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粉葛
火山粉葛是中国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的特产,属于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因其生长于曲江区大塘镇火山地区而得名。火山粉葛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以其淀粉含量高、无渣、质鲜、肉嫩、味美等特点著称。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不仅可以作为上等餐料,还具有清热、养肝、理气、养颜等医用功效。2010年4月6日,火山粉葛获得原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背景
“火山”是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北部的地名,涵盖大塘镇的塘口、历山、竹园三个村庄。火山墟(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的《曲江县志》中。火山地区有一座较高的山峰,周围大多是矮山,因为森林火灾频发而得名。当地的农民利用山火烧过的坡地种植粉葛,由于草木灰较多,土壤疏松,所生产的粉葛产量高,品质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据民间考证,火山地区自清代末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粉葛,逐渐培育出了火山粉葛无渣、清甜的优良特性。大规模种植粉葛也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食用葛的应用,人们用其茎的纤维编织成葛布,清代光绪年间《曲江县志》曾记载葛布是当时的常见布料之一。由于当时粮食产量不高,而种植的粉葛淀粉含量高,当地人常常用粉葛来充饥。在《曲江县志》(1979年至2000年)中提到,火山粉葛是当地知名的土特产。由于火山粉葛吃起来没有残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像火山粉葛一样,连渣都没有”,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火山粉葛无渣的优秀特质。随着火山粉葛的优势日益凸显,它的种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几乎每个家庭都参与到了种植活动中。
形态特征
火山粉葛形状长条形、无分叉,肉质乳白色,口感绵软细嫩,带有糯性,味道甘甜,无渣且无异味。这种粉葛能够做到无渣又清甜,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同时具有润肠、清热的功效。因此,它是曲江区餐桌上的必备美食,也是广东省著名的煲汤食材。火山粉葛的食用方法多样,可以切薄片用于清煲糖水、煲猪肉汤、红烧葛、葛炖兔肉、炒肉片或制成糖葛。其中,特别推荐的是火山粉葛扣肉,其入口松化,味道甘香浓郁,备受欢迎。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火山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曲江区城东北部,枫湾河流经此地并汇入浈江区,属于北江上游支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3°39'53"至113°43'20"和北纬24°49'47"至25°57'50"之间,东临曲江枫湾镇,南毗曲江马坝镇,西依浈江区,北接仁化县大桥镇。火山地势北高南低,山字形构造显著,拥有选择性侵蚀地形、丹霞山地形和石灰岩溶洞。低山丘陵广泛分布,平地狭窄,沿河丘陵平原错综交织。岩石和成土母质包括泥盆纪砂页岩、下石炭纪海浸期沉积的石灰岩、造山运动侵入的花岗石。新生代第三纪时期,燕山运动形成了陆相沉积物红色岩系,第四纪冲积层以及河流冲积形成的近代冲积物。火山地区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粉葛的生长。
气候条件
火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南岭山间盆地,属于中亚热带地区,气候和生物呈现南北交汇的特点。火山地处低纬度,远离海洋约400公里,北侧被南岭山脉阻挡,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湿热和干冷的大陆性气候。全年主要受南北气流影响,春季和秋季交替出现偏南风和偏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则以偏北风为主,冷暖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较长,冬季较短,春秋季节相对较短。气候温暖,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约为1659小时,年降水量约为1638毫米,湿度大,无霜期长达306天。根据记录,年平均气温为20.1℃,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为28.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5℃,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9.6℃,极端最低气温可达-5.3℃。年活动积温为7300℃,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稳定持续期为284天,积温为6555℃。火山粉葛的安全生长期所需温度条件为白天20℃至23℃,夜间10℃至12℃,这能满足早春栽培、选苗定种、早春定植和秋季收获的要求。
土壤条件
火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属于红壤。红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属于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壤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红壤剖面,上部颜色鲜艳的棕红色,底部为红白相间的网纹层,有时还会出现褐色坚硬的铁磐。土壤黏重,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呈酸性,盐基饱和度较低。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原始植被大多已被破坏,现在主要是次生林、经济林、荒山荒地和农田。这些土壤是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适合种植油茶、柑橘、粉葛等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
生产状况
2010年,火山粉葛正式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后,种植面积增加了40%,直接从事火山粉葛种植的农民数量增加了30%。截至2014年,火山粉葛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考核验收,标准化示范区面积达到了8000多亩,年产量达到了6100多吨,增长幅度高达161.4%,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300多元。
产品荣誉
2010年4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火山粉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此外,火山粉葛还在2020年9月入选了2020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火山粉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定在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现有的行政区划范围内。
质量技术要求
种源
选用当地粉葛地方品种,选取无病害、粗壮、芽眼饱满的中部茎节作为种苗。
立地条件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质地均匀的地块,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84%,pH值在4.26至6.05之间,土层厚度不少于60厘米。
栽培管理
插条选择
在收获时,挑选健康无病的枝条作为种苗,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凉棚中保存。
育苗
在2月1日至2月10日期间,将种苗的藤条中部剪切成2寸左右长度,包含两个芽眼的芽条,按照3×3厘米的密度插植在有机质含量不低于4%、营养土厚度不低于10厘米的苗床上。插植后覆盖营养土1至1.5厘米厚,浇透水后再覆盖稻草,待幼苗长出后去除稻草。
定植
在3月5日至3月10日期间,将幼苗垂直插入土中,深度以葛芽刚刚接触地面为准。每亩定植1000至1100株,行距1.2至1.6米,株距0.4米。
施肥
增施腐熟农家肥,每亩用量不低于500千克。
植株调整
在4月5日至10日期间,在两株之间插设一条篱笆,高度2米,每亩使用600至800条篱笆。选择一条强壮的苗留下,其他弱苗去除,并引导葛蔓爬上篱笆。在6月5日至10日期间,挖掘植株基部的地堆,露出葛根头部,使其接受阳光照射,并选择形状良好的壮葛,每棵留1至2条。
采收及贮藏
在12月上旬,当粉葛叶片大部分变黄时,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采收。贮存采用泥土掩埋的方法,将粉葛整齐排列在草棚下,用泥土覆盖10厘米左右。在储存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泥土湿度在35%至65%之间,储存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
形状长条形、无分叉,肉质乳白色,口感绵软细嫩,带有糯性,味道甘甜,无渣,无异味。
理化指标
以干基计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4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8.8%,粗纤维含量不高于1.07%,淀粉含量不低于30.8%,水分含量不高于58.4%。
安全要求
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标准。
专用标志使用
火山粉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过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火山粉葛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火山粉葛形态特征.香山网.2024-08-21
火山粉葛地理环境相关.韶关风云.2024-08-21
火山粉葛生长与地理环境关系.个人图书馆.2024-08-21
聚焦百千万工程|农业农村部专家到大塘镇调研火山粉葛产业.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政府.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