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杰
吴秀杰,女,出生于四平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1990年,吴秀杰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1990年到2000年,吴秀杰在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期间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部生理教研室从事神经电生理研究一年。2000年,吴秀杰考取了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生。2004年起,吴秀杰先后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做访问学者。2006年6月,她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古人类学研究。2011年,她在《化石》发表科普文章《周口店镇直立人化石告诉我们什么?》。2016年8月,她的著作《人类学的缺位》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24年,吴秀杰等将澎湖原人归类为新物种“巨颅人” (Homo juluensis),该物种包括许家窑人、夏河人、丹尼索瓦人。
吴秀杰主要从事人类起源及演化的研究。2006年,吴秀杰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8年,她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优秀女科学家专项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吴秀杰出生于四平市。1990年,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90年到2000年,吴秀杰在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讲授动物界、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期间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部生理教研室从事神经电生理研究一年。2000年,吴秀杰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生,在标本馆整理模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前人留下的古人类的脑模型(颅内模),当时她对这些颅内模很感兴趣,激发了她探讨人类演化过程中脑形态特征变化的好奇心,吴秀杰的硕士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人类脑演化的研究》,侧重点是周口店镇直立人(又称北京猿人)脑演化的研究。
2004年起,吴秀杰先后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做访问学者。2006年6月,她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古人类学研究。2011年,她在《化石》发表科普文章《周口店直立人化石告诉我们什么?》。2016年8月,她的著作《人类学的缺位》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她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文《中国古人类演化研究进展及相关热点问题探讨》。
2024年,吴秀杰等将澎湖原人归类为新物种“巨颅人” (Homo juluensis),该物种包括许家窑人、夏河人、丹尼索瓦人。同年12月8日,吴秀杰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举行的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上发布了最新成果:中国科研团队2024在华龙洞遗址发掘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纲化石等。
研究方向
吴秀杰主要从事人类起源及演化的研究,具体包括中国早期现代人形成过程中的颅骨形态特征的变异;早期人类脑形态特征及脑演化研究;中国古人类病理、创伤等体现当时人类健康及行为方式的化石证据。
主要成就
吴秀杰开展了长期野外调查和研究,在道县和东至发现重要古人类化石,证实东亚最早现代人8—12万年前在华南出现。对许昌人等化石的研究发现早期现代人出现过程中的演化多样性并与欧洲尼安德特人发生过基因交流,提出存在未知的古老隔离人群。这些研究证实中国古人类演化的连续性及与其他地区古人类之间的联系,否认来自非洲的早期现代人6万年前进入中国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学说。在古人类健康与生存适应方面,她发现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受到暴力损伤后长时间存活的证据,报道了东亚地区古人类最早的龋病病例及更新世古人类罕见的先天遗传病例,为探究更新世古人类灭绝或被替代的原因提供了新证据。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参加项目
主要作品
主要论文
科普文章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2025年4月10日,发表的《科学》论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中国台湾省发现的一块古人类下颌骨化石归为丹尼索瓦人。据古蛋白测定,在中国台湾省澎湖海峡海底发现的一块被命名为为“澎湖一号”的古人类下颌骨化石,属于一位男性丹尼索瓦人个体,其生存年代距今一万到七万年或13万到19万年。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丹尼索瓦人分布在广袤的亚洲东部,也揭示了他们对多样地理和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吴秀杰表示,此外,如果许家窑人(距今10-20万年)、许昌人(距今10-12万年)等被鉴定为丹尼索瓦人,她也不会感到惊讶。她认为,许昌人、许家窑人、澎湖1号、夏河人、丹尼索瓦人都属于一个人群或者物种——巨颅人。她进一步解释说,尽管许昌人、许家窑人、澎湖1号、夏河人、丹尼索瓦人无法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但他们还是有一系列共同的特征。例如,许家窑PA1497下颌支可与澎湖1号相比较。两者均表现出低而宽的下颌支、开放的下颌孔、不对称的下颌切迹、增大的上内翼肌结节、三角平面的不寻常凹陷以及可能存在的下颌磨牙后间隙。二者形态上总体非常相似。
参考资料
吴秀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5-04-26
【科学杂志】中国发现的主要直立人头骨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5-04-26
人类学的缺位.豆瓣读书.2025-04-26
丹尼索瓦人现身中国台湾澎湖.化石网.2025-04-26
吴秀杰:通过对脑演化的研究来了解我们的祖先.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4-26
【中国青年报】我国华龙洞发现东亚地区最早“准现代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5-04-26
博士后进站报告(惠家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5-04-26
古脊椎所科研人员参加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31届学术年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5-04-26
博士后进站报告(丁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5-04-26
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