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
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位于连云港市行政新区内,地理位置显要,是一个以剧院为中心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型建筑,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建筑概况
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的主要建筑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A区、B区和C区。A区包含了一个容纳1117人的剧场、一个容纳280人的音乐厅以及相关的门厅、休息大厅、化妆间、排练厅等设施,空调总面积为7500平方米。B区的一至四层为规划展示中心,空调总面积为7000平方米,五层为办公用房,面积为1500平方米。C区为行政审批中心,空调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整栋建筑通常为五层,其外观主要采用了玻璃幕墙的设计。该建筑的设计始于2004年,于2008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空调系统
由于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功能多样,使用的单位众多,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已经考虑到了分区问题,并针对不同的使用功能设置了多个独立的空调系统。具体来说,A区采用了电制冷+锅炉供热的水空调系统,B区采用了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水空调系统,C区则采用了多联机系统。下面将分别介绍各个区域的具体空调系统配置。
A区
A区的剧场舞台、观众厅、休息大厅、后台化妆间、音乐厅等区域采用了冷热水集中空调系统。空调总面积为7500平方米,夏季总冷负荷为1850千瓦,面积冷指标为247瓦/平方米;冬季总热负荷为1380千瓦,面积热指标为184瓦/平方米。供冷方面,采用了一台1500千瓦和一台450千瓦的螺杆式电制冷机,音乐厅单独供冷或剧场彩排时只需开启一台小型冷水机,全部区域都需要供冷时则两台机器全开,其他情况下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冷冻水的额定供回水温度为7-12摄氏度,冷却水的额定供回水温度为32-37摄氏度。供热方面,则采用了一台900千瓦的电锅炉和一个容量为125立方米的蓄热水箱,夜间蓄热,白天根据需要选择水箱释热或与电锅炉联合供热。
剧场舞台
剧场舞台的空调采用了四台组合式空调机组,分别向主台和侧台送风。主台的送风管道布置在台口两侧,同时设有喷口侧送风和旋流风口下送风,每个风口前都配备了无级调速电动风阀,可以根据演出需求进行开关和调节。空调机组出风管段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能够根据压力信号调节风机转速,实现变风量运行。
观众厅
观众厅一楼采用了座椅送风系统,每个座位下方都有一个直径为100毫米的座椅送风口,每个送风口的送风量约为70立方米/小时。空调机组设置在一楼座位下方的地仓内,整个地仓作为送风静压箱,地仓内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都设有保温层。系统采用了新回风比例可调的控制方式,能够在过渡季节实现全新风运行。
音乐厅
音乐厅观众席采用了组合式空调器旋流风口下送风的方式,同样采用了新回风比例可调的控制方式,能够在过渡季节实现全新风运行。音乐厅舞台则采用了组合式空调器条缝型散流器下送风的方式,系统采用了变频控制方式,可以根据演出需求进行变风量运行。
后台化妆间
后台化妆间等区域采用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吊顶式新风机设置在三楼,分别向二三层的各个房间输送新鲜空气。
其他区域
四层的办公、演出公司、五层的练功房等区域分别采用了可变制冷剂流量的多联机系统。后台电气控制室、声控光控机房、消防值班室等区域则各自采用了独立的空调系统。放映室与声控光控机房共同设置了两套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为全新风直流系统,当中央空调系统不开启时,如果仍有工作需要,则会启动独立空调。原中央空调系统的空调器此时会开启风机用于送风,排风机的风量能够满足每小时15次的换气需求。
空调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采用了二管制、闭式一次泵、变流量异程式系统。每台组合式空调器的回水管上都设有平衡阀,其中为剧场及音乐厅内部服务的机组上设定了动态压差平衡阀,其余部位则设定了静态平衡阀。空调末端支管上均配有电动调节二通阀,风机盘管采用了双位式阀;组合式空调器等采用了等百分比阀,根据室内温度控制冷热水流量,并设定了热水最小开度限制以防冻,且电动调节二通阀与风机联锁,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B区
B区的一至四层为规划展示中心,空调总面积为7000平方米,夏季总冷负荷为1120千瓦,面积冷指标为160瓦/平方米;冬季总热负荷为700千瓦,面积冷指标为100瓦/平方米。采用了三台风冷热泵机组,设置在屋顶,每台机组的额定供冷量为420千瓦,额定供热量为480千瓦。冷水循环泵等设备设置在地下层的空调水泵房。每层都设有组合式空调机组散流器下送风,定风量运行。小房间则采用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式,新风通过新风机处理至室内温度后再输送到各个房间。B区的五层为办公用房,空调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采用了可变制冷剂流量的多联机系统。
C区
C区为行政审批中心,空调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采用了可变制冷剂流量的多联机系统。
