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苗语

苗语

苗语(Hmong language),苗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分布于中国贵州、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等省(区),使用人口约750万人。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川黔滇3个方言。国外苗语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以及美国法国等国家,使用人口有100多万人,与中国武语的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相同。

发展历史

苗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早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徒,苗族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语。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期的记录表明湖南省贵州省等地区有苗族的存在。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战争、迁徙和寻找耕地,他们散居到东南亚国家,并带来了他们独特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语言分裂成各种方言,其中青苗语和白苗语最为流行。20 世纪末,大量苗族难民涌入美国,进一步将苗族语言传播到西海岸。

语系

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苗语支,由于苗族历史上樱次大范围的迁徙所形成的分布格局对其语言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苗族语言内部又有复杂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语的区别。目前,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苗语可以分为东部方言(也称湘西方言)、中部方言(也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方言)和西部方言(也称川黔滇方言)三大方言。

地理分布

苗语分布于中国贵州、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等省(区),使用人口约750万人。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川黔滇3个方言。以及七个次方言和十八种土语。

湘西方言(又称东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松桃苗族自治县

黔东方言(又称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

川黔滇方言(又称西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南部的叙永县、古葡、筠连县、琪县、兴文县等地,贵州省西部和中南部,云南省东北部和东南部。该方言内部比较复杂,又分川黔滇、滇东北贵阳市、惠水、麻山、罗泊河和重安江等7个次方言,有的方言或次方言还分土语。

国外苗语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以及美国法国等国家,使用人口有100多万人,与中国武语的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相同。

内部分布

湘西方言(东部方言)

西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70余万。主要通行在湖南省花恒、凤凰县保靖县吉首市古丈县、龙山、新晃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铜仁市四川省秀山,湖北省宣恩、来凤县咸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

东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7万。通行在湖南省泸溪县和古丈、吉首、龙山等县的部分地区。

黔东方言(中部方言)

北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90余万。通行在贵州省凯里、麻江县丹寨县雷山县台江县黄平县剑河县镇远县、三穗、施秉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福泉市平坝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兴仁市、贞丰、安龙县、望读等县。

东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20余万。通行在贵州省锦屏、黎平县、剑河,湖南省靖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会同等县。

南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30余万。通行在贵州省榕江、从江县、丹寨、三都水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县。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

川黔滇次方言

第一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一百万。通行在四川省古蘭、叙永县兴文县、洪县、药连、高县长宁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盐边县贵州省

省金沙、赤水河仁怀市遵义市息烽县毕节市纳雍县黔西市、大方、织金县普定县普安县兴义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六盘水市云南省镇雄、威信县彝良县师宗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丘北县马关县广南省西畴县麻栗坡县、富宁、蒙自、屏边、开远、金平瑶族自治县、个旧、弥勒佛、元阳、保山、昌宁、丽江、华坪、凤庆,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那坡县等县(市)。

第二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6万。通行在贵州省纳雍、赫章县两县和六盘水市的水城特区。

滇东北次方言

使用人数约有20万。通行在云南省彝良、大关县昭通市永善县巧家县、武定、禄丰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楚雄、昆明市、安宁、曲靖、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宣威市、沾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织金县普定县、望模等县和六盘水市的水城特区。

贵阳次方言

北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6万。通行在贵州省贵阳市郊区、平坝区林卡,黔西市重新、石平金沙县木沙、笔架、宗平、大员、新西、安民、桃园,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新场和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贵定等县的部分地区。

西南土语

吾使用人数约有5万。通行在贵州省平坝县马场、马路、夏云镇、白云、话龙、昌河,清镇县后六、芦筝,安顺市张家屯、平寨、旧州镇、鲍隆、刘官,长顺县广顺,贵阳市郊区等地。

南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2万。通行在贵州省安顺市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

惠水次方言

北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5万。通行在贵州省贵阳市高坡,惠水县羊场,贵定县塘堡、平伐等地。

西南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4万。通行在贵州省惠水县雅水、三都、斗底、断杉,长顺县摆塘、中果等地。

中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3万。通行在贵州省惠水县城关、摆金和长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等县的部分地区。

东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1万。通行在贵州省平坝区西关、惠水县高摆榜等地。

麻山次方言

中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5万。通行在贵州省紫云县宗地、打易、格井、克混、妹场、百花,罗甸县逢亭、边阳等地。

