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韬
吴云韬,男,苗族,中共党员,湖北利川人,1973年9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统战部部长。2008年3月受聘为武汉工程大学“工大学者计划”工大学子特聘教授,2009年4月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特聘教授。2003年12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廖桂生教授。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数字系统集成部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侯朝焕院士。曾在2001年6月至12月、2006年7月至8月、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2010年7月至8月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做研究助理、Senior Research Fellow、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兴趣为阵列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中的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定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荣誉称号
1.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3年。
2.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3年。
3.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1/1),2011年。
4.2011年IEEE CIE国际雷达会议优秀论文奖(设奖比例 3.9%),2011年。
5.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 2009年。
6.武汉工程大学08-09学年优秀班主任。
7.武汉工程大学08年、11年、12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2011年,2012年。
9.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06年度发表论文先进个人,2006年。
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2005年。
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首届研究生“学术十杰”,2003年。
发表论著
黄龙庭,吴云韬,廖桂生,张彦铎, 基于子空间和投影分离的三维正弦信号频率估计算法,《电子学报》。
吴云韬, 廖桂生, 陈建峰, 一种基于状态空间实现的频率估计与频率、时延联合估计算法的研究,《自然科学进展》, (一级期刊,EI检索源)。
吴云韬, 廖桂生, 陈建锋, 一种色噪声环境下的DOA估计新算法, 《电子学报》, ( 一级期刊)。
吴云韬,侯朝焕,王荣,孙小东,一种基于高阶累计量的近场源距离、频率和方位联合估计算法,《电子学报》。
吴云韬, 廖桂生, 空间非平稳色噪声环境下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检索源)。
吴云韬, 廖桂生, 陈建锋, 一种低复杂度的频率、时延联合估计新方法,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吴云韬,廖桂生,田孝华,一种波达方向、频率联合估计快速算法,《电波科学学报》。
吴云韬, 廖桂生, 张光斌, 空间非平稳噪声环境下的DOA估计新算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报》, Vol.30, No.1, 2003. (EI检索源)
吴云韬, 舒娟娟, 黄龙庭,李红洋, 基于状态空间实现的指数衰减正弦信号的频率与时延联合估计算法,《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V2011年。
陈建峰, 吴云韬, 张贤达, 色噪声环境下基于矩阵差法的快速DOA估计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董轶, 吴云韬, 廖桂生, 一种二维方向估计的ESPRIT新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田孝华,廖桂生,吴云韬,LFM 脉冲雷达回波Doppler与多径时延的联合估计,《电子学报》。
陈建峰,张贤达,吴云韬,近场源距离、频率及到达角联合估计算法,《电子学报》,(EI检索源)。
王洪洋,廖桂生,吴云韬, 欠采样频率估计方法,《电子学报》。
张光斌,廖桂生,吴云韬,王万林, 基于数据共轭重排修正的传播算子DOA估计算法, 《系统与仿真学报》。
周争光,廖桂生,王洪洋,吴云韬,基于PM的波达方向、频率的快速估计方法, 《电波科学学报》。
王洪洋,廖桂生,周争光,吴云韬,宽频带信号的频率估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马克江,李军,吴云韬,廖桂生,无需参数配对的近场源距离、方位、频率联合估计算法,《电子学报》。
马克江,李军,吴云韬,廖桂生, 基于累量域的近场源三维参数联合估计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陈伟汉,王春梅,吴云韬等,精密电位计独立线性度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中国测试》。
汪海,吴云韬,基于秩亏损的近场源定位快速算法,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
刘黎志,吴云韬,应用Wcf分布式框架实现移动数据同步,计算机应用。
参与编著、译著
陈向阳,徐清,吴云韬,赛贝,《网络互连》,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张量代数及子空间的多维正弦信号的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快速算法研究 , 2018年1月 - 2021年12月。
2.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稀疏分解及子空间的多项式相位信号的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快速算法研究 , 2012年1月 - 2015年12月。
3.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场环境下的信号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2009年 1月-2011年12月。
4. 主持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智能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No.T201206), 2012年-2015年。
5. 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基于边缘智能计算的多源感知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202 1,参与。
6.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车联网边缘智能的通信切换与服务迁移连续性研究,2023-2024,参与。
7. 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基于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自定位技术研究,2009年-2010年。
8. 主持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湖北省“教育厅有关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09年-2014年。
9. 主持 “高分辨多维正弦信号频率估计算法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3-094),2014。
10. 主持“基于物联网的节点定位方法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CBF791),2014-20159年。
11. 主持“汽车生产线协作管理系统开发”,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项目,2014-2016年。
12. 主持 “综合改革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
13.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非平稳色噪声环境下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 。
14.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移动多用户检测与精确定位的空时降维处理方法研究 。
15.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超稀疏孔径阵列的信号误差补偿与参数估计。
16. 参与 香港政府基金项目“基于多基站的移动用户无源定位,研究助理职位。
17. 参与 香港政府基金项目”GPR中统计信号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No.香港城市大学119605),ResearchFellow职位。
参考资料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