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圩镇
祠堂圩镇,隶属于蓝山县,地处蓝山县西北部,东与楠市镇接壤,南与竹市镇、犁头瑶族乡相连,西与宁远湾井镇交界,北与宁远冷水镇相邻。祠堂圩镇下辖31个建制村,总面积75.1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26166人。镇人民政府驻祠市(原祠堂圩乡人民政府驻地)。
乡镇辖区
祠堂圩镇下辖坦头、坪石、水头、大井、栗木、大禾、东毛山、邓岩、祠市、砠背、大基、宅头、潘兴、岩头坪、龙田、洞庭湖、大兴、山口、石坝、背山、桃源、吴家塘镇、蓝屏、新铺、东塘、小水、桐木、肖家山、虎溪、黄土岭、奔山31个建制村
历史沿革
乡沿用驻地名。旧时此地有一刘公祠堂,后建圩,得名祠堂圩。1950年建祠市乡,1958年与蓝屏乡合并更名上游公社,1961年分设祠市公社,1984年改祠堂圩乡,1995年撤区并乡时、与蓝屏乡合并为祠堂圩乡,2015年撤乡设镇。
区划调整
你市呈报的《关于蓝山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永政〔2015〕89号)收悉,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第五条、第七条和第八条的规定,经研究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现批复如下:
1、同意蓝山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
2、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的《湖南省民政厅关于蓝山县变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湘民行发〔1995〕90号)和《关于落实湘民行发〔1995〕90号文件撤销蓝山县正市等10个办事处的函》(湘民函〔2014〕25号)两个文件精神,对蓝山县未按法定程序设立的正市、总市、火市、洪观、田心、早禾、大洞、尚屏、大麻、蓝屏10个办事处予以撤销。
同意祠堂圩乡改设为祠堂圩镇,其行政区域为原祠堂圩乡的行政区域。祠堂圩镇下辖坦头、坪石、水头、大井、栗木、大禾、东毛山、邓岩、祠市、砠背、大基、宅头、潘兴、岩头坪、龙田、洞庭湖、大兴、山口、石坝、背山、桃源、吴家塘镇、蓝屏、新铺、东塘、小水、桐木、肖家山、虎溪、黄土岭、奔山31个建制村,总面积75.17平方千米,总人口2.42万人,镇人民政府驻祠市(原祠堂圩乡人民政府驻地)。
地理环境
祠堂圩镇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地形,喀斯特地貌,地面海拔高450米。境内无大河流,有小(I)型水库1座,山塘11座,属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地区。冰冻基本每年发生1次,2008年的冰雪灾害,涉及境内所有的行政村,受害面积513公顷,损坏房屋300余间。
水文
祠堂圩镇境内无大河流,有小(I)型水库1座,山塘11座,属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地区。
自然灾害
祠堂圩镇冰冻基本每年发生1次,2008年的冰雪灾害,涉及境内所有的八里庄,受害面积513公顷,损坏房屋300余间。
人口
2011年末,祠堂圩镇辖区内总人口23460人,其中常住人口17092人,流动人口6369人。总人口中,男性12804人,占54.6%,女性10656人,占45.4%;14岁以下人口6601人,占28.1%;15~64岁人口15866人,占67.6%;65岁以上人口1890人,占4.3%;人口汉族为主,达23435人,占99.9%,另有少数民族24人,占0.001%。人口自然增长率6‰。2017年末,祠堂圩镇常住人口21894人。截至2019年末,祠堂圩镇户籍人口26166人。
经济
祠堂圩镇工业以鞭炮、竹木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800万元。2019年,祠堂圩镇有工业企业26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农业耕地面积852.5公顷,主要农作物以水稻、薯类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百合等。2011年,优质稻1.42万亩,总产5642吨;花生204亩,总产500吨。畜牧、水产业以猪、鱼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1.82万头,产鱼126吨。金融方面,2011年,祠堂圩镇有信用社2个,营业额9000万元。
社会事业
祠堂圩镇教育资源包括中学2所,中心小学2所,村小12所,幼儿园14所,拥有教职工102人,在校学生1862人。文化设施有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7处,各种图书室20个,藏书20万余册。医疗卫生方面,有中心卫生院2所,定点村级卫生室21所,专业医护人员40人。社会保障包括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89户,优抚对象90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22户。邮政电信方面,有邮政代办点2处,有线电话管理处2处,移动代办点1处,装有程控电话4000台,用户普及率17%。
交通
祠堂圩镇境内有永连公路贯穿全境,另有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和厦蓉高速经过交汇。31个八里庄,村村通水泥路。
历史文化
祠堂圩镇因旧时此地有一刘公祠堂,后建圩,因而得名祠堂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