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府山

王府山

王府山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的王府街,是以太湖石为主叠就的假山,是现存最高的明代假山。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封其二十三子朱桱朱聿鐭,藩南阳郡永乐二年(1404),南阳卫、府奉旨为唐藩建造王城,因无闲地,把南阳卫所改建为王府,后院营造花园,园中叠石山,名曰王府山。唐王府毁于李自成火焚南阳的大火,王府山成为仅有的遗存。王府山高18米,底部直径21米,周长66米,占地面积约346平方米,王府山下部虽有一定损坏,但总体是以中峰为核心,四角崎立4个小峰,依山腹4个不同标高层次的石洞可将假山分成5级,并呈圆锥状依次递减,山体内设暗道洞窟,外修盘山石阶直达山顶,山顶面积约有10余平方米,并建有一亭,曰接天亭。古南阳王府山是明朝早期假山艺术的珍品,其艺术特点可归结为险、拙、奇、空、、透。

王府山是我国现存不多的明代人工石山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价值。

文化活动

史志记载

朱桱,太祖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乐六年五月十二日就藩南阳郡

——《明史·诸王表》

唐王府在南阳府城内通街,永乐二年以南阳卫治改建。

——《成化总志》

明唐王府清代改建为府学宫……旧名王府街,后有石山,名曰王府山。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

艺术特点

内容:我国假山艺术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极于明清。留存至今的艺术精品多为明中晚期所作,如上海豫园大假山、苏州留园、惠荫园假山等,明代早期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南阳王府山作为早明时期的假山艺术珍品,接续了这段历史,为明代假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完整轮廓。

南阳市王府山系明藩南阳唐王府后花园的假山,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太祖朱元璋分封其第23子朱桱朱桱于南阳。朱桱就藩前,大兴土木,营造王府。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唐王府在南阳府城内通清街(今王府街),永乐二年(1404年)以南阳卫治改建厂……后有山石,名曰王府山。”王府山及其府邸的营造历时多年,其用工、用时可窥一斑。

明以后王府山历经多次浩劫,例如:清康熙曾一度拆拉太湖石;抗日战争期间又遭日机轰炸;20世纪的人口扩张,使王府山被违章建筑掩没,其山体洞穴均为居民侵占,一座明代珍品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近年,南阳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极为重视,并加大力度进行违章清理,王府山始显山露水。虽然部分山石散落、局部山体崩塌,但瑕不掩瑜,早明时期之鲁殿灵光犹存。

王府山高18m,底部直径21m,周长66m,占地面积约346m2。古时是南阳城之制高,亦为南阳王府建筑群空间轴线之镇。登山眺望,全城景色一览无余。20世纪50年代初,鉴于山体摇摇欲坠,政府拨款修缮,采用南阳独山石加强补牢。独山石虽不如王府山原叠砌之太湖石的姿态峥嵘颖异,色泽较湖石更为灰暗,但两者纠结之尴尬为时光拂拭,却也牵出一番南阳的地方意趣。

王府山下部虽有一定损坏,但总体是以中峰为核心,四角崎立4个小峰。依山腹4个不同标高层次的石洞可将假山分成5级,并呈圆锥状依次递减。山体内设暗道洞窟,外修盘山石阶直达山顶。山顶面积约有10余m2,并建有一亭,曰“接天亭”。

明代是我国假山艺术丰腴时期,其赏石文化秉承宋之精髓,又因叠石技艺的职业化而更成章法。所谓瘦、漏、皴、透的叠山手法及对形、色、质、纹的观赏要求,在王府山大多有一定表现。王府山的艺术特点可归结为险、拙、奇、空、皴、透6点。

王府山之“险”

不仅在于假山的绝对高度对古南阳城的控制性,还在于其登山步道之陡峭及其山道布局设“险”之用心。王府山之高为南阳人之傲,因而在王府山登高涉险成为南阳人的“必修”活动。王府山之道大多沿山峰脊背或绝壁陡峭边缘逶迤,整个行程,“险”象环生。

王府山之“拙”

反映在其空间布局不似绘画意境中的咫尺山林群峰鹤立,其四面景观更似“独”山。这似乎犯了假山艺术之大忌。但南阳城还真有一座山,其名就曰“独山”,且该山还非“无名小辈”,蜚声海内外的独山玉便出于此。“独”山不仅有南阳市文化浓缩之含义,还是南阳盆地地理面貌之特指。这是王府山所“独”出的联想与发挥,也正符合假山艺术之根本:“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同时也是王府山“拙”之韵味。

