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格拉条

格拉条

格拉条,又称格拉面,其名称来源于安徽阜阳的方言,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la),而这种食物需要将各种佐料均匀搅拌,故称为“格拉条”;又因为其颜色金黄、面形粗壮,也叫“金条面”。格拉条可煮可拌,口感筋道,是阜阳地区特有的地方小吃,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相传格拉条起源于宋代,与苏东坡有关,20世纪80年代时在安徽阜阳逐渐兴盛起来。其做法讲究,经过和面、下锅、搭配上丰富的作料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它口感紧实、筋道十足,富有弹性,耐嚼耐品,颇受当地人喜爱。格拉条也荣获阜阳市“名小吃”的称号,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命名

格拉条,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la),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佐料均匀搅拌后才能食用,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因其颜色金黄、面形粗壮,也叫“金条面”。

历史沿革

相传格拉条起源于宋代,与苏轼有关。他曾经在颍州(今阜阳)任知府,结识了东关有名气的文人白老,两人相见恨晚,不仅喜好诗词歌赋外,也都喜欢美食,把州的各种小吃都尝遍了。有一天苏东坡跟白老说不想再吃以前尝过的饭菜,白老为难了,就出去村里转悠,走到一处加工粉条的人家时灵机一动,于是买来上等面粉,按照加工粉条的流程做出了一种形似粉条的圆形面条,放到锅里煮熟以后,捞出放入凉水中过一下,再放进大碗中,加入芝麻酱、辣椒油、豆芽、香菜、香薷等鲜蔬菜和调料,一端上桌,苏东坡先生顿觉香气扑鼻,立刻有了食欲,便问美食叫什么名字。白老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便随口应付让苏轼“搁拉搁拉”,苏东坡说原来是“格拉条也”,吃过之后觉得非常美味。从此以后,格拉条便成为阜阳市人的一道特色小吃,一直延续至今。

安徽阜阳作协会员张杰在《格拉条的前世今生》中曾做过考证,认为格拉条的前身是山西省的饸饹面,在19世纪30年代,来阜经商的晋商将这种粗硬的面食带来。对比二者,“饸饹”与“格拉”不仅在语音相似,并且两种食物均是用格拉条机子架在大锅上,直接挤压到滚开的锅里,面条粗硬,只是风味不同。虽然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格拉条确实是安徽阜阳的特产。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格拉条逐渐在阜阳市逐渐兴盛起来;20世纪90年代,阜阳的格拉条店并不多,由于开店的门槛并不高,十几年间格拉条店布满了阜阳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因为客源稳定、收入可观、灵活性强等因素,格拉条经营者能够长期稳定的经营,而诸如山东省河南省等地的外地人也专程来阜阳学习格拉条制作技艺。

近年来格拉条被阜阳市政府命名为“名小吃”,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扩大了这一特色小吃的影响力;在阜阳也注册了如竞赛格拉条、周记格拉条、莲池格拉条等一些品牌商标,将格拉条的发展和传播进一步扩大。

制作方法

食材

精良面粉、豆芽、香菜、荆芥等时令蔬菜,花生碎、芝麻酱、辣椒油、蒜泥、盐等调料。

制作步骤

制作格拉条的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和面,在和面的时候打入鸡蛋,再加盐和碱,放入特制的模具定型之后用手搓,揉成型,直到手感很硬,面越硬格拉条越香,嚼起才有筋道;第二步是下锅,将面揉捏好后,丢进嵌在铁锅上方的铁架子上的一只铁桶里盖好。桶底凿满筷子一般粗细(如今改装的要细得多)的筛眼儿,桶盖连着一个方向点,趁着锅底炉火烧得正旺时,师傅用力将方向盘旋转起来,方向盘越绞越紧,桶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被强力挤压后就顺着桶底的筛眼儿流淌出来,直接掉进锅里。有些格拉条铺子已经将方向盘换成了千斤顶,有些更是换成了电动的,更加省力。第三步是搅拌,用漏勺在滚烫的锅里搅拌,格拉条在锅里滚了儿滚,捞出来用冷水过凉,反复过几次,使格拉条具有筋道,耐嚼而又富有弹性。按照分量,用一把大漏勺把格拉条放到下面的锅里烫一烫,装入小盆。然后将备好的熟芹菜、豆角、豆芽黄瓜丝等蔬菜放进去,再放芝麻酱辣酱、香菜或荆芥拌匀即可。

