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区
坡头区属广东省省湛江市辖区,位于湛江市东北部,全境地处北纬21°5′29″~21°26′57″,东经110°20′0″~110°38′18″之间,东接吴川市,西与霞山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赤坎区和遂溪县隔海相望,南濒南海,北连廉江市。坡头区土地总面积564.98平方公里。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广州湾东岸,是湛江市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市辖区。这里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200公里。
2022年,坡头区有官渡镇、龙头镇、坡头镇、乾塘镇、南三镇等5个和南调街道办事处、麻斜街道办事处等2个。有村民委员会6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个,自然村748个。坡头区是湛江市市打造“一湾两岸”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湛江作为粤西中心城市的新兴载体,致力于发展成为南亚热带生态海湾新城、大西南出海主通道门户枢纽、国家海洋战略重大平台、拓展国际合作重要门户等新型城区。
坡头区优良港湾众多、滩涂资源丰富,海鲜肥美,盛产虾蟹、沙螺、白蟮;短带鱼、马胶、白仓鱼、黄花鱼、石头鱼、海蜇、、坝、蚝等优质海产品。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坡头属百越诸部之南越国,《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州至会稽郡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汉高祖元年(公开前206年)属南越国。刘彻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合浦郡高凉县。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属高凉郡。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属广州高凉县。
杨坚开皇九年(589年)属吴川市;历唐、宋、元、明至清道光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均属吴川县。
清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公元1899年11月16日),法国殖民者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广州市湾租界条约》,将今坡头、南三镇、乾塘3个镇及麻斜、南调2个街道办事处辖地划入广州湾租界范围;今龙头镇和官渡镇仍属吴川县。
民国初期,龙头、官渡分别为吴川第四区和第八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省施行自治两级制,县为一级,乡镇为一级。吴川在坡头设龙头、石门2个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日本侵占湛江市,辖区内原属法国租借地陷入日本侵略者统治。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收复广州湾,1946年设湛江市。
1949年12月,湛江市解放,龙头(包括官渡)属吴川市第七区;坡头(包括乾塘、麻斜、南调)与南三合称郊区的滨海区。
1952年4月,撤销滨海区,辖地划归吴川县,分为坡头、南三2个区,坡头区为第八区,南三区为第九区。但南三镇的调东和麻斜仍属麻章区。1952年底,湛江市设置雷东县。1953年12月,南三(包括调东、北涯乡)划归雷东县管辖。
1958年9月,撤销雷东县,南三改属湛江市郊区。同月,吴川县公社化,龙头命名为超英公社、坡头称为红旗公社。同年10月,坡头(包括乾塘镇、南调街道)、龙头(包括官渡)从吴川市划归湛江市郊区。
1970年8月,撤销郊区,南三、坡头、龙头归市革委会直辖。1973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恢复郊区,坡头辖区的4个公社划归郊区管辖。
1983年9月,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原郊区辖地的坡头、龙头、官渡区、南三镇、乾塘5个区建置新的坡头区,为市辖区建制。
1984年,麻斜、麻新2个乡从郊区的海头区划出归坡头区。1985年5月,设麻斜街道办事处。1985年10月南调街道办事处从坡头区(区公所)分出建立。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坡头区由一个半岛和一个海岛组成,半岛部分东、西、南三面临海,地势较为平缓,无明显峰谷,坡度3~5度,在大片缓坡地之间有水田、小溪或冲刷沟等切割。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多为混合岩、花岗石台地,分布于北部龙头——高岭、路西、新屋地。台面标高一般20~50米,以海拔172米的尖山岭为最高。第二高点为笔架岭,海拔100.4米。地势微微向五里山港溺谷和南部倾斜。除花岗岩分布地区尖山岭和石山岭有基岩露头或转石形成石蛋地形外,其余大部分基岩表层均风化为几米至十几米厚的残积土。丘顶圆浑,丘坡平缓,地形呈微波状起伏。
东南沿海土地为平原,海拔2~20米之间。南三岛内地势平缓,中部较高,四周稍低,属滨海平原和滨海台地。滨海平原海拔2~20米,滨海台地海拔20~30米,全岛最低海拔2米,最高的大岭海拔30.5米。南三岛由10个大小不等的群岛在建国前后经过人工筑堤逐步连岛,于1958年10月联成1个夏威夷岛。
东南沿海为海成地形,包括海蚀阶地、海积平原、海风成砂堤砂地。海蚀阶地分布在坡头、南三。阶面标高一般小于20米,地势低洼,地形平坦,阶地由玄武岩、混合岩、侵入岩和湛江市组组成,曲折迂回海岸附近。海积平原分布在麻斜至万屋和乾塘至塘尾、南三岛围岭,形态多为不规则的带状和树枝状。
气候