王府山是表“拙”而中“奇”

当你拾级而上,路旁的林立怪石、路径的逶迤盘旋、行程中的峰回路转及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匿入洞穴的感受,足以令人啧啧称“奇”。登山步道在其凌空面均有湖石,这些石头,不仅使人处于有惊无险的境地,其形、色、质、纹亦甚有考究。王府山登山之道,根据山势安排有急拐3处,使峰回路转;道路两处匿入洞穴,使平仄有序;路旁还有两处供驻留之洞穴,穴口均有极佳的观景视阈。4处洞穴开向不同方位,且位于不同高程。王府山“奇”之高潮,是经攀顶直道而达的“接天亭”。历经种种跌宕,而此处竟有10余m2大小的安全平台所在。登此,可将南阳古城,悉收眼底,还能体会真假“独”山之遥遥对视。

王府山之“空”是名副其实

除上述山体中的4处洞穴,其山之底层便是连通上下左右的大洞,此外,还有暗道4条。底层洞穴有两处深入地下,传说其中一条为明唐王的应急通道。山体之“空”处,清代以后渐为宗教所用,有3大教派汇聚其中且和平共处。大多教类均互相溶入其他教类之神,俨然一幅儒道佛合一的大家庭。王府山“空”间之顶部用南阳地产条石叠砌,条石之上用湖石续筑。

王府山“皴”、“透”

现已不甚明显,其“皴”主要反映在破坏较少的山顶部位。其“透”则仅能通过“空”而推知。王府山之上部早明风格最为强烈。该处之湖石叠构挺拔露骨,多空窍,筋络明显,凹凸丰富,具有石品中的“皴、瘦、透、漏”特点;湖石色泽统一,肌理则为“皴”字诀,整体构筑有风骨,总体感觉有章法。下部风貌则破坏较严重,其周边的青砖围护,一部分为清代以后宗教强置,一部分为解放后,居民违章搭盖之遗留。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曾在维修过程中使用部分青砖,大多位于结构加固之内部。若摒除外貌上的强置,其“透”应无疑义。

王府假山,虽不似江浙一带假山之古淡天然,却也兼容南方私家园林中假山艺术的咫尺山林,移步换景之妙。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参与城市景观尺度构筑之大手笔,在显示王者霸气的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地标意义,这一点与北京景山构筑之理相通。当然,王府山并无万岁山以压前朝“风水”的目的,其总体作用,还是作为永恒基业之镇物,而为政治造势。

遗忘的插曲

南阳郡人有句顺口溜:“南阳有个王府山,巴巴差差挨住天;社旗县有个春秋楼,半截还在天里头。”都是夸张其高。其实王府山不过23米,8层楼高。但那时南阳最高的建筑也就是城门楼,相当于现在的三层楼,其他都是匍匐的平房。在城之一隅突兀一个20多米的家伙,确实是危乎高哉了。

王府山是座太湖石假山。太湖石假山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在我所见的全国所有假山中,王府山是最高的,它险峻秀拔,玲珑怪奇,远观近玩,皆有情趣。

王府山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朱聿鐭,藩南阳郡。当时朱只有5岁。在他还没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阳大兴土木,营造唐王府。《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唐王府后有石山,名日王府山。”它是王府花园中的主要建筑。据民间传说,这些石头都是从2000里外的江苏太湖运来的,人抬牛拉,历时数年。山呈圆锥形,除主峰外,另有四个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峰下边有奇巧的洞窟,洞窟之间,崎岖贯通,一步一景。穿洞走穴,爬60道台阶,螺旋而上,可达主峰山顶。山顶有亭,凭栏可鸟瞰全城,也可远眺九架孤山,紫、塔、独、蒲(皆山名),皆历历在目。

我们上中学时,星期日常到王府山玩儿。山底部有一个小门,进去后伸手不见五指,心里吓得扑扑通通直跳,不知前后左右会冒出什么妖怪来。摸着石壁往前慢慢挪,拐一个弯,一线亮光就出现了,人的胆一下子就回来了。这就是王府山有名的黑洞,小孩们越害怕越往里钻。后来听说里面出事了,就把洞口堵死了。

