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从云
施从云(1880年4月25日—1912年1月5日),出生于桐城市县城沙子岗村,字燮卿,毕业于保定将弁学堂,前北方革命军政府总司令。
1900年,施从云弃农从军,加入天津镇台吴化纯部。1904年,施从云进入保定将弁学堂。1905年毕业后,施从云加入北洋第五镇任排长,继升队官、督队官,驻奉天新民府因多与思想激进的官兵交游,遂为第五镇中的活跃分子。后与王金铭、冯玉祥等结识,并联合6名下级军官,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以读书研究军事为名,秘密鼓吹革命。1911年秋,施从云为参加永平秋操,由新民调驻滦州。武昌起义爆发后,施从云与一营管带王金铭、同盟会代表白毓昆、第八十标三营管带冯玉祥秘密商议响应计划。1912年1月2日,施从云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被举为总司令。旋即组织力量,拟攻天津市,由于误信伪电而等待秦皇岛市登陆的援军,迟未出发。继而改变计划,会攻北京。1月5日,他与清军在雷庄激战。几个小时后,清军假装停战议和,他与王金铭进入清营谈判,结果被逮捕并遇害,时年32岁。1925年,国民政府追授施从云为上将。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施从云1880年4月25日出生于安徽桐城县城沙子岗村。早年施从云的父亲经常向他讲述桐城市先贤方苞、刘大櫆、姚鼐、张英父子等硕儒大哲的传说,受家庭环境施从云从小就养成了忧患天下、正直耿介的品格。少年时期,施从云进入私塾读书。在读书期间,施从云读文言文,读太平天国的书籍,读姚莹的《东槎纪略》。桐城的历史和众多的文化名人、爱国志士,特别是姚莹等人反抗侵略的斗争,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他立志要向他们学习,做一名有所作为的人。后来,施从云因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回到家中帮助父母干农活。
从军经历
1900年,他放弃务农,投人清朝北洋政府军队中,后被编入天津镇台吴纯化部。后来,施从云升为排长。1904年,他进人保定将弁学堂受训。1905年毕业后,他加入了北洋第五镇,担任排长,后来升任队官、督队官,驻扎在奉天新民府。由于他经常与思想激进的官兵交往,因此成为了第五镇中的活跃分子。同年6月,施从云母亲去世,他奔丧故里。施从云办完丧葬准备起程归队时,传来了同乡吴樾在京谋炸北洋五大臣的消息。他闻悉此事后大为感慨,并对吴樾的民族节气十分钦佩。施从云归队后,四处活动,积极联络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和士兵中进步分子。
1910年春,他同王金铭冯玉祥等人发起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借研究军事、读书为名,在士兵中秘密宣传反清革命。同年9月,施从云被编入第二十镇,移师奉天新民府。他由队官、督队官,提升为第七十九标第二营管带。当时,军营里许多官兵都是从山东省来的,也有一些同盟会会员,为了便于活动,他们在士兵中秘密组织了“山东同乡会”,并聘请了该镇一反动将领担任会长,施从云被聘请为名誉会员,并担任会外干事,成为该会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的重要成员。他利用同盟会会员之间的往来和社会各阶层的交往,广泛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第二十镇的统制由北洋军中张绍曾接任。之后军中一些倾向革命的新派分子亦随即活跃起来,他们或公开或私下交谈着各自的主张和对清廷的看法。这就给施从云等人在军中开展革命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年秋天,清朝军队在永平进行秋季会操,施从云所在的第二十镇奉调入关,驻扎滦州。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清廷急令停止秋操,并迅速调集部队赶往武昌镇压,滦州只留下施从云、王金铭、张建功三个营驻扎原地。武昌起义震撼了清廷的统治,新旧两派面对混乱的局势,都在设法扩大自己的势力。在第二十镇,两派也都在争取统制张绍曾。施从云、王金铭、冯玉祥轮番劝他起义,可是张绍曾在此时意犹未决、举棋不定虽拒绝清廷的命令,但按兵不动,坐失良机。这期间,第三镇向清廷发出密电,说第二十镇的官兵倾向革命,图谋造反。清廷得悉后,立即将张绍曾调任长江宣抚使,削去张绍曾的第二十镇兵权,继尔调潘矩楹接任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被调走。潘矩楹把全镇部队化整为零,分散革命力量,部队在葫芦岛市、连山区、秦皇岛市、锦州市、临榆等地驻防,滦州只留十九标驻守。施从云和王金铭见状,感到事态严重,积极准备起义。他们与天津革命组织“共和会”会长白毓昆(白雅雨)等人联系,“共和会”派白毓昆(白雅雨)携带“安国军政府北军大都督”之印,率20多敢死队员到达滦州,协助起义。12月上旬,王金铭赴海阳镇与第八十标第三管带冯玉祥商议具体计划。12月30日,施从云等人在北关师范学堂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1912年1月2日,他宣布滦州独立,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并被推举为总司令。随后,他组织力量,计划攻打天津市,但由于误信了虚假的电报,等待秦皇岛市登陆的援军,迟迟没有出发。之后,他改变了计划,决定会攻北京。1月5日,他与清军在雷庄激战。几个小时后,清军假装停战议和,他与王金铭进入清营谈判,结果被逮捕并遇害,时年32岁。其遗骨后由三兄扶板迎回家乡桐城市安葬。
个人生活
施从云的父亲施志宽以农为业,兼做豆腐买卖,有七个子女。
后世纪念
1925年,国民政府追授施从云为上将,并在中央公园为他铸造铜像,永志纪念。
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施从云墓,墓碑正面镌刻“施从云烈士墓”,下刻“桐城县人民政府立”,背面镌刻其简历。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此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6年,安徽旅苏同乡会负责人联名函邀施剑翘到苏办学,施剑翘为了纪念叔叔施从云将学校命名为从云小学。
参考资料
施从云墓.桐城市人民政府.2025-03-10
寻访大儒名人名师之施剑翘.苏州市大儒中心小学校.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