坡头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三面临海,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冬暖夏凉气候温和。
气温:据湛江气象台资料统计,1951~1990年40年的测定,年平均气温23.1℃,最高为7月,28.3℃~28.9℃;最低为1月,14.9℃~16.2℃。1991~2004年,年平均气温23.3℃~24.0℃。
湿度:据历年纪录计算,年平均相对湿度82%~84%,春季多湿,2~4月份相对湿度在89%以上,冬季较干燥,11~12月湿度为75%~78%之间。
雨量:据1951~1990年40年纪录,坡头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598.3毫米,年降雨量最少是1955年743.6毫米,降雨量最多是1985年2411.3毫米,4~9月份为雨季,夏秋之间降雨量多,冬春之间降雨量少。月降雨量8月份最多,曾出现过283.9毫米,12月份降雨量最少,曾出现过19.1毫米。在降雨量中,台风雨占很大的比重,每年7~10月份的雨量有60%~68%是台风雨,历年台风雨占同期雨量的50.8%左右。1991~2004年,年平均降雨量1417~1802毫米。
蒸发量:由于位于低纬地区,日照强烈,蒸发量大,据1951~1990年40年计算记录,年平均蒸发量为1760.6毫米,稍大于年平均降雨量。最大蒸发量是1963年达2069.5毫米,最小蒸发量最是1985年仅为1376.3毫米。1991~2004年,年平均蒸发量稍大于1760毫米。
日照市:据历年日照记录统计,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930.8小时,日照率为45%。日照最长的月份是7月,215.2~246.3小时,平均每天6.9~7.9小时;日照最短的月份是2月,66.1~98.2小时,平均每天2.4~3.5小时。
风速:地处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盛吹东南风和东风,地面平均风速7.8米/秒。常态风速以春季风速最大,达5~25米/秒。
水文
坡头区地势平缓,境内河流少,主要河流有4条。
1.新圩河:发源于廉江平坦镇,流经官渡镇的新圩、山嘴、鸭屋、官渡圩后注入湛江海湾,区境内全长24公里,集雨面积72平方公里。
2.陇水河:又名上圩河,发源于龙头镇境内。上游2个自然小河在上圩汇合后,流经水阜、芦村、莫村、肖坡注入湛江海湾,全长6公里,集雨面积63平方公里。
3.鉴西江:原称乾隆江,位于坡头区东南部的乾塘镇,属于鉴江水系,起源于吴川黄坡镇,流经三柏入坡头区境乾塘镇,区境内全长4.5公里,集雨面积36平方公里。
4.石门河:发源于化州笪桥,流经廉江良垌进入官渡镇,入五里山港至石门桥注入湛江市海湾。
其他13条小河是:官渡河、黄桐河、肖坡河、油路水、古流河、上车河、三槎河、垭塘河、仔江、五里涌、北涯涌、南海涌、光明河。这些小河涌多是季节性的,流量小,有的干枯期较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84年底,坡头区土地总面积507平方公里。1992年底,完成区土地详查统计,坡头区总面积547平方公里(折合820500亩),其中农业用地494758亩,占土地总面积60.3%;建设用地91711亩,占11.2%;水域206653亩,占25.2%(水域面积不包括已归农业用地的15065亩坑塘面积);未利用地27378亩,占3.3%。2004年,坡头区总面积562平方公里。
2012年底,坡头区土地总面积56498.65公顷,其中农业用地37680.39亩,占土地总面积66.7%;建设用地9082.13公顷,占16.1%;水域100.48公顷,占0.2%(水域面积不包括已归农业用地的9469.19公顷坑塘面积);未利用地9635.65公顷,占17.1%。
水资源
坡头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较为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地表水源的利用率较低。境内除少数季节性小河外,没有黄河湖川的地表水源,降雨是主要地表水源,多年平均降雨量1601.2毫米,径流深656毫米,年径流量为3.33亿立方米。
雷州青年运河过境客水0.52亿立方米和鉴西江过境客水0.16亿立方米,地产水量0.66亿立方米,总径流量为4.2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527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量3500立方米的43.6%,为全国人均2700立方米的56.6%。按土地面积平均每亩拥有水量678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每亩水量180立方米的3.7倍。
坡头区的地表水径流年际变化大。据1951—1980年资料统计,最大年降雨量为2274毫米,最小年降雨量的1955年仅为648毫米,相差近3.5倍。丰水年平均径流深852毫米,径流量达4.32亿立方米,但利用率仅20%;枯水年平均径流深439毫米,利用率为80%。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1倍多。每年汛期的4—9月径流平均占全年径流量的80%以上,枯水期10月至次年3月的径流量只占全年的20%。
矿产资源
坡头区内探明的金属矿产种类少、储量不多。主要有滨海砂矿、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锆英石矿等,主要分布在南三岛东北部沿海地带和乾塘镇东部沙城等沿海地带。据1985年勘探,钛铁矿储量26766吨,独居石储量2498吨,磷矿储量1060吨,锆英石矿储量19836吨,经过多年的无序开采,至2012年上述金属矿产储量已大为减少。
坡头区内非金属矿产主要有高岭土及瓷土、砖瓦黏土、玻璃砂、石英砂和花岗石石料。
高岭土及瓷石矿:高岭土主要分布在龙头镇、官渡镇。据1986年普查勘探,储量约1984多万吨,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龙头镇山岱高岭土矿床,属中型规模,储量1170万吨;上圩高岭土矿点储量为37.14万吨;禾仑高岭土矿点储量53.61万吨;苏屋高岭土矿点储量97.8万吨;节村高岭土矿点储量39.11万吨。瓷土主要分布在龙头镇、官渡镇,蕴藏量较为丰富。
