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文雄

李文雄

李文雄(1942年9月22日—),台湾演化生物学家,屏东县人。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演化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1973年起,李文雄先后任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4年至2012年,李文雄任芝加哥大学生态与进化系James D. Watson讲座教授。

人物经历

1942年9月22日,李文雄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屏东县。

1965年,获得台湾中原理工学院(今台湾中原大学)工学学士

1968年,获得台湾中央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72年,获得布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72年—197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

1973年—1978年,任得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健康科学中心人口遗传学助理教授。

1978年—1984年,任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人口遗传学副教授。

1984年—1998年,任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人口遗传学教授。

1996年—1998年,任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Betty Wheless Trotter医学教授。

1999年—2004年,任芝加哥大学生态与进化系George Beadle讲座教授

2003年,任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2013年,任芝加哥大学生态与进化系James D. Watson讲座教授。

2008年—2016年12月,任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任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李文雄率先用脱氧核糖核酸序列评估分子时钟的正确性,发现取代的速度并非等速,他证明分子时钟运行的速度和世代长短有关:世代愈短,时钟愈快。李文雄发现同一物种的两性之间,配子的突变速度可能不一样(男比女快)。 他在1991年以有限的人类DNA序列数据,预估人类的DNA多样性低于0.1%,十年后大量的资料证明他的预估是正确的;在2001年预估出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体相差只有1.2%(2005年得到证实);与合作团队探讨了新冠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的受体蛋白ACE2的演化,发现一些非人类的灵长目,有大量降低亲和力的ACE2突变,让这些猴子的ACE2不容易和病毒的棘蛋白结合,因此对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并且还发现有少数人的ACE2也带有会抵抗病毒的突变。

学术论文

截至2011年1月,李文雄在《科学》《自然》《Nature genetics》《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人才培养

李文雄指导的博士生有中国台湾卫生研究院研究员陈丰奇等。

教材编写

截至2019年4月,李文雄编写有教科书《分子进化(Molecular Evolution)》《分子进化基础(Fundamentals of Molecular Evolution)》(与Dan Graur合著)。

获得荣誉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李文雄在分子进化遗传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Wen-Hsiung Li has made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evolutionary molecular genetics.)。【国际巴仁赞奖基金会(Fondazione Internazionale Premio Balzan)评】

李文雄教授是分子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李文雄在亲缘树建构及统计评价的方法上有重要贡献。(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评)

参考资料

李文雄 Wen-Hsiung Li.中央研究院.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