明末清初以后,王府山屡遭破坏。康熙帝年问《重修卧龙岗诸葛庐记》载:“城之西北隅,为前唐藩旧址,有石山尚存,荒烟蔓草中,拆取什一,驾牛车而适其所。”按此记载,现卧龙岗武侯祠宁远楼前的假山梁父岩和抱膝石,即是王府山之遗物了。到了民国年间,更没人把王府山当做全民的财富,而把它视为无主之山,许多豪富和雅士都去扒取山上的太湖石,运回去装点自己的宅院。至今南阳一些旧官署、老学校及民间大宅之中,仍可发现玲珑剔透的太湖石,都是那时从王府山扒来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破坏更加严重。1941年春,日本数十架飞机轰炸南阳市,许多居民跑到王府山,钻进山洞里躲藏。中午时分,一颗炸弹落到山上,东侧山体垮塌,洞中居民均被炸死。“文革”中又一次遭到破坏,洞中神像被砸,登山石阶、山顶亭子皆损坏。80年代初我去游王府山,山门全部堵死。西南角滑塌,山脚下到处是荒草和粪便。

唐藩共历9世11王。历代唐王生活都很腐化。由于站在王府山上能俯瞰全城,所以王府山就成了历代唐王的嘹望台。他们看到城中谁家娶亲,就把新娘抢来,先睡三晚再放还。南阳郡人为了夺回初夜权,就改在夜里娶亲,而且不放鞭炮,不吹唢呐,像偷的一般。此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南阳夜间娶亲之俗怎样形成,无正史可考,仅传于民间口碑。但这口碑比正史厉害,它挂在千千万万人的嘴上,远播久扬,而正史却大部分都深埋在故纸堆里,不为人知。有此口碑,历代唐王在老百姓心里便只留下“仇恨”二字。明末农民大起义中,规模宏大的唐王府和九座郡王府被烧得片瓦无存,仅余这座烧不掉的王府山,作为唐藩的耻辱柱耸立在那里。

11个唐王都埋葬在城北35里的紫山南麓,两周王陵占地上千亩,享殿、神厨、奉祠、祭亭,金碧辉煌,但在起义之后也被全部破坏,墓寝被掘开,高贵的王侯尸骨与狗骨头一起白花花地扔得到处都是。1948年,国民党第十三绥靖区司令王凌云为阻挡解放军进城,征调南阳市新野县方城县三县牛车,将扒出的青砖、石条运往南阳修筑工事,三县牛车整整拉了一个月。

但这11个唐王并不都是平庸的。他们在南阳郡生活了230多年,按照朱元璋的规定,没有朝廷宣诏,严禁进京,也不得在朝中做官。他们已成为地地道道的南阳人,身上既禀有朱元璋的血脉基因,同时也饱含了南阳精神与性格。终于,在崇祯吊死煤山之后,一个姓朱的南阳人大吼一声,要扶大厦之既倒,要挽已泄之狂澜,他悲壮地接过大明续统,又做了一年半的大明皇帝。

这个人叫朱聿键。他躺在正史的故纸堆里,不为人知。朱聿键生于1602年,是朱硕熿的长孙。父朱器墙,被封为世子后为其弟所忌,惑于端王,端王囚器墙于承奉司。可怜朱聿键时年3岁,也被勒令随父囚。在囚所里,器墙被其弟毒死。端王欲传位于次子,被明廷右参政陈奇瑜(明史有传)劝阻,遂立聿键为世孙。崇祯五年(1632年)端王,朱聿键袭王位。明史载,朱聿键“稍读书即能明大义,处患难而志气终不挫”(《隆武纪年》)。在数十个明藩王中,他是惟一一个有雄才大略、敢说敢做的人。崇祯是一个不赖的皇帝,但群臣腐败,朝纲崩坏,难免做亡国之君。朱聿键看清了这一点,上书陈时弊,申斥权臣,遭群臣忌恨,“王亦浸骄薄公卿”。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各地藩王均惊慌失措,无所作为,独南阳“日陈兵自卫,得材武称然”(《南阳府志》)。崇祯九年(1636年)八月,北京危急戒严,朱聿键闻报率兵勤王,“疏发遂行,已过裕州,诏切责勒还国”。群臣借此鼓噪,说朱聿键违太祖圣训,不经宣诏,即带兵越关出城,居心测。崇祯帝遂下旨降聿键为庶人,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内。这位当年的3岁之囚,到了35岁时,又回到了牢笼里。他当了4年唐王,坐了8年牢。8年后一个刮着黄风的冬日里,崇祯帝在一棵委琐的小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弘光帝在南京即帝位,史称南明。福王朱由立即赦聿键出狱,但对这位桀骜不驯的宗亲仍存戒心,不许他回南阳老家,也不许他入南京,而是令他远居广西平乐府。在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途中,过杭州市遇靖虏伯郑鸿逵。时值福王降清,郑鸿逵遂联络户部侍郎何楷、户部郎中苏观生等人,奉聿键人闽。1645年6月27日,明礼部尚书黄道周、南安伯郑芝龙奉聿键即帝位于福州市,改元“隆武”,史称思文帝。“帝英才大略,不能郁郁安于无事,在藩服之时已思拨乱而反之正。”(清代大学者黄宗羲语)朱聿键即位后“两京既覆,枕戈泣血,敕断荤酒,后宫不满三十人,半系老妪……所至访求书籍,亲征亦载书数十乘”(黄宗羲)。郑芝龙成了朱聿键股肱之臣,为褒其功,特赐其子郑成功国姓,更名成功,掌管御营。南方人都叫郑成功为国姓爷,说是明朝皇帝赐的姓,究竟是哪个皇帝却很少有人知道。朱聿键雄心勃勃,即位5个月后即下诏亲征。但历史一旦打了死结,是无人解得开的。隆武二年八月(1646年)二十七日,朱聿键驻长汀古城,清兵追至,被执,杀于福京(即福建福州)。他当了一年半的皇帝,一改崇祯的懦弱、弘光帝的无能,这个姓朱的南阳人终于为曾经辉煌过的大明朝画上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句号。