砖瓦黏土矿:分布在坡头镇高岭仔、麻登、塘边和沙田村,龙头镇莫村及官渡镇等地,储量87.64万立方米。其中坡头镇35.21万立方米,龙头镇30.52万立方米,官渡区21.91万立方米。经多年的开发利用,至2012年储量大为减少。
玻璃砂、石英砂矿:分布在乾塘镇的乾塘—米一带,中型规模,连片面积有2700亩,储量670万吨以上。
花岗石石料:龙头圩附近储量290万立方米,尖山岭储量621万立方米,官渡白石洞储量45.6万立方米。
能源矿产:区内能源矿产主要有褐煤矿、天然气。
褐煤矿: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至麻章区太平镇矿床、矿点,属低级褐煤,或未炭化的木材,呈红褐色,块状或混土状,厚0.2—0.6米,离地面10—30米深,储量45.71万吨,尚未开发利用。
天然气:南三岛内,储量1.9万立方米,开采价值不大。
行政区划
• 区划沿革
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1984年9月1日,湛江市坡头区成立,为县建制的级市辖区,坡头区下属区划设置有坡头、龙头、官渡、乾塘镇、南三等5个区公所、48个乡、3个镇(小镇)(不包括灯塔街、深圳南油(集团)有限公司一、二、三、四、五生活区)、336个村民委员会、778条自然村。区直辖:麻斜、麻新。
1984年,麻斜、麻新2个乡从郊区的海头区划归坡头区管辖。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1985年7月,设立麻斜街道办事处;同年10月,南调街道从坡头区公所分出,设立街道办事处。南调街道办事处辖4个乡:麻东、南调、林口、麻西;麻斜街道办事处辖2个乡:麻斜、麻新。
1987年3月,蓝田从白沙乡划出设置蓝田乡,麻弄从南米乡划出设置麻弄乡,陆丰市从光明乡划出建置海丰乡;同月撤区建镇,设置村(居)民委员会。坡头区设5个镇人民政府和2个街道办事处,48个村(居)民委员会和6个居委会。
1987年10月,石门村委会分为石门、岭尾、新村3个村民委员会;大龙从麻俸析出建置大龙村民委员会。
1988年6月,高山从山咀村民委员会分出建置高山村民委员会,隶属于官渡镇。
1989年9月,米稔从乾塘村民委员会析出建置米稔村民委员会。隶属乾塘镇。
1989年11月,麻新、张屋、黄屋合并为麻新村民委员会,隶属于麻斜街道办事处。
1990年,镇下设管理区。坡头区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共设管理区57个、村民委员会553个。
1991年5月,前进管理区分为前进、梧村、塘尾3个管理区,均隶属于坡头镇。1992年8月,龙头居民委员会从龙头管理区划出建置。
1995年1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龙头镇设置移民管理区。1996年6月,山塘从绿水管理区析出建置,设置山塘管理区。
1996年,坡头区辖5个镇2个街道,62个管理区,602个村。
1998年6月,经坡头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海东居民委员会,隶属于南调街道办事处。
1999年7月,泉井从莫村村民委员会分出设置泉井村民委员会,隶属于龙头镇。
1999年,实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撤销管理区,重新设置村民委员会。坡头区共设59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
2002年5月,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官渡区、龙头、坡头、海东市、麻斜等5个居委会,设置官渡、龙头、坡头、海东、麻斜等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置南三社区居民委员会;三合村民委员会与三窝圩合并设置三合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2年,坡头区辖的5个镇2个街道,共设村民委员会5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
• 区划详情
2012年,坡头区下辖2个街道、5个镇:南调街道、麻斜街道、坡头镇、龙头镇、乾塘镇、南三镇、官渡镇;共8个社区;51个居民小组;58个村;791村民小组;782条自然村。
人口民族
2012年,坡头区常住总人口339460人,户籍人口397992人,出生7056人,出生率16.61‰,死亡2096人,死亡率4.92‰,人口自然增长率11.69‰,总户数110075户。非农业人口62922人,占总人口397992人的15.80%。坡头区人口密度649人/平方公里。坡头区男性211766人,女性186226人,男女性别比为113.71:100。坡头区社会劳动者人数209922人。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02602人,占48.9%;第二产业53950人,占25.7%;第三产业53370人,占25.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坡头区常住人口337723人 。
经济
综述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艰巨的恢复与建设,辖区经济稳步发展。1953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工农业增产较快。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农业平均年增6.5%。1980年辖区工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9%。
1984年建区之初,坡头区生产总值7611万元,人均生产总值331元。1985年,坡头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是年,坡头区生产总值8288万元。1986年,生产总值12840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54.92%。1989年,在国家“治理整顿”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生产总值比上年只增长6.05%。1990年,坡头区工业企业发展到668家,比1984年建区时增长4.2倍;生产总值28743万元、工业总产值31347万元、农业总产值21344万元,分别增长1.5倍、5.7倍和85.9%(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两水一牧”效益显现,是年渔业和畜牧业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27.8%和19.8%。
