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国强
梅国强(1939年3月—2025年7月7日),男,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共党员,湖北省黄陂人,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梅国强擅长运用六经辨证,结合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活用经方、兼用时方,诊治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妇、儿各科常见病和疑难病。1956年,梅国强考取武昌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西医临床课程。1958年,梅国强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湖北中医学院。1962年,梅国强被选入学校师承班,师从一代伤寒名家洪子云。1964年,梅国强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执教并参与行医。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梅国强发表了大量论文,如《仲景胸腹切诊辨》《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等。其中《仲景胸腹切诊辨》在1982年首届中日仲景学术大会上,受到广泛关注。1996年,他发表论文《手足少阳同病刍议》,其中他自拟的柴胡蒿芩汤和加减白头翁汤洗剂二方被《名医名方录》第四辑收载。2012年,在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上,梅国强作特约发言。2017年7月,梅国强入选第三届“国医大师”。2018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暨湖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大会,梅国强作为国医大师代表发言,号召湖北中医药人“不忘初心,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医德高尚的苍生大医”。2019年4月,梅国强领衔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专家团队,开启“国医大师老区行”活动。2020年,梅国强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2021年9月,梅国强参加了在线上举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2025年7月7日15时52分,梅国强在湖北省武汉市逝世,享年87岁。
梅国强主编了全国规划教材及专著10余部,其中21世纪课程教材《伤寒论讲义》,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医药教材优秀奖。梅国强曾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名中医、湖北中医大师,获得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林宗扬医学教育奖”等多项荣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9年3月,梅国强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立志从医。1956年,梅国强考取武昌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西医临床课程。1958年,梅国强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现湖北中医药大学,从此踏上系统学习中医之路。1962年,梅国强被选入学校师承班,师从一代伤寒名家洪子云,自此与《伤寒论》结下了不解之缘。1964年,梅国强在湖北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964年,梅国强在湖北中医学院执教并参与行医。20世纪70年代开始,梅国强开始协助李培生、刘渡舟、袁家玑教授编写《伤寒论》教材。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梅国强发表了大量论文,如《仲景胸腹切诊辨》《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等。其中《仲景胸腹切诊辨》在1982年首届中日仲景学术大会上,受到广泛关注。
1991年,梅国强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2年,梅国强被批准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梅国强被评为湖北省名医。1996年,他发表论文《手足少阳同病刍议》,其中他自拟柴胡蒿芩汤和加减白头翁汤洗剂二方被《名医名方录》第四辑收载。1997年,梅国强获林宗杨医学教育奖。
2002年11月,梅国强获批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4年,梅国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和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06年,梅国强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梅国强获得湖北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11月,梅国强获批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12年,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了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梅国强作特约发言。2017年7月,梅国强入选第三届“国医大师”。2018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暨湖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大会,梅国强作为国医大师代表发言,号召湖北中医药人“不忘初心,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医德高尚的苍生大医”。2019年4月,梅国强领衔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专家团队,开启“国医大师老区行”活动,助力革命老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同年7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西安市举办,梅国强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
2020年,梅国强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2021年9月,梅国强参加了在线上举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2025年7月7日15时52分,梅国强在湖北省武汉市逝世,享年87岁。
社会任职
信息来源
个人生活
梅国强的父亲是一名乡村中医师。梅国强小时候,每天天还没亮,就有乡亲上门请梅国强父亲看病。只要是来求医的人,无论贫富,梅国强父亲都一视同仁,全力为他们诊治。梅国强父亲常对他说,行医是积德行善的事情,要对病人负责。受到父亲的影响,梅国强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扶危济困的医生。因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身为长子的梅国强初中毕业后便考取了武昌医学专科学校,后来因学习成绩优秀,被保送到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在这期间,他系统学习了西医和中医理论,还正式拜湖北伤寒名家洪子云教授为师。
研究方向
