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想田和弘

想田和弘

想田和弘(Kazuhiro Soda),1970年6月12日出生于日本栃木县足利市,是一位日本知名纪录片导演、编剧、制片人、摄影师和作家。他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宗教部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1993年,想田和弘移居纽约,并在此定居至今。想田和弘的作品以其观察性的纪录片拍摄方法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的提名和奖项,包括第20届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新影人奖提名、第5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贝尔格莱德国际纪录片节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奖、美国电视“皮博迪奖”、第65届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第1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第33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青年评审团奖等。想田和弘的作品包括1995年的剧情短片《纽约一夜》,1996年的剧情《冰冻日光》,1997年的剧情片《目光》,2000年的纪录片《母のいない风景》,2005年的电视脱口秀节目《羽西看世界》,2007年的纪录片《选举完全手册》,2009年的纪录片《完全精神手册》,2011年的纪录片《完全和平手册》,2012年的纪录片《完全演剧手册1》,2014年的剧情片《河畔的朔子》,2015年的纪录片《牡蛎工厂》,2018年的纪录片《港町》,以及2020年的纪录片《零》。想田和弘在东京大学期间曾经师从岛进,并担任《东京大学新闻》编辑长。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大学期间,想田和弘是学生报的记者兼编辑,这张偏左翼的报纸令他在政治上有些激进。从那时起,他就喜欢深入到社会议题中,以“介入观察”的方式表达自己。

1993年,对电影一无所知的想田和弘凭着一腔热血来到纽约,开始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电影,4年的专业学习之后,他系统地学到如何拍摄一部剧情,但对于拍纪录片,他压根没兴趣。1997年,迫于在毕业后寻找生计的他来到一家为日本放送协会(NHK)做节目的外包公司。

演艺经历

1995年,自编自导剧情短片《纽约一夜》 ,该片由中西雅康、奥维·麦卡特等人主演 ;同年,自编自导剧情短片《女人与花》 ,该片由卡琳·波顿利、埃马纽埃来·塞西等人主演 。1996年,自编自导剧情片《冰冻日光》 ,凭借该片获得第20届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新影人奖提名 。1997年,自编自导剧情《目光》,该片入围第5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00年10月3日,拍摄的纪录片《母のいない风景》在日本上映。2005年,担任电视脱口秀节目《羽西看世界》的制片人。2007年6月9日,拍摄的纪录片《完全选举手册》在日本上映,该片获得贝尔格莱德国际纪录片节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奖 、美国电视“皮博迪奖” ,想田和弘凭借该片获得第65届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

2008年10月,执导的纪录片《完全精神手册》获得第1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2009年3月,凭借纪录片《完全精神手册》获得第26届迈阿密国际电影节评审特别奖;6月13日,拍摄的纪录片《完全精神手册》在日本上映;12月,纪录片《完全精神手册》获得第5届迪拜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同年,该片还获得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优秀纪录片奖和第41届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跨宗教评审团奖。

2011年7月16日,拍摄的纪录片《完全和平手册》在日本上映,该片获得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第10届东京银座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奖 、第43届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真实影像Buyens-Chagoll奖 ;9月11日,拍摄的剧情短片《3.11 家的感觉》在日本上映;10月,担任第1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评委。

2012年10月20日,拍摄的纪录片《完全演剧手册1》与《完全演剧手册2》在日本上映,《完全演剧手册1》获得第33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青年评审团奖;同年,编著的书籍《戏剧与电影》由岩波出版社出版。

2013年6月6日,拍摄的纪录片《完全选举手册2》在日本上映;10月,受邀担任第5届杭州亚洲青年影展国际评审。2014年1月18日,与二阶堂富美、鹤田真等人参演的剧情河畔的朔子》在日本上映,该片由深田晃司执导。

2015年8月6日,执导的纪录片《牡蛎工厂》在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首映。2017年6月,担任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评委 。2018年,拍摄纪录片《港町》,该片获得第4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火鸟大奖提名;同年,制作完成纪录片《大房子》。2020年,拍摄纪录片《零》。

2024年,导演的纪录影片《五香宫的猫》入围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

获奖记录

社会活动

2020年4月,日本导演深田晃司和滨口龙介发布了为小型艺术影院筹集资金抵抗疫情的声明。他们请求日本政府为面临存亡危机的小型艺术影院提供支持,包括在疫情防控期间观众大幅减少的补偿,以及在疫情后影院进行宣传、策展活动的支持。想田和弘等人联名支持。

人物评价

想田和弘以其对纪录片独特的观察方式而闻名,他的“观察电影”虽然神似“直接电影”,但又与后者不同。他的作品舍弃音乐旁白、引导性字幕,尽量拉宽叙事空间,不纠结于自己的存在感,让观众独立思考。他习惯将有符号的人物身份弱化,用看似轻巧的办法巧妙地切入社会议题,观察普通人生活里的戏剧冲突。观众往往以猎奇心走入他的影片,却以复杂的心境离开(上海国际电影节、《东方早报》综合评)。

想田和弘以一位明亮的观察家的身段,长期坚持以“观察电影”的创作方法审视当代日本社会。他的作品擅长以冷峻的手术刀式的探察剖析方式,用极简的自然主义办法切入重要的日本社会公共议题。而他所坚持使用的这种创作方法,又与欧美流行的“直接电影”,以及引入中国大陆并逐渐流变的中国式的“直接电影”,在方法和哲学血脉上有着神似的特征(腾讯大浙网评)。

在一个观察家电影制作人眼里,端庄是一种不寻常的美德,但在想田和弘方面却很不寻常。其他一些纪录片制片人在敏锐性、智慧和机智上与想田和弘不相上下,但很少有人能表现出如此真诚的关怀和善良,能够以如此迷人的优雅从观察者转变为安慰者(《Cinema Scope》评)。

人物作品

参演电影

导演作品

制片作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