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松阳茶

松阳茶

松阳茶是中国松阳县的特产。松阳县种植茶叶和出产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到了唐代,道教天师叶法善制作的松阳茶叶以其竹叶形状、深绿色的外观、清澈的茶水色泽以及醇厚的口味而著称,被誉为“卯山仙茶”。自20世纪90年代起,松阳茶叶产业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当地茶农通过引入优质茶种、不断改进加工技艺,并在实践中创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松阳香茶”生产体系。

松阳茶叶以其精细的条索、鲜亮的翠绿色泽、持久的高香、醇厚的滋味、清澈的汤色以及鲜明的绿底叶而著称,被誉为具有“色绿、条紧、香高、味浓”四大显著特征的优质绿茶。2008年03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松阳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此外,松阳茶还荣获了“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百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2018年浙江省最具成长性十强品牌”等荣誉。

松阳县,作为出产松阳茶的地方,被誉为“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并且是中国绿茶价格指数的发布地。茶产业在松阳县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依赖于茶产业,而60%的农业产值也源自茶产业。为了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松阳县政府出台了包括《关于加快推进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茶产业强县的若干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制定了《松阳县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松阳茶的感官特征为外形条索紧结绿润,汤色清澈绿亮,香气香高持久,滋味鲜浓,叶底嫩绿明亮。其中松阳银猴外形条索紧实翠润、白毫显露,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香气栗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肥嫩明亮。

品种分类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松阳县不断引进和改良茶叶种植品种,如黄金甲锦绣杜鹃等珍稀茶种,茶叶种植品种向多元化发展,以黄金芽,安吉白茶,龙井43号,乌牛早等茶叶种植情况最为优。

产地环境

松阳茶中的代表品种松阳银猴产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瓯江上游古市区半古月“谢猴山”一带,产地境内卯山、万寿山、马鞍山、观,群山环抱,云雾缥渺,溪流纵横交错,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7℃,无霜期达240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511毫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瓯江蜿蜒其间,生态环境优越,为形成松阳茶品质提供了先天条件。

历史溯源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松阳县已盛产茶叶。

唐代,松阳茶因道教法师叶法善的出现而成为贡茶

北宋苏轼与居住松阳的祖谦禅师饮琼品茗时留下的千古传颂诗篇,道出了松阳悠久的茶史、茶文化:“道人晓出西屏山,来施点茶禅定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液今何有?东坡有意续茶经,要使祖谦名不朽。”

南宋时期,松阳第一个状元沈晦为了品尝横山茶,特地乘船去横山,并作了《游横山》诗一首:“偶游横山寺,溪深景最幽。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以表达依依难舍的心情。

继苏轼、沈晦之后,元、明、清各朝代松阳县籍或来松阳为官为客的文人雅士亦撰写了大量赞美松阳茶叶的诗篇。

2008年开始,松阳每年举办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茶商大会,搭建平台,广邀专家学者、茶商茶农走进松阳,共商茶事、共谋茶业。先后制订颁布了松阳银猴茶地方农业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松阳茶省级地方标准,规范松阳十余万亩茶叶的种植,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2012年开始,松阳连续五年列入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区,连续三年列入全国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

2016年,松阳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县域整体认证的基地县。

生产情况

2007年,松阳县有茶园面积10万亩,茶产量5880吨,产值3.12亿元,其中以松阳银猴为主的松阳茶产量130吨,产值达7900万元。全县23万人中有近10万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

2014年,松阳县有11.73万亩茶园,良种率达95.1%,产量达1.13万吨,产值10.65亿元。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总产值来源于茶产业。

2015年,松阳县茶园面积12.11万亩,茶叶产量1.25万吨,产值11.81亿元,茶叶亩均产值达10216元。其中200多家茶商网络销售额达到2.19亿元,占该县电子商务销售额的16.22%、茶叶产值的18.54%。

2016年,松阳茶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突破5亿元,已培育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5家,省级名牌产品(农产品)5个,市级名牌产品5个。

2017年,松阳县拥有12.11万亩茶园,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全县50%的农民收入、60%的农业产值均来自茶产业。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松阳县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4.9亿元。

产品荣誉

松阳县先后获得中国绿茶集散地、全国茶产业示范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

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西湖博览会上,松阳茶荣获一等奖

2002年,松阳银猴获绿色食品认证。

2003年,松阳银猴获浙江省名牌产品。

2008年03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松阳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松阳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划定松阳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松政〔2006〕4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浙江省松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适制松阳茶的品种:迎霜、嘉茗1号、龙井43、白叶1号、银猴等无性系品种和内质好的鸠坑有性种。其中适制松阳银猴品种为银猴。

(二)立地条件

土壤呈酸性,pH值4.5至6.5,非石灰岩发育成黄泥土和红松泥,土层深度在0.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1.0%以上。

(三)栽培管理

1.苗木选择: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育苗,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2.茶树种植:

(1)定植时间分别为早春和初冬季节。

(2)定植密度为:单条播:每公顷苗数≤7.5万株;双条播:每公顷苗数≤9万株。

3.树冠培养:幼龄茶园进行3至4次定型修剪;成龄投产茶园通过轻修剪,一般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视树势情况确定重修剪或台重新培养树冠。

4.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每公顷不少于2500千克;追肥不少于3次;秋冬季结合深耕施基肥。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鲜叶采摘

1.采摘时间和标准:采摘期为春季。采摘标准为一芽一至二叶。鲜叶质量要求芽叶完整,鲜嫩匀净。其中松阳银猴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

2.鲜叶运输:必须用清洁、透气良好的盛具装盛,不得紧压,注意保质保鲜,合理贮存。

(五)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造型(仅适用松阳银猴)→干燥→成品。

鲜叶摊放厚度1.5厘米至5厘米,杀青锅温280℃至300℃,其中松阳银猴鲜叶摊放厚度1.5厘米至2厘米,杀青锅温150℃至200℃,直至杀透杀匀。揉捻掌握轻—重—轻揉捻原则,揉至茶叶成条,茶汁溢出。造型时松阳银猴造型至茶叶银毫茶显露,达到八成干。干燥:初干滚(烘)炒至九成干,出锅摊凉。足干滚(烘)炒至手捏成粉,香气盛发,使其含水量6%以下。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征:松阳茶外形条索紧结绿润。

2.物理化学指标:水浸出物≥38%,氨基酸≥4%(仅指松阳银猴)。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松阳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松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参考资料

浙江松阳:“茶文化”演绎“茶风情” 打响“中国有机茶乡”金名片.zj.people.com.cn.2024-03-05

松阳茶叶入驻溯源中国可信品牌矩阵.www.news.cn.2024-03-05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共建的浙江松阳茶科技小院赴泰顺县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交流学习.s.zju.edu.cn.2024-03-05

新品通报.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08-02

助推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新华网.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