梅国强擅长运用六经辨证,结合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活用经方、兼用时方,诊治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妇、儿各科常见病和疑难病。
主要成果
科研项目
信息来源
科研综述
梅国强精研伤寒学术60余载,总结了经方拓展心得,发表了《拓展<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等系列重要论文,为扩展经方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他发扬张仲景六经辨证之论,揭示“存津液”内涵,指出伤寒和温病是中医在外感病方面两个互补的辨证论治体系,应当寒温并重。他致力于用现代科学方法阐释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尤其在“气血理论”“脏腑相关学说”等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截至2017年7月,梅国强已发表论文50余篇 ,其主要论著有《中医多选题题库(伤寒论分册)》《伤寒论多选评述》《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等。
主要论文与著作
期刊论文
信息来源
主要著作
信息来源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91年,在梅国强带领下,湖北中医药大学伤寒论学科被批准建立湖北省重点学科,经过5年的建设,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编著教材
梅国强主编《中医多选题题库(伤寒论分册)》《伤寒论多选评述》《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伤寒论讲义》。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伤寒论讲义》《中医学问答题库(伤寒论分册)》《中医药高等丛书·伤寒论》。参与编写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等。
指导学生
梅国强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大多成为行业领军人才,如中医界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田金洲教授,温病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吕文亮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青年中医刘松林教授等。
学术活动
信息来源
学术思想
明辨六经及六经辨证之要旨:要从临床实际出发,将各种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地理解并灵活地辨证分析,客观、准确地反映六经实质。而六经辨证是辨证整体观的反映。六经辨证就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津液精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疾病进行整体分析和辨证的方法。就是对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病症,进行综合分析、辨证,归纳其病变部位、证候特点、传变特点、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并进行相应诊断、治疗的辨证方法。
发扬张仲景六经辨证之论:其一,阐发“存津液”之微旨。祛邪谨防伤津,寓“存”于“防”;祛邪兼予益阴,邪去津存;祛邪及时有力,旨在存阴;养阴兼顾祛邪,阴复阳平;寄存阴于扶阳,阳回阴生等方面。其二,发挥仲景“治未病”之奥义。其中包括先时而治,先安未受邪之地,早治已成之病、已病防传、未盛防盛、已盛防逆、新瘥防复等。其三,重视表里缓急之原则。应当慎辨表里疑似证;明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或表里同治之适应证。其四,持“手足少阳病同病”说。
明辨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温病与伤寒,有源与流、继承与发扬的关系。《伤寒论》已肇温病学之端,其方药如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抵当汤、白虎汤、三承气汤等的应用,为后世温病方形成奠定基础。论中风温、火逆证均无治法,阳明热证、“三急下”、少阴“三急下”,属气分、营分、血分仍均用大承气汤。应当正确理解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伤寒和温病是中医在外感病方面两个互补的辨证论治体系,二者应当并重,相得益彰。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信息来源
学术荣誉
信息来源
人物评价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梅国强正以对中国中医药事业的无比赤诚之心,成为湖北中医药人奋进新时代的榜样与动力。”(湖北中医药大学评)
“梅国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待病人和善,诊治细致。”(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评)
参考资料
专家介绍.湖北省中医院.2025-07-09
痛悼!伤寒学泰斗、国医大师梅国强逝世.百家号.2025-07-09
梅国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2025-07-09
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分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中华中医药学会.2025-07-09
梅国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2025-07-09
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2025-07-09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学泰斗梅国强逝世 享年87岁.中国新闻网.2025-07-09
专家介绍.湖北省中医院.2025-07-10
梅国强.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5-07-09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2025-07-09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名单.中华中医药学会.2025-07-09
关于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第六届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中华中医药学会.2025-07-09
关于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中华中医药学会.2025-07-09
梅国强:精研伤寒五十载(走近国医大师⑮).梅国强:精研伤寒五十载(走近国医大师⑮).2025-07-09
痛悼!国医大师梅国强于昨日在武汉逝世.百家号.2025-07-09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25-07-09
第三届国医大师表彰会:选出三十位国医大师和百位全国名中医.澎湃新闻.2025-07-09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表彰 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表彰 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决定.2025-07-09
关于成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的决定.中国中医科学院.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