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乐
大司乐,古代官名,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代音乐机构“春官”当中职位最高的乐官,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学时为7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学生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音乐教师(乐工)有6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一所师资雄厚、机构完备的音乐学校。
出处
官名。《周官》谓春官所属有大司乐,设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六人及府、史、胥、徒等人员。大司乐为乐官之长,兼掌学政,亦称大乐正,又与乐师(小乐正)通称乐正,通掌大小学之政法,而专教大学,师氏、保氏、乐师则专教小学。大学之名,诸说纷异,《周礼》作“成均”,《礼记·王制》谓:“天子曰辟雍,诸侯曰宫。”
机构官员
此机构官员及乐师多达1463人,包括大司乐——机构中的最高官职;乐师——歌舞总教习和总指挥;大胥——乐工总监督,管理人事及学生学籍;大师、小师——盲人,担任训练乐工及指挥合奏;蒙——盲人乐师;蒙——瞽蒙的副手;典同——掌管乐器的制造、修理和调律;师、钟师、笙师、鎛师;韍师、旄人师——执舞器的舞师;籥章——吹籥的;氏——掌管“四夷”音乐;典庸器——保管及陈设乐器;司干——保管和发放舞器;府、史、胥——职员;徒——工役或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