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瞻星蛙科

瞻星蛙科

瞻星蛙科大部分是树栖性,蝌蚪栖息在溪流环境。该科的物种都是相对较小的陆栖蛙类,长约4厘米,隐藏在落叶下或岩石缝隙中。种青蛙是两栖纲家族瞻星蛙科成员,原产自委内瑞拉,由于呈透明状,故名“玻璃蛙”。在这个家族中,绝大多数成员底色主要为石灰绿。

概述

瞻星蛙科是无尾目下的一个分支。以往瞻星蛙科被认为是树蟾科的近亲蟳;不过,最近的支序分类学研究则认为瞻星蛙科是较为接近细趾蟾科。  Hyalinobatrachium ruedai

瞻星蛙科的单系群是受到形态及行为特征的支持,包括:

第三掌骨内侧有涨起的骨突;

远端指关节呈T形;

它们会将卵产在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外的植物或岩石上。

科学分类

分类学中的地位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两栖纲Amphibia

目:无尾目Anura

亚目新蛙亚目Neobatrachia

科:瞻星蛙科 Centrolenidae

Taylor, 1951

下属分类

以下是瞻星蛙科的分类:

瞻星蛙亚科(Centroleninae)瞻星蛙属(Centrolene)

Chimerella

林蛙属(Cochranella)

Espadarana

Nymphargus

Rulyrana

Sachatamia

Teratohyla

[[Vitreorana

Hyalinobatrachinae Celsiella

小跗蛙属(Hyalinobatrachium)

Allophryninae Ikakogi:地位未定

关于分类的争议

瞻星蛙科中第一个被描述的物种是合跗蛙(Centrolene geckoideum)。其后几年陆续描述了几个其他物种,并将之分类到雨蛙属中。瞻星蛙科是由Edward Harrison Taylor于1951年建议的。于1950年代及1970年代之间,大部份的玻璃蛙都是从中美洲发现,尤其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共和国,只有少数的是在南美洲发现。于1973年,John D. Lynch及William E. Duellman检讨了厄瓜多尔的玻璃蛙,发现它们集中在安第斯山脉。后来的学者加入了更多从中美洲、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的玻璃蛙。玻璃蛙源自于南美洲并以多倍的速度向中美洲扩散。其特征的演化非常复杂,包括多重的获得及失去上膊棘、前肢蹼的退化、及完整的腹部透明化。

玻璃蛙的分类被受争议。1991年的详细检讨指瞻星蛙科的分类是基于支序分类学原理,且为一个单系群。那些拥有上膊棘的成年雄性玻璃蛙被建议分类到瞻星蛙属;小跗林蛙属则包含了拥有球状肝脏的物种。不过,科蛙属则一个异相的分类,它们包含了缺乏上膊棘及球状肝脏的物种。于2006年,就外趾拥有基本蹼的物种成立了Nymphargus属。玻璃蛙的四个属(瞻星蛙属、科蛙属、小跗蛙属及Nymphargus)已被证实为多系群或并系群。另外亦有建议一个新的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