭

汤芗铭(1885年—1975年),字铸新,出生于南凉乡牛黄垱。湖北省浠水县(今浠水县)人。清朝北洋水师军官、中华民国时期海军次长以及佛教经典翻译家。

汤芗铭幼年时因家遭兵燹【xiǎn】,父亲汤聘莘靠举债度日,幸曾祖父汤英信重振家业,汤芗铭才有条件完成学业。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汤芗铭毕业于武昌文普通学堂;同年参加湖北乡试举人。汤芗铭立誓以武力振兴中华。于是放弃入京会试,考入马尾船政学堂。汤芗铭一生政治立场多变。在巴黎留学期间曾追随孙中山,后又转投清政府。辛亥革命期间,他奉命追随萨镇冰率舰队前往湖北,协助陆军大臣荫昌反攻武汉,后受其兄汤化龙影响在汉口起义援助武昌革命军。

中华民国成立后,汤芗铭因援汉之功,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首届政府国务委员、海军部次长兼北伐军海军总司令。“二次革命”时期,他在湖南省对革命党人进行残酷的杀戮,人称“汤屠夫”。洪宪帝制覆亡之时,他又宣布独立。后蛰居北京学佛,依附直系,被授为信威将军。曹锟任总统时,他任汉口商埠建筑事宜督办。北伐战争后,被国民政府通缉。日本侵华期间,汤芗铭出任伪“北平治安维持会会长”等伪职。抗战胜利后,因汤曾掩护营救中国国民党的地下人员,且有人代为求情,经蒋介石同意,汤得以从汉奸名录中除名。1949年后汤芗铭两次被捕,但均免于起诉。此后隐于北京西城石板房胡同家中,改名汤住心,吃斋念佛,翻译佛学著作。1975年病逝,享年90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汤芗铭生于一个弃儒经商的生意人之家,17岁就中了举人,后由湖广总督托忒克·端方选派赴法国留学。1905年,汤芗铭伙同他人到清驻法国使馆公使孙宝琦那里举报孙中山反清,孙宝琦却将这件事压了下去。风波过后,汤茗铭等人离法转往英国学习海军。1909年,汤芗铭回国供职海军,历任镜清舰机长、南琛舰长。

民国初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10月12日,汤芗铭随萨镇冰率舰队前往湖北,协助陆军大臣荫昌反攻武汉;旋奉命改驶九江参战。在九江,汤芗铭收到大哥汤化龙“早日反正,以立殊功”的密函,当即在“海容”舰召集各舰军官密谋起义,被各舰代表推为起义舰队临时司令,接管了舰队指挥权,并令起义舰队游弋于汉口外江面阻止清军渡江。中华民国成立后,汤芗铭因援汉之功,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首届政府国务委员、海军部次长兼北伐军海军总司令。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汤芗铭奉袁世凯命,率楚字舰4艘,进攻江西省。孙中山以其为革命党老人,电李烈钧勿误会,结果上当,湖口县失守。宁,赣失败后,9月17日,汤琴铭以湖南省查办使名义抵岳州。10月8日,被任命兼湖南都督。10月18日正式受命为湖南都督兼民政长。到长沙市后,首先逮捕谭延闿任内财政司司长杨德邻,教育司司长唐联壁,警察局局长文经纬,会计检查院院长易宗羲,筹饷局局长伍任钧等,并于9月14日同时绑赴贡院坪枪决。在湘兴建陆军模范监狱,任用华世羲为军法课长,广植特务侦察刺探民隐,大竦逮捕革命党人。故湖南曾有语云:“汤屠户要政:抄、押、杀。”仅长沙一地被杀而有案可稽者达1.7万余人。

1915年8月,筹安会鼓吹复辟帝制。汤芗铭指使叶德辉以教育会长身份发起组织筹安会湖南分会,令教育会同警察局检查报纸,不许登载反对“变更国体”的消息和文章,并电请袁世凯“俯从民意,速定一尊。申数千年天泽分定之大义,慰亿万苍生一心一德之归诚”。10月20日,他在长沙市召开所谓国民大会,选举“国民代表“官僚、政客、劣绅75人。10月26日,主持国民代表大会,进行“国体投票”,一体遵行“赞成君主立宪”,率全体文武官员及“国民代表”三呼“中华帝国皇帝”。举行“拥戴大会”,上表劝进,面北长跪,“公同拥戴今中华民国大总统袁公为中华帝国皇帝”。12月15日袁世凯准备即位,他被策封为“靖武将军”、一等侯,湖南都督公署改为“将军府”。

护国战争后失势

云南护国起义爆发后,湖南反袁驱汤运动高涨。民国5年(1916)1月10日,原同盟会员杨王鹏潜入省城长沙市,约定湘军混成旅于2月28日袭击将军府,因事机泄露,于21日下午提前发动,遭致失败,杨王鹏等惨遭杀害。护国战争的胜利,迫使袁世凯于3月22日取消帝制,汤芗铭仍企图控制湖南省。先勾结郭人漳,后又与郭争权而起冲突。为形势逼迫,不得已于5月29日在护国运动中宣布湖南独立,改称都督,并致电促袁引退。袁得电后不久毙命,时人称为“送终汤”,而汤芗铭也仓皇逃走。汤芗铭被湖南人民驱逐后,蛰居北京学佛,依附直系,被授为信威将军。曹锟任总统时,他任汉口商埠建筑事宜督办。北伐战争后,曾被国民政府通缉。

后期经历

1925年汤芗铭入坛受灌,皈依佛门,成为居士。1930年中原大战时,汤出任过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等反蒋阵线的湖北安抚使,1934年又组建中国国家社会党,为政党领袖之一。日本侵华期间,汤芗铭曾出任伪“北平治安维持会会长”等伪职。抗战胜利后,因汤曾掩护营救中国国民党的地下人员,且有人代为求情,经蒋介石同意,汤得以从汉奸名录中除名。1949年后汤芗铭两次被捕,但均免于起诉。此后隐于北京西城石板房胡同家中,改名汤住心,吃斋念佛,翻译佛学著作。1975年病逝,享年90岁。

个人生活

汤芗铭笃信佛教,潜心佛学研究与翻译。他退出军政界后,专门研究佛学并学习藏语,翻译过不少藏密典籍,“住心”是其居士法名。

亲属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作品

文章

以上仅为部分文章

论文

人物事件

1905年,20岁的汤芗铭在巴黎遇到了来欧洲各国宣传革命思想的孙中山,并由孙介绍加入兴中会。孙中山在一次演讲时见听者均无异议,便让大家署名立誓反清,当时汤芗铭等十余人立誓加盟,汤事后伙同他人潜入孙下榻宾馆,趁其不备割破皮包偷走德法两国留学生的誓词以及法国政府安南总督的介绍函等物品,跑到清驻法国大使馆公使孙宝琦那里举报。以求将功赎罪。但是,孙宝琦却不愿意把事情闹大,接到举报后,随手将留学生名册扔进了壁炉烧掉,然后把法文廿函抄录一份留下来存底,原件却派人送还给了孙中山先生。一场风波,就此停息。但汤茗铭等人却“无地自容,遂离法转往英国学习海军”。

参考资料

汤芗铭:神奇的“不倒翁”.凤凰网.2024-07-08

高山杉|十七年时期有关藏语古代历史文献的翻译和研究(下).澎湃新闻-百家号.2024-07-09

辛亥海军起义的前前后后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