1993年,坡头区经济增长回落到10.8%;1994年,回升至13.6%,比“七五”时期增长1.5个百分点。“八五”时期,坡头区经济平均年增18.2%。1996年,生产总值1176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突破10亿元大关。“九五”计划时期的后四年中,除1998年坡头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0.3%外,其余3年增长率均为负数。2000年,五大农业基地初步建成,水产养殖10万亩,禽畜存栏量500万只(头),优质水果4万亩,蔬菜2万亩,花卉5000亩。是年农业总产值7.32亿元,工业总产值5.64亿元。
2012年,坡头区生产总值298亿元,增长7.1%,其中区属50.6亿元,增长13.9%;工业总产值331.2亿元,增长4.3%,其中区属52亿元,增长14%;区属三产比例由上年的28.8∶43.6∶27.6调整为27.3∶42.9∶29.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增长49.8%,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52.8亿元,增长27.5%;外贸出口总额9286万美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增长14.4%。
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2.1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6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亿元,增长13.5%。
201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1.3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亿元,比调整预算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5.52亿元,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0元,增长8%。
2018年,坡头区全区生产总值106.2亿元,增长5.8%;按在地统计(含南油,下同),全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元,实现308.0亿元,增长5.9% 。
第一产业
2012年,坡头区农业总产值219556万元,增长3.7%;完成农业增加值135434万元,增长3.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36万亩,减少882亩,增长-0.36%;粮食总产量7.3万吨,增加1546吨,增长2.2%。蔬菜种植面积5.5万亩,增长7.3%;蔬菜产量7.0万吨,增长3.4%;。水果总产量3.13万吨,增长13.5%。全年畜牧肉类总产量2.19万吨,增长4.5%。全年水产品产量8.9万吨,增长4.3%。
第二产业
按在地统计口径计算,2012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3379024万元,增长4.3%,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32.9%。坡头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新增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26541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0138万元;按原统计口径计算,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56252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891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628万元。
2012年,坡头区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天然原油401.4万吨,天然气649075万立方米;饲料131386吨;饮料酒20074千升;塑料制品2540吨,商品混凝土480255立方米;瓷质砖42万平方米;电饭锅1174万只;台灯81万只。
2012年,坡头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家,实现产值182573万元,同比增长15.6%。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6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9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6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明代以后,坡头境域已有商业活动。清朝后期,坡头、龙头等圩集商业已比较兴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后,法国租占的湛江市辟为自由贸易港,大批洋货和土特产由此进出口,一跃成为中国南方主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坡头境域是租界内除西营(今霞山)、赤坎区外最大的集市,商业已具相当规模。