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涛

张涛

张涛,1971年出生于岳池县,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他同时担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

人物经历

199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获学士

1992考取四川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1995年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00年获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学位。

2002年入选重庆市首届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004年晋升教授。

2005-2006年、2008年、2012年和201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密苏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纽约等地研究机构和大学做研究员和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社会文化史和中美文化交流史等。

主要贡献

2006年被收入美国《马奎斯亚洲名人录》第一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课题和校级课题7项。已出版专著4部,其中《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现象变迁》(2011)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主流媒体引起轰动并获高度评价,其他著作被国内众多高校美国研究专业选为研究生教材或阅读书目。在CSSCI来源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多篇被人大书报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

在研项目

孔子思想传入美国的渊源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4-2017,编号14BZS083)

科研成果

专著

1.《孔子在美国:1849年以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现象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国民族意识的开端》,民族出版社,2008。

3.《美国学运动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4.《美国战后“和谐”思潮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

论文(2000年至今)

1.“孔子:战后美国华人餐饮的文化标记”,《华侨华人历史研究》(CSSCI),2011年第2期。

2.“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社会文化交流中的孔子元素”,《思想战线》(CSSCI),2011年第1期。

3. “美国报纸上的孔子与近代中国的衰落,1882-1920”,《孔子研究》(CSSCI),2010年第5期。

4.“美国政治评论中的孔子——以1920-1950年间的主要报纸为例”,《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10年第5期。

5.“美国东亚美苏冷战舆论中的孔子”,《国际论坛》(CSSCI),2010年第4期。

6. “孔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援华舆论中的主角”,《江西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9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4期摘登)。

7. “孔子与美国排华高峰期华人的认同建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8. “‘反文明’的文明圣人:排华酝酿时期美国媒体的孔子形象”,《史学集刊》(CSSCI),2009年第5期。

9. “‘有恩于整个人类’:孔子在排华浪潮中的正面媒体形象,1849-1882”,《孔子研究》(CSSCI),2009年第4期。

10.“排华酝酿时期美国媒体讽刺话语中的孔子”,《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9年第4期。

11.“美国早期共和国媒体的扩张话语”,《安徽史学》(CSSCI),2009年第4期。

12.“近百年来美国学术刊物孔子影响西渐研究”,《宁夏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6期。

13.“20世纪美国学术刊物上的孔子思想研究”,《学术论坛》(CSSCI),2008年第11期。

14.“美国早期运河热潮的舆论准备:论共和国初期大众刊物对美国命运的关注”,《史学集刊》(CSSCI),2007年第6期。

15.“美国与重庆交往的开端”,《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16.“American Missionaries and Chongqing in the Late 19 Century.” In Priscilla Roberts, ed. . Cambridge,UK: Cambridge Scholars Press, 2007.

17.“1990年代《美国历史评论》的中国研究”,《史学集刊》(CSSCI),2004年第3期。

18.“英法对北美整体性的认可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世界历史》(CSSCI),2003年第5期。

19. “美国近代人文教育与美国学的兴起”,《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20.“论早期美国学运动对美国人西部情结的处理方式”,《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1.“美国对华关系中的特殊例外论”,《国际论坛》(CSSCI),2001年第6期。

22.“解读丹尼尔·J·布尔斯廷的文化思想”,《史学理论研究》(CSSCI),2000年第2期。

23. “美国战后历史学的发展”,《人民政协报》2000年3月24日“学术家园”版。

24.“滞缓美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张力分析”,《北大史学》,第6辑(1999年)。

25.“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媒体政治话语中的孔子”,《贵州社会科学》(CSSCI),2011年第5期。

26.“孔子:当代美国政治舆论中的中国符号”,《江西社会科学》(CSSCI),2011年第9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27. “孔子与19世纪初期的美国对华认知”,《安徽史学》(CSSCI),2012年第2期。

28.“孔子在美国早期社会的象征意义”,《思想战线》(CSSCI),2012年第3期。

29.“汤玛斯·杰佛逊时代美国社会争论中的孔子”,《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12年第3期。

30. “早期美国的孔子形象”,《贵州社会科学》(CSSCI),2013年第3期。

31. “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的孔子”,《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13年第5期。

32. “孔子与美国来华传教的舆论准备(1800—1830)”,《安徽史学》(CSSCI)2013年第6期。

33. “孔子入美的初始途径”,《孔子研究》(CSSCI)2014年第1期。

34.“埃德加·斯诺私人通信中的红色中国情结”,《中共党史研究》(CSSCI),2015年第5期。

35.“《印支搜闻》——孔子思想传入美国的重要原始渠道”,《贵州社会科学》(CSSCI),2015年第6期。

获奖记录

2003年获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学科研综合业绩一等奖

2004年和2012年获四川外语学院社科评奖专著类一等奖。

2006获四川外语学院专著类二等奖,同年获重庆市第五次社科评奖三等奖

2009年入选第五届全国“胡绳青年学术奖”候选名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