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召乡
代召乡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邯山区东部,南接河沙镇,西临南堡乡和兼庄,北毗尚壁,东北地区与肥乡县大寺上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为43平方千米,根据2020年数据,户籍人口为38639人。
历史沿革
明代,属邯郸县丰平乡屯子社。
民国时期,属邯郸县二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后,分属邯郸县五区、二区。
1953年,设立曹乐堡乡、堤南堡乡和前井头乡。
1956年6月,3乡合并设立代召乡。
1958年8月,撤销邯郸县,并入永年区,属河沙镇公社代召管辖区。
1961年,划归邯郸市郊区,改设代召公社。
1962年12月,复归邯郸县。
1984年4月,改置代召乡。
1996年1月,西聂庄乡并入。
2016年9月,邯郸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代召乡境内为平原地形,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水文
代召乡内河道属于溢阳河水系,河道总长22千米。
自然灾害
代召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沙、低温、霜冻、雷电等。雹灾平均10年一遇,洪灾50年一遇,1963年和1964年最为严重,造成秋季绝收。
自然资源
2011年,代召乡有耕地面积4.2万亩,全部为水浇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代召乡辖27个八里庄,包括代召村、堤南堡村、城东堡村、东张策前村、东张策后村、刘庄村、西井头村、前井头村、后井头村、裴堡西村、裴堡东村、小裴堡村、梁庄村、曹乐堡村、大乐堡村、小乐堡村、贾庄村、邢胡庄村、李胡庄村、杨胡庄村、东王庄村、西大夫庄村、东大夫庄村、高里堡村、东聂庄村、西聂庄村、贾堡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代召村北。
人口
根据2020年末数据,代召乡户籍人口为3863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代召乡完成财政收入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比上年增长NINE PERCENT。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企业所得税16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1%。
2020年,代召乡有工业企业40个,其中规模以上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
农业
2011年,代召乡实现农业总产值3200万元。粮食作物以山农18、新玉503、谷子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0万吨,人均1562.5千克,其中小麦2.5万吨,玉米1.8万吨,谷子0.7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5100吨。
代召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奶牛、时光鸡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为2000头,年末存栏1800头;奶牛饲养量350头;家禽年饲养量2.3万羽。
工业
代召乡工业以重型汽车、玻璃制造、建筑机械、粮油深加工、顺德区技工学校制造、家具加工等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8.4亿元,拥有全国驰名商标4个,省优产品5个。
商业外贸
2011年,代召乡有商业网点736个,职工283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销售总额达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金融业
2011年末,代召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金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9%;各类贷款金额0.8亿元,同比下降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代召乡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800人,专任教师100人;小学12所,在校生3500人,专任教师1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PERCENT;初中2所,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主要学校有县北京市大兴区第六中学,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3.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教职工67人,教学班18个,学生900人。
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
文化事业
2011年,代召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各类文化专业户30户,各类图书室27个,音乐、美术、书法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18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代召乡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9个;有床位150张。专业卫生人员210人,其中执业医师28人,执业助理医师75人,注册护士125人,27个村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重点医院有代召乡卫生院,始建于1953年6月,占地面积235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病床60张,职工45名,内设科室15个,年门诊量12000余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代召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户,人数40人,支出7.2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长10%;医疗救助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577人次,支出2.9万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5户,人数577人,支出55.4万元,比上年增长40%,月人均80元,比全年增长2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6.9万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家,床位100个,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5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万人,参保率92%。
交通运输
代召乡境内有荣成—兰州公路等多条公路干线交汇。
历史文化
代召乡因乡人民政府驻代召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