主要设计思路的分析
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的BC区采用了常规的空调系统,相对简单。然而,A区的设计则是整个工程的重点,尤其是舞台和观众厅的空调设计。舞台空调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噪声和干扰气流,因为这些因素会对演出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克服这个挑战,舞台部分设计了四台组合式空调机组,设置在两侧侧台的下一层,对主台和侧台分别送风。机组进出风口均设置了消声静压箱,进出风主管风速为3.8米/秒。主台设计了两台22000立方米/小时的组合式空调机组,送风管布置在台口两侧,为避开舞台上方的设备,高度设在约8-9米处,同时设11只直径为400毫米的喷口侧送风和5只直径为400毫米的旋流风口下送风,风口流速为3.2-4.4米/秒。每个风口前设无级调速电动风阀,可根据演出需要进行开关和调节,空调机组出风管段上设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信号调节风机转速,变风量运行。回风口设置在侧台靠近台口部位,风口流速为2.78米/秒。经过冬季调试运行,发现不仅舞台的温度达到20-25摄氏度,而且几乎听不到气流的噪声,幕布除了紧贴出风口处稍有晃动外,也基本不影响视觉效果。可以说完全达到了设计效果。侧台设计了两台11000立方米/小时的组合式空调机组,送风管布置在侧台后侧,4只直径为500毫米的喷口侧送风,风口流速为4.86米/秒,回风口设置在侧台后部,风口流速为2.78米/秒。
观众厅的空调设计
观众厅的空调设计也是关键之一。由于观众厅的高度高达14-18米,采用常规的下送风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且耗能较高。因此,在设计初期,与业主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借鉴了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最终决定在一层观众厅采用置换式送风方式,送风口结合座椅设置(共775座),观众厅侧墙上结合装修设置了几处回风口,顶部设排风口。计算所需新风量为16000立方米/小时,新风冷负荷为140千瓦,室内冷负荷为146千瓦,采用一次回风处理方式,系统送风量为46500立方米/小时,送风状态点为19.5摄氏度。考虑到一定的设计裕量,选用了三台18000立方米/小时的4排管组合式空调器,设置在一层观众厅后部楼座下的设备机房内。经设备处理后的空气用送风管分三根送至观众厅下部的地仓内,送风管上均匀开设送风口,空气经风口再由座椅下的送气孔均匀送至观众厅。每个座椅下送气孔的送风量为70立方米/小时。观众厅二层的空调采用了旋流风口下送的方式。新风量为7000立方米/小时,新风冷负荷为61千瓦,室内冷负荷为71千瓦,采用一次回风处理方式,系统送风量为24700立方米/小时,送风状态点为19.6摄氏度。经过冬季调试运行,发现一层、二层观众厅的温度达到16-20摄氏度,几乎听不到气流的噪声,仅观众厅前几排与后排相比温度略显低。分析可能与观众厅前部侧壁没有设置回风口有关。原本设计中在观众厅前中后部分别留有回风口,但由于内装单位与安装的施工配合出现问题,导致漏设一处风口,因工期紧张,调试前未及时整改。
冷热源设计
考虑到整个剧场空调系统很少同时使用,供冷系统设计了一大一小两台电制冷机,仅音乐厅需供冷或剧场彩排等可只开启一台小冷水机,所有区域均需供冷时两台完全开启,其他情况根据需要开启。这样就很好地满足了用户在各种情况下的需求,避免了单台机组过大,大部分时间处于低效率运行情况的发生。该项目热源的选择经历了多次讨论。最初考虑了外部蒸汽热源供热或自备燃气热水炉的方案。但考虑到剧场在冬季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使用外部蒸汽热源需要支付高额的增容费,每次使用时还要承担大量的管网损耗,且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经济上非常不划算。使用燃气热水炉,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用气时间短,用气总量小,燃气公司的增容费也居高不下。最终选择了采用电锅炉加蓄热的方式,采用一台900千瓦的电锅炉和一个125立方米的蓄热水箱,夜间蓄热,白天根据情况采用水箱释热或与电锅炉联合供热。此方案几乎无需额外增加电增容费,节省了大量的初始投资,此外还利用了峰谷电价差,供电部门提供了良好的电价支持,使得运行费用也具备显著的优势。由于剧场的使用特点决定了空调的开启具有很大的可预测性,完全可以借助蓄热的方式来实现提前供热。
总结
剧场空调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舞台和观众厅的空调设计。舞台采用了侧送加下送的方式,通过控制主风管和出风口的风速,能够很好地满足温度场的需求,且不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噪声。观众厅采用了座椅送风方式,不仅能有效解决高大空间送热风困难的问题,还能大幅降低运行能耗。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感觉不到气流的存在,但却能享受舒适的环境。
参考资料
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图吧.2024-08-12
【5A现场】王天胜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艺术中心签约仪式——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泰文楼美术馆隆重举行 .搜狐.2024-08-12
2024年度全市文化艺术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在连云港市艺术学校开班.连云港市文广旅局官微.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