北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2500。通行在长顺县代化,罗甸县边阳,惠水县董上等地。

西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1万。通行在贵州省紫云县猴场、四大寨等地。

南部土语

使用人数约有7千。通行在贵州省望漠县麻山、乐宽等地。

罗泊河次方言

使用人数约有4万。通行在贵州省福泉、贵定、龙里县开阳县等县此连地带和凯里县老君寨、大小泡木等地。

语言特点

语音

语言学家采用历史语音学和描写语音学方法对苗语语音进行了研究,已经归纳出苗语的语音特点、音位系统及语音变化规律。他们在描写苗语语音时,多采用我国传统语音分析方法,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来分析。

声母特点

苗语各方言土语的声母都多于韵母;各方言都有塞擦音;除个别地区外,都有小舌塞音、清鼻音或送气清鼻音、清边音或送气清边音;除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方言和滇东北次方言外,都有由p、ph、mp、mph和I或瓦组成的复辅音p1、phl、mpl、mphl、p~ ph~ mp~ mph4;部分方言、次方言有腭化唇音和唇化舌根音,有的地区还有唇化小舌音qw、BW,唇化腭化小舌音qwj、qwhj、Kwj;个别方言、次方言有送气清擦音、不带鼻冠音和带鼻冠音的塞边音,带先喉塞音的浊的鼻音、边音、擦音,由m和I或互组成的复辅音m1、m,由v、小舌音(包括q、qh、Nq、Nqh、K、NG)和I组成的复辅音vl、ql、qhl、Nql、Nqhl、K、1、NGI;有送气与不送气相对立的塞音、塞擦音;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方言有带鼻冠音的塞音、塞擦音声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方言没有。但湘西方言只出现在单数调即阴调的音节,而川黔滇方言在各个调的音节都出现;除个别地区外,没有现代汉语借词专用的声母。

韵母特点

苗语一般只有一个鼻音韵尾,它接在前元音后面时读作n,接在后元音后面时读作n。有的地区没有鼻音韵尾,但有鼻化韵母;另外有的地区没有鼻音韵尾,只有少数音节有鼻化韵母。

苗语没有塞音韵尾;元音不分长短、松紧;除惠水次方言外,各方言、次方言都有数量不等的复元音韵母;各方言、次方言都有现代汉语借词专用的韵母。

声调特点

除罗泊河次方言的部分地区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外,多数方言、次方言或土语分化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8调;有的分化后又再分化;有的分化后又归并;有的调类在某些方言或土语里没有按阴阳条件分化。因此,现在出现了各地苗语的声调数目不一,少的仅有3个,多的达11个。但声调的对应关系十分整齐。苗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方言没有连读变调现象;苗语湘西方言有极简单的连读变调现象;苗语川黔滇方言除重安江次方言外,连读变调现象非常复杂。变调时,有时声母随之改变。麻山次方言变调时,韵母也随之改变。

词汇

苗语的词汇都包括苗语固有词和借词两类。这些词汇的每一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少数词由韵母与声调构成),且每一音节厂乎都具有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从词汇结构来分,苗语词汇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单纯词

苗语单音节单纯词的数量多,在整个苗语词汇中的比例很大,多音节单纯词的数量少,比例小。其中,多音节单纯词又以双音节单纯词为多。湘西方言的双音节单纯词有叠音的、拟声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方言的双音节单纯词有双声的叠韵的、非双声叠韵的。叠韵单纯词在黔东方言苗语的多音单纯词中相当多双音节的状词几乎都是叠韵单纯词;川黔滇方言的双音节单纯词有双声的同韵母的、有叠韵的、有拟声的。

合成词

苗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基本成分和基本成分构成的;一种是由基本成分和附加成分构成的。苗语词汇中由两个基本成分构成的合成词的构造形式主要有并列式、修饰式、支配式、补充式四种。这四种形式在三大方言中都较普遍。

1、并列式:并列式是由两个基本成分并列联合组成的。

2、修饰式:苗语修饰式合成词多为中心成分在修饰成分之前,只有少数是中心成分在修饰成分之后。

3、支配式:苗语支配式合成词通常是支配成分在被支配成分之前。

4、补充式:苗语补充式合成词通常为被补充的成分在补充成分之前,被补充成分是整个合成词意义的中心。补充成分是为补充前一个构词成分即被补充成分意义的不足而存在。苗语被补充成分多为形容词,补充成分主要是名词素,也有个别动词素和其他。