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广州等沿海港口相继沦陷,广州湾尚可正常开展对外通商,坡头同西营、赤坎一样,成为西南后方物资进出口的商业重镇。当年,坡头圩有商铺和住户300多户,田头圩有商铺和住户近70户,巴东圩有商铺和住户近50户。民国后期,由于当局滥发钞票,财团炒卖黄金、外币,货币急剧贬值,苛捐杂税繁重,导致民生凋蔽,商业萧条。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速发展国营商业和积极扶持供销合作事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如粮食、食油、棉布等先后实行统购统销,市场物价稳定;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开拓商路,扩大经营网点,商业日渐繁荣。1958~1962年间,由于体制多变以及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加上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经济困难,坡头市场商品匮乏。
“文化大革命”初期,小商贩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遭撤、并、改,加之商品缺乏,布、火柴、煤油、糖、肥皂、电池、脸盆等许多商品都要凭票供应。1970年后,在“抓革命,促生产”方针的推动下,坡头境域集体商业陆续恢复营业,农贸商场重新开办,商业又活跃繁荣起来。
2004年,坡头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38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7522万元。
2012年,坡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403万元,增长14.4%。分行业零售额中,批发业21287万元,增长15.7%;零售业157417万元,增长13.1%,住宿业6732万元,增长3.2%;餐饮业34966万元,增长22.6%。按城乡分,城镇170015万元,增长22.5%,乡村50388万元,负增长6.4%。 2012年外贸出口总额9286万美元,增长15.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87万美元。
文化
方言
坡头区是汉族居住区,使用语言为汉语。主要流行吴川话(粤语次方言)、湛江白话(属粤语系)、雷州话(属闽南语系)三大方言。
坡头区居民多数是福建省移民的后裔,大部分讲吴川话,少数讲广州话,南三和麻斜约有7000多人讲雷州话。南油基地和麻斜街道办事处的居民有2万多人讲普通话。
20世纪70年代,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在坡头辖区建立基地,讲普通话的居民不断增多。区内大部分人既晓地方方言又懂普通话。
交通
坡头海岸距离湛江港不足3海里;区内有中国海洋直升机场,广湛高速公路、广州—南宁公路贯穿全境;连接湛江海湾东、西海岸的湛江海湾大桥已于2006年底通车,坡头至湛江市区仅需10分钟车程,至规划中的湛江新机场仅需半小时车程。
坡头区境内调顺跨海大桥、调顺跨海隧道、海东快线、沿海大道、麻乾观光大道、乾龙公路、汕头-湛江高速公路连接线(湛江环城高速东环线)已全线贯通。
社会
• 教育事业
2012年,坡头区在校学生53346人,增长-8.6%。其中:普通高中10054人,增长-8.3%;普通初中17248人,下降11.9%;职业中学675人,下降-40.1%;小学18375人,下降-12.4%;幼儿园在园幼儿6994人,增长7.5%。
• 文化事业
截至2012年底,坡头区有“农家书屋”8家,坡头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室191个,有线电视通村(居)65个;有线电视用户45000户。坡头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农村文化室达到149间。
• 卫生事业
2012年,坡头区饮用卫生清洁水人口覆盖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67.7%,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9.8%。坡头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41个(含诊所),其中卫生院9个。实有床位674张,其中卫生院实有床位44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03人,其中,医生317人,注册护士351人,卫生防疫人员29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44‰,婴儿死亡率0.26‰,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
旅游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属于广东片区。
2021年12月,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参考资料
2023年坡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湛江市坡头区统计局.2024-09-11
坡头区概况.湛江市坡头区人民政府 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2024-08-12
从城市规划“预”见未来!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坡头…….坡头发布.2024-02-25
“尔滨”老铁,来湛江坡头过冬呗!.坡头发布.2024-02-25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0-07-06
4+4+8+3!广东这些集体、个人、市县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多个奖项.今日头条 南方plus客户端.20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