地理环境

当年这些石头从太湖湖底捞上来时,它们一定很开心。水运接力转道北上,一路上领略了不少的花红柳绿,燕舞莺歌。最终它们被安放堆积在了这里。这些形态各异的石头或翘首以盼,或低眉沉思,许是也都很想家吧。

不知道当年朱聿鐭朱桱为什么放着近在咫尺的石头不用,非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从太湖运呢,为什么非要用这湖底的石头呢?难道太湖是唐定王儿时的故园?任职南阳郡就把故土的事物也搬到身边来?还是因为这湖底的石头真的能释放水分而保持假山上的绿色不会因干旱而褪色?

王府山,很拥挤,她已被淹没在四围的民房及商场中了,只能提着脚夹在中间。进入王府山的巷子很窄,曲曲折折的,让人很难能发现她的存在。冬日的阳光也很吝啬的投下几块光线来。她如一个弃儿般的灰头土脸。偶尔有两个穿着桔黄色衣服的女学生来,门票是两元。可能是她觉得不值吧,只是站在院口向山上张望几眼,就离去了。王府山,一个王者贵族风月之地,也曾是一个流浪乞丐遮挡风寒的地方,如今却少人问津了。

王府山,如何东山再起?王府山的维护与开发迫在眉睫,它西南一块已经开裂辟。如果开发王府山的话,最好还是恢复当年王府花园的盛况。再现花繁叶茂,秀山清泉的盛况。我们可以设想唐定王如何的风花雪月,如何的吟诗抚琴,又是怎样的舞动青锋,寒光所至落红遍地来布置格局。大气磅礴,王者风度,秀外慧中。打通北京王府半岛酒店与人民公园甚至是新华宾馆内的孔子庙,连成一体开办一个大型的游乐场所,内有唐王室,正堂,厨房等。在偏房处设停车场,客房,吸引外地游客。

当然这些耗资是相当大的,这是大规模的开发。也可以小范围的开发,比如打通一条公交线路,设站牌。内部修建小型亭台,廊檐,再错落有致的散放几处小假山,相互烘托。其实大路也不懂园林方面的东西,记得很早时读过一个清代人写的关于如何布置庭院的一篇笔记。原文记不清了,只对一句印象较大,大意是说多种花草,多留假门,让人在这小圈子中行走,每转个弯就有一幅图画,每过一道门,每一个方向,角度,都能看到与众不同且别具一格的风景来,如此也可激发游人的探索欲,同时也给人一种目不睱接的感觉。转了半天还意犹未尽,改天还来!

或是园子内某个角落增设一些小巧的健身器材;也可吸引游人。加大周边地区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宣传,定期推出一些系列相关专题报道。王府山,身处市区,占尽优势,交通,住宿,购物,餐饮等基础设施基本已经有了,投入是不会太大的。政府没钱可以为外商创造投资环境,改善交通,适当包装。或是当地民营资本也可涉入,注意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立,确保旅游市场的良性运行。充分利用景区(点)资源。对任何一方都是大有好处。

参考资料

来源: 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卧龙区人民政府.2024-03-23

这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名人故居,南阳王府山社区 家风正 民风淳 社风清.今日头条.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