苗语词汇中由一个基本成分和一个附加成分构成的合成词的构造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附加成分在前的,一种是附加成分在后的。附加成分在前的合成词在苗语湘西方言词汇中最多。在苗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方言和川黔滇方言词汇中比较少。附加成分在后的这类合成词只有黔东方言有,且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后加成分有的与基本成分有双声关系,有的与基本成分有叠韵关系。带有这种后加成分的合成动词多表示延续或反复的动作。

苗语还有并列四音格,这也是苗语三大方言常见的形式。并列四音格有的是词,有的是成语。其主要形式有:ABAC、ABCD、AABB三种。每一种在各方言中又都有若干构成类型。

苗语语法

与语音、词汇的情况不同,苗语的语法在各方言和次方言之间基本相同。它的差别仅是在词的一些用法上,至于词组的类型、句子成分的划分和句子种类都是相同的。对于苗语语法,语言学专家学者各自就不同的方言进行了研究。现主要以王辅世等研究的苗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方言语法为例具体说明。

词类

按语法特点同时结合语义,苗语的词类通常分为名词、代词、指示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状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3类。

名词

苗语的名词可分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词和方位词四种。普通名词可以修饰普通名词,修饰时在被修饰的普通名词之后:专有名词可以修饰普通名词,表示领属关系,修饰时专有名词在普通名词之后;专有名词中的地名可以修饰个别量词,修饰时在量词的后面: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都可以修饰表位置的方位词,修饰时在表位置的方位词之前。专有名词不能重叠,普通名词除借作量词外,一般也不能重叠,但有时两个意义相近的普通名词两两重叠构成并列四音格。苗语的时间词通常都是表示具体的时间。有的时间词可以修饰时间词,修饰时修饰词在被修饰词之前。时间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修饰时在动词之前。时间词一般不受其他词类修饰。名词除了可以被名词修饰之外,还受数量结构、形容词、代词(不包括方位名词)和部分动词修饰但不受副词修饰。数量结构修饰名词时,其位置在名词前表示被修饰的那个名词的量是多少;名词受形容词修饰时,位置一般都在前面,只有少数形容。

代词

苗语代词分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两类。苗语没有指人的疑问代名词,有将量词“个”同代名词“什么”组成修饰词来表示“谁”。苗语疑问代词在句子中有时可以不表示疑问。苗语代词能修饰他类词,但是不受他类词修饰。个别人称代词可以两个连在一起作句子成分(一般是主语)。这两个连在一起的代词不是修饰关系,而是同位关系。代词不能修饰量词。代词在句子中经常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指示词

苗语指示词不受其他词类修饰,但它可以修饰方位词、量词或含有量词的修饰词组。修饰方位词时,其位置在方位词之后:修饰量词或含有量词的修饰词组时,其位置也放在量词或含量词的修饰词组之后。指示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但在它和方位词组成的结构中可以插入名词。指示词可以修饰由名词和方位词构成的方位词结构。指示词单独不能作主语和宾语。

句子成分

苗语的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补语、定语、壮语七种成分,以及复指成分和独立成分。

主语

苗语中有的主语对谓语来说是施事,有的对谓语来说是受事,有的对谓语无所谓施事、受事。能作主语的词和词组主要有名词(含方位词、时间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联合词组、以名词或量词为中心语的修饰词组、支配词组、表述词组和结构助词词组。主语有两种位置,即处于谓语之前的前主语和处于谓语之后的后主语。

谓语

苗语中能作谓语的词和词组主要有动词、形容词、表动作方式的副词联合词组、表述词组等。有时一个句子可以有两个以上的谓语,各谓语之间的关系为连动关系和连锁关系。谓语的位置有处于主语之前的前谓语和处于主语之后的后谓语两种。

表语

苗语中能作表语的词和词组有名词、代名词、联合词组、以名词或量词为中心语的修饰词组、数词或数词词组、个别结构助词词助、表述词组。在有表语的句子里,有的要在表语的前面加一个谓语“是”,有的不加。

