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法
主体性教学法体现了中国教育研究的时代追求,推动了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发展。这种方法的构建旨在强调教与学之间的协调关系、现有经验的工具性作用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建构;同时,它也致力于培养具备主体性教学意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教师和学生。
基本含义
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设定主题框架,追踪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以职业人士的身份参与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通过研究实际问题作为课程内容,重点提升学生对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基本模式
主题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包括六个步骤:引入话题、梳理话题、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反馈交流和赏读领悟。
教学特色
动态性
主题教学法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但没有固定的模式。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都是动态的,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扩展的过程中。由于时装行业的特性,变化和时效性是服装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教学的重点。
研究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
后现代教学理念以人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倡导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研究方式。学生在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学习正确的方法来获取和发展知识,逐渐形成个性化的风格。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展现他们的独特之处,让学生获得自由且完整的自我体验。
团队合作
主题教学法采用集体备课和团队教学模式,由不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确立主题并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随着学生进度的变化而调整,而非事先确定。在专业主题教学中,“主题设计”是主要形式,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要求,通常需要四到七个周期才能完成。
基本程序
主题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包括五个阶段:确立主题、构想研究阶段、创意设计阶段、工艺制作阶段和展示交流。
要求
首先,主题的选择应该与时代紧密相关,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相对现代化,以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方向。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些目标由教学小组共同商讨决定,考虑到整个教学年度的整体课程,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结束后达到预期的水平。此外,还需要确定单元目标和每节课的具体目标,以及相应的评估标准。
作用
主题教学法旨在通过传授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新的探索路径,从而获得自由且完整的自我体验。
参考资料
主体教育的实践生成与发展.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24-10-26
教材建设笔谈⑪ | 重大主题教育进中小学教材的核心在于提升教材的思想性.搜狐网.2024-10-26
主题式教学模式.豆丁网.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