食用方法

吃格拉条不能太斯文,经典的吃法是:先把大汤碗里的各种物料仔细搅拌均匀,用筷子夹起格拉条放进嘴里,不停歇地把一碗吃净,用餐巾纸擦干净额头辣出的汗和嘴巴上粘的酱面,再喝些原锅面汤或者鸡蛋汤(生鸡蛋打在碗里搅散,加葱花、盐,用滚开的面汤冲,再撒些香菜、荆芥即成 )。

特色

小吃特色

制作格拉条是和面具有一定的讲究,面越硬格拉条越香,它口感紧实、筋道十足,富有弹性,耐嚼耐品,撑饿,有熟芹菜、豆角、豆芽、黄瓜丝、芝麻酱、辣酱、香菜、荆芥等丰富的配料,也可配荤菜食用,韵味可口,较受当地人所喜爱。

店铺特色

阜阳市的格拉条店铺布满大街小巷,而格拉条铺子没有招牌,铺子门前的大铁锅上套个铁架子,上面安上一只方向盘或者千斤顶就是它最显著的标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制作工具已经换成电动的了,较为省力。

影响

文化影响

格拉条的制作过程和吃法也蕴含了安徽阜阳的风土人情,格拉条大碗、量足、筋道、调料丰富,这正好体现了阜阳人豪放粗犷、感情细腻、有责任担当,遇事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2008年,阜阳音乐人刘天伟用对格拉条的这份情感,创作出了《格拉条之歌》,歌声唱遍了阜阳的大街小巷,并且常唱不衰;格拉条也相继被阜阳市政府命名为“名小吃”,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会影响

格拉条制作经营者客源稳定、收入可观、灵活性强,仅阜阳地区就有店面在千家以上,店名五花八门,有的以经营者姓名命名,有的以所在街巷地域命名,还有的命名很随意,档次不一、口味也不同。还有诸如山东省河南省等地的外地人专程来阜阳学习格拉条制作技艺,这促进了格拉条的发展和传播。

相关事件

商标注册

由于阜阳格拉条大多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缺乏出名的统一品牌和过硬的技术标准,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格拉条”的商标已被北京某餐饮公司、芜湖市某机电公司注册,并申请了格拉条制作技艺专利,含有“格拉条”字样的各类商标已有十几项。经过阜阳市多方努力,芜湖某机电公司没有获得“格拉条”的制作专利。

格拉条改名

2023年5月1日,有网友建议将阜阳格拉条改名为东坡酱面,其目的是为了弘扬阜阳西湖北宋文化,提高“阜阳格拉条”的知名度,并使其具备产业化的可能性。不过阜阳官方回复,格拉条是阜阳地方的特色名小吃,颇受本地人喜爱,在阜阳本地及周边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已成为阜阳对外交流的美食名片和文化符号。

参考资料

阜阳美食地图呈上!坐高铁来阜阳,别再问我吃什么了!.澎湃新闻.2023-10-18

阜阳名小吃.阜阳市机关事物管理处.2023-10-18

阜阳格拉条.阜阳市人民政府.2023-10-18

舌尖上的阜阳 | 探源舌尖上的美味——格拉条.阜阳新闻网.2023-10-18

走,斗碗格拉条去.澎湃新闻.2023-10-20

新年安徽各地美味早餐.凤凰安徽网.2023-10-18

网友又建议阜阳格拉条改名,官方这样回复…….中国资讯网.2023-10-20

有人要给阜阳格拉条更名?官方这样回复!.百家号.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