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手兽

手兽

手兽(Chirotheriu)主流看法是属主龙假鳄类。这类怪兽体型超过5米,在三叠纪晚期的四川省,乃至其他大陆来说,是毫无疑问的顶级掠食者,可轻易“秒杀”早期的恐龙。

中国也有发现:1989年贵州省贞丰县龙场镇牛场镇两地中三叠统关岭组下段的泥质白云岩中保存有古老的爬行纲足迹化石,该足迹为四足动物留下的行走轨迹,后足保存较完整,前足可见零星和不完整的趾痕。2013年四川攀枝花市也发现一批手兽足迹。

命名

1833年,德国图林根州南部希尔德堡豪森县一带,发现了一批奇异的足迹,它们看上去就像“一只大汉戴着的、厚实的兽皮手套”,其被称为手兽足迹,意为希腊语的“手之兽”。 1996年甄朔南等将此类足迹化石中译为“手兽”。

归属

这个“大手套”有横着分开的“拇指”,很诡异地位于足迹的“外侧”,这不符合现生陆生动物的生长传统,这个困惑引起了学界长达170多年的纷争。最初,地质学家首先想到这些“手印”属于早期类人猿或古人类。1842年,著名解剖学家欧文认为这批足迹为迷齿两栖类所留。到了1914年和1917年,学者认为手兽足迹由某种原始的恐龙所留下。

1925年,德国科学家泽格尔将手兽足迹与南非的假鳄类化石联系起来。假鳄类原本用来称呼三叠纪的爬行纲,属于主龙类,这是一类身体结构比较轻巧的肉食性动物,体长一般从35厘米至8米不等,到中三叠世晚期成为陆地上肉食性动物的优势族群。如今的鳄鱼类,便是这个古老的大家族中仍然存活的物种。

即便如此,“手兽足迹的造迹者是假鳄类(镶嵌初龙类)”这个观点目前还没有完全得到承认,有学者仍坚称是兽脚亚目原蜥脚下目留下的足迹,该造迹动物身上的神秘的面纱,依然没有完全揭开。

1989年贵州区调队王雪华、马骥(1989)最早报道的Chirotherium足迹化石发现地点为贵州省贞丰县牛场。1996年,甄朔南等将此类足迹化石中译为“手兽”。

特征

单个足迹由五个脚趾和后掌组成,由于其中的四个脚趾伸向前方而第五趾由后掌外侧横向伸出且向后弯曲,整个足迹看上去犹如人的手掌印痕。

手兽不是一种确定的动物名称,目前比较倾向于属于迅猛鳄科(Prestosuchidae)由前足脚印保存不完全可以判断,该造迹动物既可以四足行走又可以仅靠后足奔跑。

分布

在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的中国都发现了仅存于三叠纪的Chirotherium,说明这些地点在当时曾经属于同一个大陆,而且都处于干旱、炎热的低纬地区。由于该足迹点当时处于扬子古大陆南缘的台地上,而其东南侧则是著名的三叠纪南盘江复理石盆地,对该足迹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探讨台地和盆地的相变关系和生态差异,进而揭示盆地演化过程中与扬子板块的相互作用。

欧洲、美洲等地发现的Chirotherium多数保存于三叠纪的红色砂泥岩层表面,其中多数岩层发育泥裂构造;还有些则保存于薄层碳酸根岩层的表面,也多数发育泥裂构造。贞丰县的两处足迹都保存于中三叠统关岭组下段发育泥裂构造的泥质白云岩表面,同样反映了当时炎热干旱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发现

1989年贵州贞丰县的发现

中国最早报道的Chirotherium足迹化石发现地点,是贵州省贞丰县龙场镇牛场镇,两地中三叠统关岭组下段的泥质白云岩中保存有古老的爬行纲足迹化石,该足迹为四足动物留下的行走轨迹,后足保存较完整,前足可见零星和不完整的趾痕。1989年贵州区调队王雪华、马骥(1989)发现。1996年甄朔南等将此类足迹化石中译为“手兽”。

龙场足迹点保存完整的后足脚印最大为长16cm,宽14cm,平均单步长70.2cm,复步长为140cm;而牛场足迹点所见最大后足脚印长达25cm,宽17cm,平均单步长为52cm,复步长为98.5cm。参照国际上流行的计算方法,根据脚印长度和步长大小计算了两地造迹动物的臀高和行走速度:臀高大约0.64~1.0m,估计身长可达2~3m,行走速度4~10km/h。考虑到造迹动物当时仅仅处于漫步和小跑状态,推测其奔跑速度可以达到20km/h以上。

2013年四川攀枝花市的发现

四川省现2亿年前巨型怪兽足迹 曾轻易捕杀恐龙(图)”报道:攀枝花市摄影协会主席、奇石收藏家李学智听说当地某镇距离金沙江几公里远的山坡上有一处很特别的动物脚印,“这些足迹与我在书本上所见到过的恐龙足迹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足迹不是3趾或5趾,而是4趾,且形态怪异。”2013年8月,得知有古生物学家来到四川,他将这个消息告知了两位专家和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李学智和其朋友的带领下,记者抵达了发现“恐龙足迹”的地方。这是掩隐在一片树林下的一面灰褐色岩石,一部分已经垮塌,露出地面的不到10平方米。岩石上,隐隐约约分布着10多个看似动物留下的奇怪“爪印”。拍照绘图后,记者将资料传给了中国地质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邢立达。金沙江畔,邢立达和大家再次开始清理现场,对足迹进行仔细测量,拍照后还用塑料薄膜将足迹全部誊描。经过数小时的清理,在这块10多平米的倾斜岩石上,10多个有规律的足迹全部呈现在大家眼前。由于长期暴露在外日晒雨淋,足迹已经有些风化和脱落,但依旧能看清楚形状。经过测量,这些足迹长度约45厘米,嵌入岩石深1厘米多。“我几乎见过国内所有恐龙足迹的资料或足迹现场,而眼前的足迹,他从未亲眼见过,可以初步判断,这些足迹不是恐龙留下的,而是来自另外一种‘怪兽’”。邢立达说这里属于三叠纪晚期宝顶组,距今2亿1千万年。

邢立达说,攀枝花市的足迹化石从整体形态来看,与手兽类足迹的后足迹非常相似,手兽足迹目前认为是主龙类中的假鳄类所留。“比如,足迹的第2至4趾很紧凑,而且呈对称分布,第3趾最长,还有一个指向后侧方、细长的第5趾。”

目前为止,中国在贵州省四川省都有发现。

参考资料

2亿年前“手兽”足迹现攀枝花:恐龙不是对手.新浪网.2014-04-14