宾语

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后。宾语有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的,有所代表的事物是动作、行为的产物的,有是动作、行为所凭借的事物的,有动作、行为进行或发生的处所的,有表示存在或领有的事物的。少数的动词谓语同时带有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在苗语中,通常是间接宾语在直接宾语之前。能作直接宾语的词和词组主要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疑问数词、数词词组、联合词组、以量词为中心语的修饰词组、支配词组、表述词组、结构助词词组等。能作间接宾语的词有表人的名词和代名词。

补语

补语在动词谓语和形容词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结果、状态、数量;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可能、地点。补语表示性状的程度、表示性状的表现方面、表示具有性状的主体。能作补语的词和词组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量词、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修饰词组、形容词和量词组成的修饰词组以及具有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的联合词组、含有状词的修饰词组、以动词为中心的补充词组和表述词组等。

定语

定语紧跟在中心词前后,表示性状、原料、所属、类别、数量等。能作定语的词和词组主要有名词、代名词、名量词、形容词、指示词,以及不含指示词的以量词或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结构助词词组。当名词作定语时,表领属关系的在中心语的前面,表限定关系的一般在中心语的后面。但方位词作中心语时,表限定关系的名词在中心语之前。代名词、名量词以及不含有指示词的以量词或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结构助词词组作定语时,也在中心语的前面。形容词、指示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语之后。

状语

苗语的状语可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在中心语之后。状语表示情貌、声音、范围、程度、时间、地点、数量、肯定、否定。能作状语的词和词组主要有副词、时间词、状词、介词词组、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修饰词组或其重叠形式。表情貌、范围、时间、肯定、否定的副词作状语时,在中心语的前面:表示程度的副词多数在中心语的前面,少数在中心语的后面;表方式的副词可以在中心语之前或之后。时间词、介词词组、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修饰词组或其重叠形式作壮语时,在中心语的前面。

复指成分

常见的有重提式和指代式两种。

独立成分

独立成分有表示惊叹、呼唤、应答的,有表示称呼的,有引起对方注意有表示估计和判断的,有表示消息来源的。

语言文化

关于苗语语言文化这一块,市面上有很多书籍都有详细介绍,因篇幅有限,这里简单介绍几本:

《苗语教程》,本书编有苗语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形式、拼写规则等基础知识,同时,为巩固对苗语声、韵、调的学习,编有会话课文、说明文、议论文、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以及用苗语创作的诗歌、通讯、散文、小说等作品文章,内容涉及苗族家庭、日常联系、节日、生产、生活、婚姻、丧葬、音乐等。课文后还设计有练习,旨在加强训练。通过教学,完全可以达到提高苗语水平和掌握苗族文化知识.并能使用苗语进行新的创作,能够胜任编辑、记者、文化研究等工作的目的。

《苗族语言与文化》本书稿收录了李炳泽先生一生从事语言与文化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此纪念他的一生。本书稿所收录的著述以苗语为研究中心,分为苗学与苗族文化、语言中的族群关系、语言的结构与变迁、语言与文化、民族与文学五个部分,言简意且创意迭出,尤其对于语言所反映出来的族群关系与文化交流开展了系统的探讨,充分反映了李炳泽先生的文字功底和学术造诣。

《龙山苗族语言文化》是《龙山苗语实录与导读》的姊妹篇,全书共十一章二十八节48万字,较为全面地收集了苗语计读数、自然、空间、地理、人称、人体、家畜家禽、动物类、植物、植被、生产、生活、计量、方位、时间、教育、军事、体育、卫生、运输、商品交易、字、词、句、试说新语、苗族文化、苗族习俗等经典苗语存续,采用苗语拼读与汉字代读的方式呈献给读者。相较《龙山苗语实录与导读》,《龙山苗族语言文化》更具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民族语言文化工具书,是苗族非物质文化瑰宝,极具研究价值。

《湖南省凤凰县汉语方言与苗语的调查和比较》《湖南省凤凰县汉语方言与苗语的调查和比较》是笔者两年博士后流动站期间调查和研究工作成果的一部分,它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湖南省凤凰县汉语方言和苗语的调查描写,一是凤凰等湖南汉语方言和苗语的初步比较。

《黄平基础苗歌》的顺利出版发行,填补了黄平县民族民俗音乐研究的一个空白,激发我县广大人民群众说苗语、学苗文、唱苗歌的热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宣传和传播苗族音乐,扩大黄平苗歌的影响力,弘扬黄平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语言保护

方言价值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语言的消失是一种损失;对人类来说,语言的消失也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破坏。语言的实用性与语言的价值不能相提并论,不能因为使用的群体少,而忽略了语言本身的价值与魅力。因此,对于苗族这个世界民族而言,重视苗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对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意义深远。

使用现状

苗语使用频率逐步减弱

在多语社会中,基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越是人口较少民族,学习其他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多民族语言的可能性就越大、几率就越高。以昭通苗族语言使用为例,昭通苗族居住的地方是集边远、高寒、基础设施滞后为一体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70%以上的耕地为陡坡地,农民基本属于靠天吃饭。在此情况下,苗族在长期与汉族的接触中形成了较强的双语能力。在对村民的访谈中发现,仅有58%的人能非常熟练地讲苗语,21%的人听得懂但不会说苗语,57%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是汉语,70%的人在家里时会用苗语互相交流。从访谈结果看,昭通散杂居苗族语言运用与汉语运用频率平分秋色,特别是在对外交流当中,汉语交际能力要明显大于苗语。

对苗语的认知呈正面评价状态

语言认知是展示苗族对苗语的语言态度最基本的体现,表现为个体对苗语的功能价值和地位的认知。在访谈村寨千部和本民族杰出人物中发现,50%的人认为苗语是该村寨苗族文化的一大特色,89%的人认为所在村寨的苗族文化氛围浓厚,原因是大多数村民都会说苗语。同时,他们大部分人表示,苗语是苗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说母语有助于了解民族文化,能加强民族自信和有利于本民族团结。总体而言,当地苗族人民对苗语的认知主要呈正面评价状态,对苗语认同度较高,但由于汉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苗语的实用功能低导致使用频率不断下降,对苗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保护愿望较为强烈。

保护措施

强化传承与保护意识

进一步提高对苗族语言保护意识,建立科学完善的保护机制,科学整合时代赋予其的新内涵并合理地保护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职责,通过政策引导苗族语言发展,激发苗族群众的苗族文化自豪感,促使他们自觉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苗族群众要发挥苗语的主体作用,增强语言保护意识和语言自信,推动苗族语言发展前景不断发展。

重视文字的载体作用

昭通苗族所使用苗文为老苗文或石门坎苗文,在经过不断修正后在滇东北次方言中使用。经过一百多年发展,苗文已逐步走向成熟,为苗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保护苗族语言的同时,要不断丰富和加快苗文的推广学习,根据老苗文简单易学、可根据需要自行复制的特点,发挥苗文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作用,正确把握苗文与苗族文化传承、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扩大苗语的使用范围

改变目前苗语仅用于本地区、本民族内部的现状,通过经济的往来、文化的交流,利用新媒体,积极加强与其他地区苗族同胞的交往与交流。1979年,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后便用苗语广播,2009年,更开设了苗语电视新闻节目。借鉴此方式,还可用苗语译制电影、电视、动画片等方式,加大苗语的使用范围,让苗族群众通过自己的语言便可获取信息、了解国家大事,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

在昭通散杂居苗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上,不仅要充分挖掘苗族同胞的内生动力,而且要整合外部力量,加强交流与合作,保护传承苗族文化,共同构筑华族多元民族文化,形成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加强交流使用

父母对苗语的态度直接影响子女对苗语的认知,父母要鼓励子女多说苗语,在家尽量用苗语交流,为学习和使用苗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引进人才,开展汉语和苗语双语教学,设置苗族相关的文化课程,培养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新一代接班人。探索、培养了解当地主体民族的应用型人才,如云南民族大学实施“专业+语言”和“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傣语、彝语、苗语等)本科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招录通晓本民族母语的苗族学生等方式,均有利于苗语的保护与发展。

参考资料

苗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23

“语言之书”系列之20 – 苗语.今日头条.2023-12-22

苗语教程.豆瓣读书.2023-12-18

苗族语言与文化.豆瓣读书.2023-12-18

《龙山苗族语言文化》出版面市.今日头条.2023-12-18

湖南省凤凰县汉语方言与苗语的调查和比较.豆瓣读书.2023-12-18

《黄平基础苗歌》出版发布.今日头条.2023-12-18

昭通散杂居苗族语言现状分析!.澎湃新闻.2023-12-12

昭通散杂居苗族语言现状分析!.今日头条.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